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祖國未來政治文明的進程和發展趨勢。在新形勢下,“90后”大學生在思想認識方面出現的一些新特點、新問題嚴重地阻礙了“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良性發展,因此“培養什么樣的大學生、怎樣培養大學生”成為研究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90后”大學生 思想政治素質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1-0048-02
一 “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新的形勢下,“90后”大學生在對待國家、集體和個人的思想認識方面出現了新特點、新問題,給廣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將“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方面存在的問題歸納為三點。
1.以自我為中心,價值觀扭曲
在各種環境的影響下,部分“90后”大學生形成了以個人利益為中心,價值觀趨向功利化的傾向,并且很多“90后”大學生缺乏遠大的理想抱負,把找份好工作、掙大錢作為人生的理想,把物質的享受作為人生的價值追求,為祖國未來的繁榮發展而奮斗的動力不足。少數“90后”大學生的人生目標不明確,思想上不求進步,學習上不思進取,生活上自由散漫,抱著混日子的態度來揮霍自己的人生。尤其是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以來,“90后”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就受到父母百般疼愛,以至于進入社會后難以與他人很好相處。在利益面前,他們只注重個人利益,不顧集體或他人的利益。在工作上,他們大多時候講職權,而不講義務,只求索取,不講奉獻。不懂得對國家、社會、父母的感恩。①
2.政治信仰不堅定,政治參與意識不強
由于“90后”大學生政治信仰不堅定,政治參與意識不強、動力不足、行為不力的特征,使得他們對國家大事不關心、對集體活動不熱情和對共產主義實現不自信,表現出政治冷漠。在政治參與意識和政治參與行為方面自覺或不自覺地表現出不作為。政治冷漠與政治投票、政治選舉、政治結社、政治表達以及政治接觸一樣是政治參與的基本途徑之一,它是一種行為的消極態度,通過不參加政治活動等方式而消極地表明自己的政治傾向。由于政治冷漠導致政治參與意識淡漠、政治參與能力下降,勢必影響未來中國政治人才的素質。這既是中國政治發展的損失,也是青年對自身成長的不負責。同時,沒有積極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意識,明顯表現出社會責任感的缺失。
3.自控能力缺乏,辨別能力不強
部分“90后”大學生性情急躁,缺乏理解寬容之心,遇到一點挫折就會表現出偏激的情緒和極端的行為。與別人發生很小的摩擦,也會采取打擊報復、攻擊他人的行為。受到委屈不是與別人溝通,而是選擇沉默或自殘的方式解決。“90后”大學生這種不良的表現和畸形的心理狀態,已成為社會各界人士關注的熱點問題。并且“90后”的在校大學生正處于半成熟到成熟過渡的時期,缺乏社會經驗,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遇到問題,大多會憑自己的感覺去評價和處理復雜的社會問題。甚至有的學生與社會上的不良分子來往,打架、抽煙、喝酒,做些違法亂紀的事,對法律后果的考慮欠妥。有的過于沉溺于黃色電影和書刊,誤了學習和缺乏鍛煉,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二 影響“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主要因素
在全球化的時代,影響“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因素有很多,但針對“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存在的主要問題,其思想政治素質主要受到經濟、政治、文化等社會因素的影響。
1.經濟因素的影響
經濟因素包括社會經濟制度和經濟生活條件。對“90后”大學生而言,經濟因素對其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經濟的發展為大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物質生活條件,包括更好的教育環境、更好的家庭條件、更多的娛樂場所、更多的現代產品等。豐富的物質環境對于有志向、有理想的大學生來說是一種很好的成才資源。但更多的娛樂場所和現代化產品在給大學生帶來更多的娛樂方式和一定的幫助時,也對大學生造成很多負面的影響。很多大學生因為對娛樂的時間和場所把握不當,久而久之荒廢了學業,有的甚至做出違法犯罪行為。另一方面,經濟的發展要求大學生具有適應市場經濟的自主意識、競爭意識、誠信意識、平等意識等。在出現利益矛盾時,很多大學生受到市場經濟的影響表現出自私自利的追求個人利益而不顧集體或他人利益的特點,影響了整個社會的和諧與人際的和諧。
2.政治因素的影響
政治因素包括社會政治制度與現實的政治狀況。當前,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的狀況、執政黨的黨風狀況、黨政領導干部的勤政廉政狀況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行為,影響著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存在一些嚴重違背民主和法制的現象,比如,法律的權威受到踐踏;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的腐敗之風;用人唯親、官商勾結等,這些問題干擾了“90后”大學生的思想行為,對其審視整個社會和價值觀的選擇都有負面影響。
3.文化因素的影響
文化模式和文化傳統通過各種形式介入大學生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之中,從而影響著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基本原則。思想觀念的變化引起行為方式和交往行為的變化。文化在教育過程中熏陶大學生,成為其巨大的精神力量。它不僅在塑造大學生人格品質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文化也對大學生素質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眾傳媒成為高校師生學習、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行為方式、價值取向、政治信仰、道德觀念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途徑不可替代的。處于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改革開放和各種社會思潮不斷涌現的時代,青年大學生思想活躍并易接受不同思想觀念的影響。②因此,他們對不斷產生的良莠不齊的思想道德觀念往往缺乏判斷能力,使他們經常處于困惑、迷惘的狀態。這就需要發揮學校輿論宣傳的導向作用,大力宣傳科學的思想理論,增強學生辨別和抵制錯誤思想觀念的能力。
