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訪談式教學模式具有主體地位平等、互動性強、機動靈活等特點,黨校教學中使用訪談式教學模式,是干部教育培訓的需要,也是黨校教學改革的需要。
【關鍵詞】訪談式教學模式 干部教育培訓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1-0089-02
耶魯大學的門口兩側各有一組浮雕,描繪的是老師給學生上課的情景,一組是臺上老師侃侃而談,臺下學生昏昏欲睡,另一組正好相反,老師酣然大睡,而學生卻在臺下爭辯得不可開交。第一組畫面,在黨校的課堂是比較常見的,講座式教學是在“老師講、學生聽”的理念支配下進行,教學是以老師為中心、學員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這樣不利于提升學員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溝通活動的能力。中組部在2011年出臺的《關于加強和改進基層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堅持和完善長期以來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訓方式方法,積極探索具有時代特點、符合基層干部實際的教育培訓新途徑新方法?!比欢?,由于師資、經費和精力的原因,當前的干部教育培訓教學形式仍然難以突破以講授式為主的單一模式。如何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成為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電視節目中大量的談話類節目以其緊貼需求、形式新穎、引人入勝受到觀眾的喜愛,受這類節目的啟發,在干部教育培訓實踐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證明訪談式教學是一種好方法。
一 訪談式教學及特點
所謂訪談式教學,是以訪談的形式服務教學,相關人員作為訪談對象,在主持人的啟發下,就某些問題表達自己內心真實想法,形成主持人與訪談對象,主持人與學員,訪談對象與學員之間在彼此平等、彼此傾聽、彼此接納、彼此坦誠的基礎上,通過交流、溝通、協商、探討的良性互動,進而達到不同觀點的互相交流、互相啟發、碰撞交融的目的。激發教學雙方的主動性,拓展創造性思維,以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訪談式教學與講座式教學相比,最大差異在一個字:“動”。講座式教學是教師主動,腦動、嘴動、手動,結果學員被動,神靜、嘴靜、行靜,形成“一言堂”。而訪談式教學根本上改變了這種狀況,真正做到“互動”,教師主動和學員主動,彼此交替,多向輸入,多言堂,奏出和諧樂章。
訪談式教學的特點:訪談式教學屬于開放型教學,比較講座式教學,其特點有:
第一,引導性。教學從過去的“填鴨子”變為“放鴨子”,教師的職責不是把所有的知識“填”給學員,而是把學員引導到知識的海洋中,讓學員自己去思考。
第二,互動性。增強了師生之間、生與生之間的互動。師生雙方只有認真傾聽對方的內容,才能使發言更具有針對性和說服力。因此,既對教師是個挑戰,促使其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又使學生上課更投入、更專注,對問題的認識更加全面、深刻。
第三,研究性。以話題為中心,運用現有的知識和邏輯推理解決問題。
第四,機動性,在談話式教學中,主持人可以隨時了解學員的狀況。根據學員對談話的反應及時調整談話的內容和時間,避免無謂地浪費時間,提高課堂的效率。
二 訪談式教學在培訓中的運用模式
訪談式教學作為一種嶄新的遵循干部教育規律、適應學員心理特點、符合時代潮流的方法,其基本類型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嚴格地說,“教學有法,卻無定法”,本文結合黨校課堂教學的特點總結出一些可供借鑒的模式。
1.主題探討模式
任何課堂教學都有主題。主題是訪談教學的“導火線”,圍繞主題作文章。其策略一般程序為:拋出主題——嘉賓渲染主題——圍繞主題展開討論——歸納總結。教師是主持人,嘉賓和學員為主導,最后教師作主題發言,也可請學員代表做主題發言。比如“共產主義奠基人—馬克思”一課,教學設計為:(1)教師導入,介紹思想家的情況;(2)嘉賓評說,以馬克思一生和共產黨宣言為主要內容;(3)主持人與學員互動,以共產黨人尋求真理為主題;(4)主持人與嘉賓互動,進一步挖掘馬克思的主要貢獻;(5)訪談學生,主要以談感受和感想為主。這種方法主題明確,條理清楚,探討深入,充分調動了學員的積極性、創造性,缺點是組織力度大,學員互動的深度和廣度會稍遜一些。
2.問題引領模式
將教學內容設計成一系列的問題提出,然后嘉賓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最后歸納總結所學的基本原理及知識。其策略一般程序為:主持人提出問題——嘉賓回答問題——學員提問與嘉賓互動——主持人點評。比如“敦化旅游文化產業發展”這一專題,教學設計為:(1)拋出問題,主持人拋出問題:敦化旅游文化產業具體進行了哪些實踐?重點和難點是什么?目前進展如何?(2)嘉賓圍繞問題進行闡述。(3)嘉賓與學員互動,提出問題和建設性意見。(4)主持教師總結。帶著這些問題,學員在解決問題中學習新知識,在學習新知識中解決問題。這種方法目的性強,理論聯系實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快,缺點是問題較單一,知識面較窄,解決問題容易形成思維定勢。
3.案例剖析模式
