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依賴閱讀教學策略的運用。而閱讀策略的價值研究能幫助教師培養學生的語篇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享受日常學習英語的樂趣。
【關鍵詞】閱讀策略 閱讀能力 閱讀興趣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1-0118-01
一 研究的目的
根據新的英語課程標準規定,7~9年級分別完成三級、四級、五級目標要求,學生除了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分別4萬詞以上:達到10萬詞以上;五級達到15萬詞以上。表明新課程標準非常重視英語閱讀,同時對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也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標準》明確規定:“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是英語課程重要任務之一。”
二 實際教學發現的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發現部分學生沒有閱讀興趣與習慣的養成,缺乏基本的日常的閱讀習慣,缺乏有效的、有針對性的課外閱讀指導。我們在七年級即初一的英語教學中給予一定的指導,強化日常習慣的養成。筆者就以下問題進行一些探討:(1)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區,小學階段使用的教材不統一,詞匯量存在差異,現在集中在一起閱讀速度參差不齊;(2)閱讀量和閱讀準確率同一班里高低不同。
三 理論架構
對英語學習者來說,閱讀技巧尤為重要。教師具備良好的閱讀技巧,將能夠幫助學習者在各個領域里獲得更大的進步。教師在教授閱讀的過成中,對閱讀教學策略和技巧的合理運用,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習者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從而推動其他各項能力的不斷發展。
將閱讀教學策略總結歸納為八項內容:激活背景知識、培養詞匯知識、傳授閱讀理解技巧、提高閱讀速度、驗證閱讀策略、評估學習進步、提高閱讀速度動機以及備選合適材料。以上八種策略中,我認為傳授閱讀理解技巧、備選合適材料等兩項尤為重要。
四 研究的內容
除了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影響閱讀理解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認知策略,包括猜詞悟義、預測、分析、判斷和總結等策略。由于缺乏高質量的閱讀實踐和閱讀技巧,學生不善于抓住關鍵詞和主題句,這導致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如何指導學生掌握必要的閱讀策略和技巧是教師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五 研究的對象
實驗班為兩個班:初一(4)班,初一(9)班,共計113名學生。
六 研究的方法
以調查法、觀察法、個案法、談話法、經驗總結法為基礎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調查法
初中生對英語閱讀往往產生畏難情緒的調查,通過問卷等形式了解學生,加以研究,以引導學生正確地進行閱讀。
2.個案法
針對性地研究學生個體,建立個體檔案。通過觀察、談話、統計等方法了解學生閱讀時的一系列問題:閱讀時最大困難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七 研究的主要工作
收集研究了新課標、教學理論,英語閱讀技巧等有關資料,為進行課題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和科學依據。同時調查分析學生學習英語的困難所在,有限的閱讀量和不適當的閱讀習慣會嚴重阻礙學生學習英語的進程和興趣。
對所選的教學實驗班,按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有條不紊地開展活動,努力引導學生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每周安排一堂課,指導學生進行閱讀。
試驗一學期的實驗和研究,基本達到預期的目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體表現為:(1)實驗班整體已形成濃厚的英語閱讀氛圍,課外閱讀的興趣有所增強,學生的閱讀習慣有所改進,期中期末考試閱讀成績有所提高。(2)學生的閱讀速度提高了。
八 研究的初步體會
經過一學期的實驗與摸索,筆者體會到:
1.加強引導,使學生會讀書
課外閱讀應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展,要以課內帶課外、課外促課內的方法,課內學方法,課外求發展。學生的一日一讀、摘抄、表演等活動都促進了學生的閱讀習慣的養成。
2.開發閱讀資源,使學生讀好書
英語課外閱讀,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在沒有英語真實語言環境的情況下,閱讀已成為學生感受語言、使用語言的重要手段之一。指導學生進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課外閱讀,只有足夠量的積累,對語言的運用和感悟能力才能有質的飛躍,課外閱讀就是這個“量”的積累過程。更重要的是,課外閱讀有助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學習的主動性,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發現閱讀策略的價值研究確實能夠幫助教師培養學生的語篇能力。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