【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緊張的醫患關系非但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愈演愈烈。良好的醫患關系應當從源頭即最初的醫學教育階段解決,應當在這一階段對未來的醫務工作者進行品德教育,使這些未來的醫務工作者擁有良好的職業操守,對緩解緊張的醫患關系、緩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關鍵詞】中職衛生醫學 教育 和諧醫患關系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3-0177-01
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這是因為不管時代發展到什么程度,不管社會經濟發展到什么程度,人的生命健康都是人們從事各項工作、進行美滿生活的基礎。人的生命健康在不影響國家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是最重要的。人民重視自身的生命健康,醫務工作者也致力于幫助病人解決病患。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醫患矛盾卻隨之激化。想要解決醫患矛盾,從根本上說,必須進行中職衛生醫學教育階段的改革,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才能真正實現和諧的醫患關系。
一 中國醫患關系的現狀
中國現階段醫患關系較為緊張,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是醫療糾紛呈逐年上升趨勢,每年的醫療糾紛都以幾何數字增長;其次是處理難度加大,很多醫療糾紛沒有辦法妥善地解決,無法平衡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雖然非訴方式協調解決的居多,但是還有相當數量的醫患糾紛由訴訟解決;再次是醫患糾紛涉及索賠額度逐年增長;最后是由醫患糾紛引起的社會關注和連環作用越來越明顯,由醫患糾紛轉變為刑事案件的情況時有發生。
二 當前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
1.患者方面的因素
隨著社會的發展,患者對自身的生命健康越來越重視,維權意識也有所增強。很多患者有了一定的經濟條件去解決病患,這時候由于期望值過高,醫院的某些權利義務不對等的行為很容易受到患者的強烈不滿和不理解。而另外一些情況下,醫院的治療費用過高,一些患者承擔較為困難,在經濟條件不允許身體又有病患的復雜心理狀態下往往會選擇用極端的方式來表達不滿。除此之外,由于各種原因或者偏見,很多患者對醫院不信任,這也是醫患緊張的重要原因。
2.醫院方面的因素
醫院方面還包含了幾個方面的原因:(1)醫務工作者的醫德和醫風問題。雖然隨著醫療體制的改革,醫德醫風已經被重視,但是中國現階段的醫療大環境整體上來說不容樂觀、服務態度差、收受甚至索要紅包、濫開貴藥等行為嚴重影響著醫療機構及其工作者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地位。(2)溝通問題。據調查,醫務工作者和患者都認為溝通不暢是發生醫患糾紛的首要原因。由于醫學較為復雜和系統,很多醫生站在醫學角度并不能通俗地將病情傳達給患者,簽字告知行為又因為懶惰而簡化甚至不去進行,這些都是激化醫患關系的重要因素。(3)醫院服務惡劣。很多醫院及工作者將自己放置到一種高高在上的地位,缺乏耐心和愛心,缺乏溝通技巧,這都是造成醫患緊張的原因。
3.社會方面的因素
國家及政府醫療保障制度的不完善,政府對醫療事業投入不足,這是醫患關系緊張最根本的原因。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是杜絕醫方違法行為、切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權益的重要舉措。只有構建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才能合理地配置醫療資源,降低患者的醫療費用,維護社會的穩定和諧。另外,很多媒體夸大或失實的報道,也進一步推動了醫患關系的緊張局面。
三 深化中職衛生醫學教育改革,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歸根究底,解決緊張的醫患糾紛應當從醫學教育階段入手。當前的中職衛生醫學教育手段過于陳舊,教學方法已經落后于社會現實,學校忽視對學生德育的培養,單純地教授學生醫學知識和技能,也不注重教授學生溝通的技巧。社會在發展,醫患關系在不斷變化,中職衛生學校也要適時地進行教育改革,提高學生的素質,轉變學生的觀念,培養出既具備牢固的知識架構,又有良好品德的優秀醫院候補人才。
具體來說,應當做到以下幾點:(1)進行中職衛生教育課程的優化設置,著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職業道德。在人文素養的教育方面,應當向學生灌輸一種服務者的理念,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裁決者”。不僅如此,還應當培養學生對患者和社會大眾深沉的情感,樹立學生作為醫務工作者的神圣感和自豪感。在職業道德方面,教育學生尊重生命倫理,敬畏生命,遠離違法行為。(2)對學生進行溝通方面的教育。醫學學習不僅要學習醫學知識,還必須引入社會學的內容。要讓學生意識到良好的溝通比知識更加重要,患者的精神開導在很多時候比醫學上的治療更為有效。(3)應當注重理論結合實踐,在學生中建立模擬環境,并讓學生積極地參加實習,真正投入到醫療的大環境中,引導學生把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技能、人文精神真正轉化為自身的能力和意識。
四 結束語
醫患關系是人民群眾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社會關系。在倡導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衛生學校是最基礎的醫務工作者的輸出機構,只有在源頭上對未來的醫務工作者進行必要的教育,才能從根本上為今后緩解緊張的醫患關系打下基礎,才能為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必要的力量,才能夠促進我國醫療事業的長足發展,為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孫慕義.醫學倫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金永紅.為醫患撐起法律的保護傘[N].健康報,2003.3.25
[3]何淵、周琴生、張曉等.淺談醫學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培養(人文社會醫學版)[J].醫學與哲學,2017(5)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