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加強中外教育交流與合作,推動來華留學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教育部于2010年9月出臺了《留學中國計劃》。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吸引外國學生來華留學的策略。
【關鍵詞】留學中國計劃 留學生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1-0193-02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張開雙臂歡迎四方賓客,同時也逐漸被世界所認可。尤其是中國古老燦爛的文化,一直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國的青年人、學者。美國、東南亞各國、非洲各國不斷掀起留學中國的熱潮。
一 《留學中國計劃》的初衷
中國只有面向世界開放,才能促進與亞洲各國、與世界的人、物、信息的交流交換。作為國際化戰略的一環,教育部在《留學中國計劃》中提出到2020年目標接收留學生50萬人。到那時,不僅是引進高端人才,同時還可以掌握各國、各地域、各領域高端人才的信息,實現面向以亞洲為主,以及向其他各國輸出知識做出應有的貢獻。
在對教育部相關負責人的采訪中提到,啟動《留學中國計劃》是基于兩方面的考慮:(1)落實教育規劃綱要、進一步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的迫切需要。《留學中國計劃》作為我國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來華留學工作、在我國建設國際一流大學、推動教育國際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培育我國軟實力、宣傳和諧世界理念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2)推進來華留學事業進一步發展的戰略保證。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來華留學生規模逐年擴大。過去5年,來華留學生平均增長速度超過17%,年均凈增人數約3萬人。按計劃,到2020年,全年在內地高校及中小學就讀的來華留學生規模將擴大到50萬人次,其中高學歷留學生達到15萬人,使我國成為亞洲最大的國際學生流動目的地國家。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必須要推出一系列配套措施和政策,不斷推動來華留學生工作又好又快地發展。
吸引外國學生來華留學需要從喚起到中國留學的興趣,到入學考試、入學手續,再到畢業后的就業援助等,教育部門與各高校配合提出了綜合的、有效的協同機制。
二 可實施的策略
1.喚起外國學生到中國留學的興趣和開展一站式服務
由于我國文化的傳播和中文教育的擴大,“中國迷”的增多,喚起了大家對中國以及中國大學的關注,直接聯想到想去中國留學。最簡單的宣傳方式是通過學校網頁傳遞留學信息。在海外,通過聯合設立獨立行政法人的海外事務所,大學的海外據點,提供關于中國留學的相關信息,實施咨詢服務,實現面向留學意向者開展一站式服務。(1)積極傳播中國文化、社會、高等教育方面的信息,加大力度打造形象戰略,確立中國教育的國際品牌。(2)通過與海外大學聯合,更快更有效率地增加中文教育據點,設立孔子學院,積極推進在海外的中文教育。(3)通過發布各大學的留學信息,開展中國留學宣傳活動,推進加大留學信息的宣傳力度。(4)加強在外使領館、獨立行政法人的海外事務所、大學等海外據點聯合,在海外宣傳和中國相關的各類信息。強化為中國留學意向者提供咨詢服務的功能,努力實現一站式服務。(5)通過與海外旅行社、中介機構聯合,組織外國學生到中國游學等短期交流方式的宣傳活動,加強信息發布力度。
2.順利到中國留學
改善并簡化入學考試、入學手續、入國手續等初始階段程序,完善保障機制建設,使留學生在出國之前就可以掌握相關的留學信息。而且,入國手續也可以按情況調整,根據留學生的質量不斷調整入國審查。(1)增強網絡功能,運用網絡平臺發布入學考試等相關信息。(2)在出國前即可確定更多信息。為了使學生安心留學,申請宿舍和獎學金的結果也盡量提早在學生來中國留學前完成。(3)為了爭取到更多留學生,需要增加海外據點數量,可以同友好大學合作推進。(4)各大學嚴格管理在籍學生,簡化入國時及入國后更新在留等審查手續,縮短審查時間。
3.創建魅力型大學
為了建設成為吸引留學生的魅力大學,在接收體制上需要進一步完善。(1)可以選擇用英語或中文完成畢業論文。推進英語授課的專業,推進國際化的教育研究據點。(2)促進交換留學、學分互認、雙學位等大學合作項目,以及短期留學、夏令營項目的實施,促進學生交流,保證課程質量。(3)增加專業科目的外國教師人數,提高教育研究水平。(4)為了更便于接收留學生,可以實行3月和9月兩期入學。(5)為接收留學生,強化大學等專門組織的體制,充實組織接收能力。(6)國費留學生等優先配置,財政支援上采取傾斜分配,競爭資金、通過利用國家專項資金等重點支持積極推進國際化的大學。
4.改善接收環境,積極創建使人安心專心學習的環境
確保宿舍,創建使留學生安心專心學習的環境。而且,促進形成地域和企業為一體的交流支援形式。(1)大學等機構和各相關單位聯合,為留學生(包括短期)提供到校后的宿舍。并尊重各國留學生的習慣、習俗,合理分配宿舍。(2)充分利用資金,完善國費外國留學生制度以及自費留學生獎學金制度。(3)通過地域、企業的聯合會,支援交流,相關者可以共聚一堂,開設全國層面的交流推進會。(4)為使留學生在到校后不造成生活上的困擾,以中文教育機構以及大學的漢語言教育中心為主充實入國后的中文教育。(5)通過咨詢輔導,促進對留學生及其家屬的生活支援。
5.畢業后社會接收制度的完善,推進社會的國際化
為了使畢業生留在中國,發揮才智和能量,大學等機構應與產學官相聯系,提供就業支持,重新考量接收機制、在留時間等。(1)通過大學等設置專門組織,進一步強化對留學生就業指導。(2)活用企業實習,充實就業咨詢窗口等和產學官聯合進行就業支援和創業支援。(3)促進企業方面的意識改革以及接收機制的完善。(4)將就職可能的工作在留資格上明確標明,彈性對應,可以探討就職活動期間延長在留期限。(5)有組織地支持歸國留學生的同學會活動,對歸國留學生進行跟蹤,維護強化歸國學生的人際關系,以求歸國學生作為中國的支持者活躍在各自的國家。
為完成落實留學計劃中提出的目標,需要政府和大學、企業等社會各界力量,積極改善目前留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未來就業的條件和環境,為留學生從來中國前到畢業后,提供一條龍的服務,創造條件,以此吸引更多的留學生來中國。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