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媒體技術集嚴密性、邏輯性、精確性、創造性和想象力于一體,是著重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數學科學的重要平臺。本文立足于多媒體技術的特點及優勢,利用多媒體技術改造傳統教學行為,結合教學實際,對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以及與數學教學的深度融合,提出建設性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 多媒體技術 融合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1-0150-0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了“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隨著現代多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簡稱CAI)作為一種先進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融入了課堂,它集文字、圖表、錄音、錄像、動畫、照片等功能為一體,圖、文、聲、像并茂,用以表達大量的信息。推動了教育改革的發展,為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各級各類學校都把它作為實施教育現代化的突破口,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進程。
一 小學生及小學數學的特點
1.小學生的特點
出生和成長在信息時代的小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易于接受新事物。然而在接受新事物的過程中相當一部分學生暴露出對社會缺乏責任感、學習動力不足、缺乏艱苦奮斗精神、經不起挫折、學習方法不科學、沒有較強的獨立學習能力等特點,導致在學科學習中不能及時準確地發現優勢與不足等現實因素。另外,在心理方面,小學生的有意注意逐步發展并占主導地位,能逐步學會分析本質與非本質的概念、主要與次要的內容,并能初步掌握事物的科學定義,學會獨立進行邏輯論證,但他們的思維活動仍表現出很強的主觀色彩。此外,在意志能力方面,小學生主要表現在自覺性、果斷性、自制性、堅持性幾個心理品質上,有一定發展,但不顯著,自控能力不強。
2.小學數學的特點
數學是一門集嚴密性、邏輯性、精確性、創造性和想象力于一身,著重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小學數學既具有數學學科知識的特點,又有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因此,小學數學既有演繹證明,又有歸納發現;既有形式推理,又有直觀解釋。小學數學的特點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變革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影響主要表現在教學內容的呈現、課堂教學的環節和教師的作用三個方面。
二 多媒體教學的特點與優勢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以往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面對的大都是枯燥乏味的推導公式和數學題,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極易產生疲倦、恐懼、厭煩等不良情緒,這種情緒極大地影響了教學效果與質量。利用多媒體技術參與的教學活動,可有效地解決這一狀況的發生。多媒體技術教學不僅能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形象、直觀,產生極強的趣味性,使教學模式更加新穎、富有感染力。
2.豐富數學學科教學內容
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整合,豐富了數學學科教學內容,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提供大量的存儲空間。多媒體技術能記錄、存儲大量的數學教學內容及教學輔助信息,實現實時與非實時的交流和反饋機制,為教學資源的快速傳授提供了一個完整的平臺。(2)提供綜合性教學內容。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能將圖形、動畫、圖像等多種信息同時應用,使教學內容圖文并茂、豐富多彩。(3)提供有效的教學手段。通過各種多媒體軟件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為教學提供了形象直觀、豐富有趣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多種感官同時進入學習過程,形成參與性、探索性的獨立學習方式。
3.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教育現代化要求教師必須要與時俱進,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提高多媒體技術運用能力。能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媒體,將文本、圖表、音頻、視頻、動畫等集為多媒體信息,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形象生動、內容豐富、直觀具體、感染力強的感性認識材料,使學生能更徹底地分解知識技能,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減少信息在大腦中從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轉換過程,充分傳達數學意圖。另一方面,提高多媒體教學適應能力。教師由以往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模式到多媒體教學,需要具備一定的適應能力,不僅要求教師能提高制作、應用多媒體課件的水平,更重要的是使多媒體教學成為教師教學的常態與習慣。
三 使用多媒體教學改革教學模式
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可以有效改革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過去教師只注重邊板書,邊口述、邊講解、邊提問,師生通過眼神、表情和語言進行交流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和學生主體思維的拓展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利用多媒體技術改造傳統教學勢在必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將“學數學”變為“做數學”
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數學教育強調“問題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思維、提高應用能力。而傳統的數學教學則片面地強調邏輯思維訓練,忽視對觀察、實驗、猜測等能力的培養;重視數學解題技巧的演練而忽視學生的內心活動、情感體驗和合作交流;重視對結果的應用而忽視對過程的探究。使用多媒體技術就為數學開創了一個“數學實驗室”,利用諸多教學工具軟件,為學生“做數學”提供了很好的平臺,讓學生在“問題空間”里進行探索做“數學實驗”。
2.將“靜態教學”變為“動態教學”
傳統數學教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靜態的教學模式難以突出教學重難點、很難直觀、形象、生動地展示教學內容,教學效果不高。通過多媒體技術與數學學科有效整合,利用軟件將抽象化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來實現動態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積極主動、探索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
四 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應注意的問題
多媒體教學,已成為課堂教學的必然趨勢,它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但在教學實踐中,依舊存在著諸多誤區與偏差,主要表現為重教學技術輕教育思想、重現代媒體輕常規媒體等問題。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莫將多媒體教學完全取代傳統教學
布魯納指出“教學的主導者是教師,而不是教學裝置”。任何一種教學手段無論其功能如何完善,都是為教學服務的,不能將教師蛻化為儀器的操作者或講解員,使其成為現代教育手段的附庸,這樣的教學必然是失敗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切莫夸大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功能,以多媒體教學代替教師的地位。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教材內容都適合使用多媒體,使用傳統教學手段能解決的問題,就不必用多媒體來進行。
2.莫將多媒體教學淪為作秀工具
目前,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著諸如將運用多媒體教學作為實現教育現代化的表象、將多媒體教學作為迎接檢查的手段、將多媒體教學取代教師的板書、將多媒體教學成為教學的唯一手段等問題。因此,有必要對多媒體教學進行規范。要利用多媒體教學,使抽象、枯燥的數學概念變得更為直觀、形象,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在利用多媒體教學時不能單純追求形式,必須擺正教師為主、媒體為輔的位置,莫將多媒體教學淪為作秀工具。
3.切莫重教學技術而忽視學生主體地位
運用多媒體的根本目的是為學生提供多媒體學習環境,使學生在這種環境中,能更加積極、主動地開展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以多媒體演示,替代學生的思維活動過程;不能一味追求形象、直觀,削弱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不能面面俱到、“和盤托出”,剝奪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和想象余地。要積極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充分利用多媒體工具動手操作,體驗數學的奧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建英.淺析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8(2)
[2]陸敏.數學多媒體教學的應用現狀與反思[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08(1)
[3]康從英.多媒體教學與提升課堂教學效果[J].考試周刊,2008(50)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