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效教學是指通過師生共同努力,用最短的時間、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和能力的教學。因此,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巧妙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單位時間里的學習效率。本文將通過筆者在教學中的實踐案例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1-0152-01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有效的教學,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教材特點,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巧妙組織課堂活動,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我就結合自己在數學教學中的所做、所思,談談對有效教學的一些感悟。
一 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前提
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求知欲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經驗和教材的特點,選擇學生熟知并感興趣的事物、活動、故事、游戲、圖片等,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與教材內容有關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如在教學五年級數學可能性的內容時,我緊緊抓住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先猜猜三個盒子中分別裝的是什么顏色的小球?接著我又把三種不同顏色的小球按不同數量混裝在這三個盒子中,再讓學生猜從這幾個盒子中分別會摸出什么顏色的小球?這時全班同學一下子興奮了起來:有的抓耳撓腮思考,有的干脆動手去摸,有的邊猜邊驗證……這樣就為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創設了良好的氛圍,為有效開展教學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 精心組織活動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
精心地設計并組織好學生的學習活動,是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我是這樣做的:
第一,讓學生隨便剪下一個三角形,判斷三角形中三個角各是什么角?想一想,如果把這三個角合在一起可能會拼成什么角?試一試。頓時教室里熱鬧起來:有猜的,有爭論的,有測量的,有計算的,有折疊的……教師及時對學困生予以必要點撥,鼓勵和幫助他們從不同角度采取不同方法進行探究。
第二,通過剛才的思考、測量、計算、折疊……你們從中發現了什么?于是學生們又紛紛討論起來。
第三,教師組織全班學生拿出剛才自己剪成的不同形狀的三角形,將它的三個角沿底邊對折,使三個角的頂點完全重合。這時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這三個角拼成了什么角?(平角)學生的意見一下子就統一起來了
第四,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水到渠成。(任意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度)。
這樣,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通過動口、動手、動腦,不但學會了相關知識,而且增強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 變“學數學”為“做數學”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新課程標準也強調“學生要學習‘有用’的數學和‘有價值’的數學”,并且要求學生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拉近數學知識與生活的關系,讓學生們主動走進生活,積極探索解決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如我在教學元、角、分的計算時,為學生創設了這樣的購物場景:讓一位同學當售貨員,擺好各類文具,標上文具的價格;再讓其他同學扮演顧客,拿著不同數量的人民幣去購買不同數量的物品;最后帶著自己所購物品和找回的人民幣回到座位列出算式算一算,看看找回的錢數是否正確。反復練習后學生不但學會了元角分的計算,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學生學得輕松自如、興趣盎然。
四 有效練習設計是實現有效教學的根本保證
數學練習設計應以有效性為原則,這樣才能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我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先讓學生隨便寫出一些兩位數、三位數、四位數……再讓他們分別用3去除這些數,完成后將商是整數并且沒有余數的放在一起,組織學生對這些兩位數、三位數、四位數……的個位、十位、百位……上的數字進行認真觀察分析,看看有什么規律?在細心觀察討論的基礎上有同學看出了一個三位數的個位、十位、百位上的數字之和可以被3整除,再引導學生觀察四位數各個數位上數字之和是否也符合這個規律。在此基礎上我歸納總結出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是“各個數位數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結論。下課之前我又設計了一個小游戲:按照自己的學號,想一想能被3整除的學號的同學站起來,看看誰的反應快,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這樣就把學習氣氛推向高潮,讓學生帶著愉快和渴望學習新知識的心情結束了這節課。這樣做不但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也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分析表達能力,使學生養成了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善于總結規律并加以運用的良好學習品質。
總之,教無定法,教師必須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有效性為原則,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以平等合作的身份參與到學生學習活動中去。通過師生交流互動,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知識,提高學生學習及實踐能力,真正達到“在最短時間內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和能力”,從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