通過典型案例的剖析,使學員對話題或問題有更深刻的理解。其策略一般程序為:學員訪談——案例剖析——點評總結。如“弘揚敦化精神,加快區中心城市建設”教學設計為:(1)教師介紹選題背景、教學目標和授課方式;(2)教師就“如何理解敦化精神”對學員進行問訪;(3)教師就“為什么要弘揚敦化精神”對學員進行問訪;(4)學員結合實際案例對“如何弘揚敦化精神”進行探討辯論;(5)教師對整個課程進行總結。這種方法能抓住重點、熱點作深入分析,環環入扣,印象深刻,氣氛活躍,缺點是理論性學習不系統、不深刻,課堂知識容量較小。
4.情景創設模式
依靠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設置啟發性問題,提高學員思維活躍度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場景。其策略一般程序為:設置問題——創設情景——搭建平臺——總結點評。如“如何提升群眾工作能力”教學環節設計為:(1)展示本次訪談內容的背景資料;(2)模擬訪談,學員分成小組,小組成員抽簽擔任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部分局的局長角色,輪流作為訪談嘉賓接受訪談,其他學員作為報社記者向嘉賓提出問題;(3)討論互動,引導學員深入研究討論群眾工作實踐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問題涉及群眾工作的復雜性、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4)最后由點評嘉賓對本次訪談進行總結點評。這種方法課堂知識容量大,共同參與性高,學員思維活躍,趣味性濃,缺點是對教師的主持水平要求高、調控能力強,學員配合程度要求高。
三 訪談式教學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正確的教學理念是教學模式和方法創新的前提和關鍵。教師的教學行為受理念支配,教師只有更新了教育觀、教學觀、師生觀,才可能有全新的教學行為,才可能設計出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
1.教師要做好角色轉換
訪談式教學的主持人多數都是由教師擔任,他不是課堂教學的焦點,而是駕馭全局、調整節奏的把控者。角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主講人變身為主持人,由獨角戲變身為大合唱,有一講到底變身為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既要注重營造課堂氛圍,調動嘉賓和學員的參與熱情,還要注重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主持人的綜合素質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對教師的綜合素質,包括語言表達能力、信息獲取能力、統籌歸納能力、臨場反應能力以及專業功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迫使教師不斷地充實、提高自己。
2.突出學員的主體地位
在訪談式教學中,老師的職責是做個好的主持人(導演),嘉賓和學員才是主角(主演),因此嘉賓和學員主體作用的發揮,是授課成功的關鍵?!敖涣鳌笔钦麄€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方式或環節。只有主持人與嘉賓、主持人與學員、學員與嘉賓、學員與學員多方互動,才能使學員從中認識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才能提升精神境界,激發出正能量。訪談的過程就是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習者的想法都為整個學習群體所共享。交流對于推進每個學習者的學習進程,是至關重要的手段。教師要提前做好教學任務布置,使學員更加有目的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3.注重內容的選擇
開展訪談式教學,如果光有形式的包裝,卻沒有內容的支撐,是無法厚重起來的。來黨校學習的學員都是有著一定工作經歷和經驗的領導干部,他們既想學習理論知識,也想分享自己的工作經歷,還想傾聽別人的工作經驗。因此精粹選題,提煉內容,是搞好訪談式教學的重要環節。內容的設計應該做到三貼近:一要貼近干部的實際需要。比如“如何提升群眾工作能力”。二要貼近本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比如“敦化旅游文化產業發展”。三要貼近時代的脈搏。比如“共產主義奠基人—馬克思”。對于表面上看起來很宏觀、有點“虛”,但實際上與學員工作息息相關的教學主題,通過訪談式教學把它呈現在學員面前,才能使學員在黨校的課堂里坐得住、聽得進、有收獲。
4.運用媒體渲染效果
在訪談式教學中適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不僅能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信息量大增,如能較好運用文本、圖形、視頻、聲音等多種媒體,還能更好地營造教學氛圍,渲染訪談環境,活躍課堂氣氛,對課堂教學效果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樣的教學往往深受學員歡迎。
5.要結合其他教學方法
訪談式教學模式并不是唯一的教學模式,有時也需要綜合采用多種教學模式,使之互補,才能更好地保障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要根據課堂的實際需要,融合其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保證圓滿完成每一堂課的教學任務。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