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歷史就是一部群眾路線不斷成熟和深化的歷史。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我黨克服所有困難和戰勝一切敵人的法寶。特別是在中央蘇區這一困難時期,黨的群眾路線建設對我黨目前的群眾路線建設工作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和啟示,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蘇區時期 群眾路線 啟示
【中圖分類號】D2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3-0186-02
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是黨的優良傳統,也是我黨的生命線,為黨和國家的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更加堅定了黨中央堅持走群眾路線的決心。走群眾路線就是要求各級黨委要將群眾路線貫穿于工作的始終,做到情為民所系,心為民所想,從群眾的實際出發,真正為群眾解決問題。
一 大力發展生產力,著力解決民生問題
任何一個政權的建立和穩固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是人民的生存和發展。在中央蘇區時期,雖然政治和軍事的斗爭是關鍵性因素,但中國共產黨也深刻認識到經濟建設的重要性。可見,不管是戰爭時期還是在和平年代,發展生產力始終是第一位的。
1.一心一意搞建設,大力發展經濟
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而農民問題的核心是土地問題。因此,毛澤東同志從上井岡山之日起,就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開展調查研究,探索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的途徑。從《井岡山土地法》到《興國土地法》,再到《贛西南蘇維埃土地法》,這些土地法的頒布,使農民的經濟利益有了法律保障,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改革開放30多年來,黨動員和領導群眾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黨始終把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根本目標,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真心實意為人民群眾謀利益
毛澤東指出:“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1947年冬,中共中央轉戰陜北,來到剛剛遭受胡宗南軍隊洗劫的陜北米脂縣楊家溝。毛澤東親自帶頭節糧,在他的帶動下,中央機關節省30石小米、70石黑豆,分給了烈軍屬和困難戶。近年來,我黨將“為人民謀利益”貫徹到各項工作中,在帶領群眾發展經濟的同時切實關心群眾生活,增加人民的各項福利,使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從而使我們的改革和發展能夠得到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黨員干部只有對群眾懷著深厚感情,才能真正做到尊重群眾、貼近群眾、依靠群眾,自覺與群眾打成一片,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二 加強黨的自身建設,不斷強化黨員干部的群眾意識
要想使群眾工作開展得生動有效,黨員干部是關鍵。在中央蘇區時期,為了使廣大黨員干部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主動接近群眾、深入群眾,了解群眾的需要,制定符合實際的政策,領導群眾做好工作,黨在自身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1.加強思想和組織建設
加強黨的思想和組織建設,這是中國共產黨堅持群眾路線的根本保障,也是中國共產黨堅持群眾路線的一條基本經驗。其中最為關鍵的是思想理念和價值觀。為此,中央蘇區建立了各種培訓學校,對黨員干部進行多方面的培訓,強化黨員干部為群眾服務的意識,并提高了其服務能力和水平。在大力發展黨的組織的同時,對黨員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入黨的條件進行了嚴格的規定,特別是重視對領導干部的選拔。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國內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國際國內形勢異常嚴峻,對當下我黨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總體來看,目前黨員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是比較好的,但工作上仍然還是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例如:工作開展不平衡;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得不夠;面對新情況、新形勢,對群眾工作研究不透、創新不夠等,雖然這些是個別現象,卻嚴重影響了黨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必須下大力氣加強黨員干部的綜合素質,加強黨的思想和組織建設。
2.要依靠群眾的力量做群眾工作
宣傳群眾、動員群眾、組織群眾是中國共產黨取得群眾工作成功的重要措施。在革命戰爭年代,善于團結群眾一直是我黨做群眾工作的重要方法。如把婦女從家庭中解放出來,團結廣大底層群眾,這是我黨在革命時期屢戰屢勝的重要原因。在新中國成立以后,廣大農民和工人是我們黨的階級基礎,也是我黨常依靠的對象。因此,只有在了解群眾的基礎上,深入群眾、依靠群眾,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建立廉潔政府,嚴守黨群關系底線
腐敗是最為廣大群眾深惡痛絕的現象,是影響黨群關系的重要因素。一心為民,清正廉潔,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是中國共產黨和蘇維埃政府的根本宗旨。清正廉潔,是中國共產黨蘇區執政時最顯著的特征之一。
1.開展廉政教育,加強反腐倡廉建設
廉政教育是中央蘇區黨員干部的必修課,加強黨員干部的紀律教育是中央蘇區開展廉政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加強廉政教育,有利于提高黨員干部的思想覺悟和拒腐防變的能力,使拒腐防變成為一種自覺的行動。對此,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開辦了多期培訓班,把廉政教育作為培訓蘇區干部的主要內容。為了保持政府的清正廉潔,黨和蘇維埃政府在中央蘇區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嚴厲查處腐敗事件,對腐敗現象和腐敗分子,蘇區政府堅決斗爭,毫不手軟。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這是由執政黨的性質決定的,是黨堅持走群眾路線的有效載體。怎樣使人民群眾滿意?這就要求各級黨組織和政府要明確定位,廣大黨員干部要牢記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保持為民務實清廉作風。習近平強調:“全體黨員特別黨的領導干部,要堅定理想信念,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反對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堅決同一切消極腐敗現象做斗爭,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各級領導干部要公道正派,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引領廣大人民群眾更加積極主動地干好工作,更好地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得到有效的落實。
2.要主動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
群眾立場是關系黨的性質的根本政治問題。它要求我們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自覺防止和克服凌駕于人民之上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只有摒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以權謀私、貪污腐化等損害黨的形象的錯誤行為,黨員領導干部才能正確地對待權力、正確地對待事業、正確地對待群眾和自己。黨的工作和各項活動要始終置于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溫總理曾說:“最能評價政府工作好壞的是群眾,最能反映政府工作情況的是基層。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們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我們應該為人民謀利益并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壞的唯一標準。”因此,黨員干部要擺正立場,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這樣,才能同群眾保持血肉聯系,又能有效地防止消極腐敗等現象的產生。
參考文獻
[1]鄭曉婷.淺談中央蘇區創建時期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幾點經驗[J].福建黨史月刊,2013(18)
[2]謝廣生.蘇區時期黨的群眾路線的實踐探索與啟示[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4(1)
[3] 張士海.中國共產黨堅持群眾路線的基本經驗及啟示[J].中州學刊,2013(12)
[4]李明、王宇飛.中央蘇區時期群眾工作的經驗及啟示[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1(6)
[5]王欣媛.中央蘇區時期中國共產黨群眾路線的實現路徑[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4(1)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