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中國教育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中國教育可從以下四方面予以改革:(1)加大教育投資,使教育資源盡量均衡;(2)提高教師素質,讓教師要有正確統一的教育理念;(3)簡化教學內容,減輕學生負擔,讓學生快樂地學習;(4)改變教學模式,讓學生從教育中學會思考、學會生活。
【關鍵詞】中國教育 教育資源 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40-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1-0105-01
目前,中國的教育存在很多問題:教育資源不公,無法給學生提供統一的平臺;“苦難式”的教學讓學生普遍厭學;不注重自主思考,只強調標準答案,讓學生成為“背書機器”,教學效果差。針對這些現狀,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下面這些方式予以改革:
一 全民重視教育,國家繼續提高對教育的投資,并盡快形成較為公平的教育環境
我國目前的教育投資占GDP比例的4%,法國的教育投資占到7.4%,加拿大7.0%,美國6.7%,很明顯,我國教育投資偏低,而人均教育投資就更低了。同時,國家對教育的投資還存在投資不公的現象——目前在中國,尚未形成學校的標準化建設。筆者認為在這方面應向日本學習,對于所有的中小學都應有一樣的投資:硬件設施,師資配備無太大差別,否則對于學生就是不公平的。
據考察,長期的教育不公已經造成了明顯的后果:根據1978~2005年近30年間北大學生的家庭出身進行統計發現:1978~1998年,來自農村的北大學子比例約占三成,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下滑,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農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而清華2010級農村生源也僅占17%。造成如此結果的原因有硬件設施的差別,更重要的是師資配備的差距。條件好的學校更容易吸引教師,最終將優秀教師集中在重點學校,而這些重點學校再收取高額的贊助費,形成了現在的擇校潮。
2010年教育部印發了《教育部關于治理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問題的指導意見》,2014年又出臺了《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做好小學升入初中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19個重點大城市制定完善進一步規范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的方案,政策的實施使收費擇校現象有所改觀,但并沒有根本取消。
筆者認為要從根源上取消這一現象,關鍵是做到教育資源均衡:在硬件設施上,形成標準化的教育投資,無論該學校地處何處、共有幾人,都應給學生提供基本統一的校舍、教室、多媒體、操場、圖書等。當然,更重要的是在師資方面也要給學生提供一個同樣的平臺。日本所有的中小學教師實行輪崗制,每6年調換一次崗位,以實現教育資源的公平。為了激勵中小學教師,政府將他們納入了公務員體系,并給予最好的待遇。我國也可以效仿這種方式,將優秀人才吸引到教師崗位,并在一定區域內實現教師的輪換,這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同時,取消中小學的重點與非重點之分,取消小升初、初升高的考試入學制度,實行登記入學,讓所有的學生實現就近入學,無須擇校。
二 提高教師素質,對教師進行培訓
要提高教學效果,改變教學方式,就要提高教師的水平。中小學時期是學生基本價值觀的形成期,也是身體和心理成長的核心期,因此國家更要注重中小學教師的素質和水平。首先,對現有的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形成統一的觀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才而不是比較考分,摒棄以前的拼分考名校、考分論英雄的觀念,從每一個孩子入手,挖掘孩子的潛力,將其培育成有用之才。對于新招錄的教師,要實行嚴格的準入制度,提高門檻,嚴把教師關,要讓所有的教師在上崗之前都應有正確的教育理念,都要有培養人才的責任心。
三 對學校課程進行大規模改革,讓學生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中小學生每天在校不超過6~8小時,家庭作業一律取消,所有作業由教師在學校統一輔導完成,減輕學生的負擔。在校期間,每天除了文化課的學習,要有至少1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和1小時的業余愛好發展時間,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也有利于取消現在市場上各種良莠不齊的補習班。同時,由教育部對全國的教學進程進行統一審核,簡化學習內容。相比而言,我國的教學內容比國外同階段的教學內容難得多,小學課程包含了國外初中的課程內容,初中課程又基本相當于國外的高中課程,這大大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在學生還沒有能力掌握這些知識的情況下必然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降低了其對知識點的領悟。而學生學習壓力大、作業多,又必然會減少對課外書籍的攝入,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此外,在教學中,筆者認為應該加入更多生活知識,讓學生視野不局限于學習,而要放寬到整個社會生活,不能“一心只讀圣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要把學生培養為一個充滿智慧、有生活情趣、關心國家大事、有道德情操的人。
四 改變教學模式
“填鴨式”教育是蘇聯一位教育家發明的,他發明這種教育后就被蘇聯人民唾棄,但在中國卻被廣泛應用了很多年,影響了幾代人。“填鴨式”教學最大的危害在于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學生變成背書的機器,讓學生只學會了接受,學會了人云亦云,卻喪失了最寶貴的自主思考能力,喪失了自主判斷能力。這樣的教育就像一條規范化的流水線,抹殺了學生的個性,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所以,我們應轉變教育模式為啟發式教學,將教師主導改為學生主導、教師引導,教師在課堂上多鼓勵學生自主思考,鼓勵學生講出自己的觀點,讓學生敢于創新,樂于創新。
總之,中國的教育存在諸多問題,國家近幾年也開始著手予以整改,但在很多方面還是很不盡人意,希望我們的教育能大刀闊斧地予以改革,為我們的孩子負責,為我們的國家負責,把教育作為國家的頭等大事、第一任務,盡快地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