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畢業生就業問題已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從政治面貌維度分析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薪資水平和就業方向,并通過SPSS17.0分析其相關性得出:政治面貌與大學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和薪資水平顯著相關,對就業方向并沒有產生顯著影響。
【關鍵詞】政治面貌 畢業生 就業 相關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1-0029-02
一 研究背景
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近幾年,由于中國高校畢業生越來越多,大學生就業的形勢也越來越嚴峻,如何提高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及就業質量成了學校、政府及社會共同研究的課題。性別、專業、家庭背景、學生干部經歷、政治面貌是影響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因素,從國內外的研究成果來看,前四個指標是諸多學者較為關注的,與之相關的研究也較為廣泛。而對于政治面貌,一直以來爭議較多,學者們對其關注和研究也相對較少。通過此次調查來看,現實生活中,政治面貌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越來越顯著,大學生黨員比非黨員在就業競爭力方面有一定的優勢。
本次調查將政治面貌分為中共黨員、民主黨派、共青團員和無黨派四類,側重于分析政治面貌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本文以湖北經濟學院畢業生為研究對象。
二 政治面貌對大學畢業生就業影響分析
本文研究數據主要來自以湖北經濟學院畢業生為對象的問卷調查,共分發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94份,回收率為98%,具有較好的代表性。對于收集到的問卷數據主要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以反映政治面貌對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率、薪資水平和就業方向的影響。
1.政治面貌對大學生初次就業率的影響
從調查分析可知,大學生黨員的初次就業率為78.9%,而非黨員的就業率為70.1%(見表1)。顯著性小于0.05,表明政治面貌與大學生就業率在0.05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見表2)。
2.政治面貌對大學生薪資水平的影響
從表3中可知,工資在2001~3000元的大學生黨員占57.1%,而非黨員占50.3%;工資起薪在3001~4000元的大學生黨員占28.6%,而非黨員占24.8%。數據表明,大學生黨員的薪資水平要高于非黨員。表4也顯示大學生的政治面貌與薪資水平在0.05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3.政治面貌對大學生就業方向的影響
從表5可以看出,大學生就業方向主要集中在商貿業、服務業和金融業,但大學生黨員與非黨員在就業方向上并沒有很大的差異,大學生的政治面貌與就業方向之間的相關性并不顯著(見表6)。
三 政治面貌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分析
第一,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黨員在就業過程中有著更強的就業競爭力,其初次就業率也高于非黨員大學生。大學生入黨的過程,會對其進行思想、學習、能力、品行等各個方面進行考察,并且會經常接受黨組織培養與學習,最終能成為黨員的大學生綜合條件是比較優秀的。
大學生入黨前,主要是依據其專業學習成績來進行選拔,所以大學生黨員的專業技能是十分扎實的。黨員是大學生群體中的活躍分子,組織協調能力較強,他們是行動上的表率。大學生黨員積極組織班級活動,團結同學,關注集體,嚴格要求自己;同時,他們還積極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或社會實踐,理論聯系實際。此外,大學生黨員具有很強的集體榮譽感和組織歸屬感,這使他們對工作單位的忠誠度較高。黨員的這些優秀品質是提高其就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第二,大學生黨員的薪資水平高于非黨員,可能與其積累的人力資源有關。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中心和教育研究院在201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追蹤調查結果表明:身為黨員的大學畢業生比非黨員畢業生工資高出5%。
人力資本是指勞動者因教育、培訓、實踐經驗、遷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資而獲得的知識和技能的積累,亦稱“非物力資本”。由于這種知識與技能可以為其所有者帶來工資等收益,因而形成了一種特定的資本——人力資本。大學生在申請成為黨員的過程中要通過一系列的考核,還要經常接受培訓學習,這給黨員積累了更優的人力資本,這也無形中提高了黨員的就業質量。
第三,在固有的觀念中,黨員就業時更有可能選擇政府機關或國有企業。但是本次調查研究發現,大學生的政治面貌與就業方向并沒有很大的關系,也就是說,并不是沒有入黨就不能在政府機關或國有企業就職,而調查數據也顯示,黨員大學生畢業時更多地去了金融或商貿行業。有的學生擔心黨員身份會對進入外資企業或某些行業有一定的阻礙因素,這種情況是不用憂慮的。
參考文獻
[1]江沈紅.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以湖北經濟學院三屆畢業班學生就業現狀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1)
[2]林淑賢、林秋生、黃文偉等.高職畢業生政治面貌對就業競爭力的影響[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4)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