三 提高“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主要路徑
要使大學生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不僅要大力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更要大力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針對上文提出的問題,提高“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主要途徑有以下幾點:
1.營造良好的經濟環境
良好的經濟環境是“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形成的物質基礎條件。要使“90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就必須努力優化“90后”大學生生存所需的經濟條件。首先,要加快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大力發展生產力。由于生產力是我國社會發展的基礎,因而要繼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我國經濟建設的步伐,為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內的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奠定穩固的經濟基礎。其次,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秩序。良好的經濟秩序不僅是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的必備條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有序進行的前提。因此,必須大力形成建立在法制基礎上的市場經濟新秩序,為人們的經濟活動創造良好的條件,為人們的經濟倫理乃至整個社會道德的生長提供良好的氛圍。
2.營造良好的政治環境
政治環境對“9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的影響最直接、最突出,優化政治環境對“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形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優化政治環境,從根本上說,就是要繼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著重抓好幾方面的工作:(1)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要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擴大大學生的政治參與范圍,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權。(2)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要堅持依法治國,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為“90后”大學生的法制觀念、法制意識的形成提供制度保障。(3)推進機構改革。要轉變政府職能,改進管理方式,精簡機構,提高效能,建立一個行為規范、運作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
3.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文化環境在不知不覺中熏陶和感染著“90后”大學生,對“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形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要加強文化環境的優化,使其對“90后”大學生產生更多積極的影響。要有效地優化文化環境,一是要在整個文化建設中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使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持續發揮全面提高公民綜合素質的作用。二是要努力建設企業文化、校園文化、鄉鎮文化、社區文化、軍營文化、家庭文化,優化亞文化環境,使之成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三是要抓好文化市場的建設和管理。總之,優化文化環境既是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建設的要求,也是為“90后”大學生創造良好文化環境的必然要求。
四 結束語
蔡元培說:“欲知明日之社會,先看今日之校園。”“90后”大學生作為改革開放后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他們思想政治素質的高低關系到國家未來政治文明的進程和發展趨勢。思想政治素質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政治文明進步的重要體現。將“90后”大學生培養成為能擔負起時代和民族賦予的政治使命和歷史使命的棟梁之材,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我們相信,在全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下,“9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一定會得到提高,并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注 釋
①劉汝偉.技工學校學生素質現狀分析[J].職業,2012(8):104
②陳萬柏、張耀燦主編.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9~103
參考文獻
[1]鄭永廷主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劉強.思想政治學科教學新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