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智中
(無錫市第一棉紡織廠有限公司 江蘇 無錫 214101)
作業成本法也稱作業量基準成本計算方法或作業成本計算法(Activity-basedCosting,簡稱ABC法),是以作業(Activity)為中心,計量及確認消耗企業資源的所有作業過程,把消耗的資源成本精確地計入各個作業過程,然后選擇成本動因,最終將全部作業成本分配到成本計算對象的產品或服務上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作業成本法的核算內容除了傳統財務方法之下的直接材料、制造費用、直接人工之外,還包括產品實驗費用、設計費用和一部分銷售費用,是廣義上的成本核算概念。
作業成本法以“產品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為指導思想,其核算原理是將費用先按作業中心進行分配,然后按照相應的成本動因分配比率將制造費用分配到各個在產品和產成品,作業成本法利用作業將資源消耗與產品生產連接到一起。作業成本法的核算流程主要分三步進行:首先,確認各類資源消耗,將這些資源消耗歸集到各個資源庫;其次,根據企業的具體生產經營情況分析、確認作業,建立作業成本庫,并將之前資源庫中歸集的資源消耗分配到各個作業成本庫中;最后,結合成本動因情況將各個作業成本分配到在產品和產成品上結轉完工產品成本。
在將作業成本法應用于紡織企業之前,首先要根據企業的工藝流程和具體生產經營情況,建立企業的作業成本中心,分析作業成本動因。通過對各類紡織企業的生產情況調查,發現現代化紡織企業的生產工藝流程主要包括20項作業:下單、供應商合作、采購原輔材料(包含低值易耗品)、材料驗收、運輸材料、材料倉儲、材料調度、紡紗、倍捻、質量檢驗、包裝、不合格品處理、成品儲存、發貨、設備調試、機器檢修、工廠管理、營銷、后勤、安保等作業項目。為了簡化成本計算過程,降低作業成本法的核算成本,將以上流程做了一些合并,最終建立了以下作業成本中心。
下單作業中心主要包括下單作業的處理以及根據下單情況分配生產計劃。由于二者處于同一個水平,即與下單份數相同,每接收到一次下單,都需要根據下單情況進行新的生產計劃作業,因此二者對于作業中心的消耗比率相等,歸集到一個作業中心,按照下單的份數進行成本費用分配。
采購作業中心主要包括供應商合作、采購原輔材料、采購低值易耗品、材料驗收等作業,可以根據“生產成本”賬戶直接將成本分配到產品成本,且按照該作業的加權平均成本進行分配。
儲存作業中心包括材料倉儲、材料調度、成品儲存作業,因為一般的紡織企業實行訂單式生產,因此對于材料倉儲和材料調度的耗費較少,這一部分主要是原材料的儲存成本,可以根據每月發出材料占庫存比例進行分配。
運輸作業中心包括材料、半成品在整個工藝流程中的運輸作業,這一作業服務發生在生產的全過程,成本與物品質量及移動的次數相關,可以根據產品的產量作為該中心的分配動因。
專業作業中心主要包括紡紗、倍捻等作業,這幾類的作業需要根據具體的紡織成品類別(如棉紗布、麻紗布或化纖紗布等)來分配,由于不同的紡織成品對于專業作業的需求程度不同,因此這種情況需要結合成品的類別,并依據各自的生產比例進行分配。
質檢包裝作業中心包括質檢和包裝兩個作業過程,每一個產成品都會經歷質檢過程和相應的包裝過程,因此將這兩項歸為一個作業中心,依據產品的數量作為這個作業中心的成本分配動因。
不合格品作業中心包括廢品損失和次品返工的費用,發現不合格品的次數越多,所耗用的成本越高,因此應根據作業的發生次數進行分配。
發貨作業中心主要包括產品銷售之前的移動、裝車、調度作業,主要來自于發貨過程中的人工成本,可以依據發出產品的重量來進行分配。
設備維護作業中心包括設備調試、機器檢修,由于這兩項在生產過程中的所占比例較小,因此可以直接依據各產品所耗費的機器工時來分配。
營銷作業中心包括產品的一切營銷活動,應將產品的具體銷量和銷售額作為分配動因。
后勤作業中心包括企業的工廠管理、后勤、安保作業、行政管理等作業,一切不歸屬于前述作業中心的費用都應算作后勤作業中心,雖然現在大多數紡織企業將后勤服務外包給其他公司,但這部分外包的費用仍屬于產品的成本構成,因此外包費用依然需要按照標準作業進行分攤,具體而言,應依照月末的成品產量分配成本。
在建立好作業成本中心之后,應利用各類資源的賬戶歸集相應的資源耗費成本,可以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設立以下資源賬戶:材料費用賬戶、工資費用賬戶、折舊費用賬戶、其他,通過各個賬戶對當月企業的材料使用情況、人工情況的耗費進行核算,再將人工費用歸集到產品成本中。
之后,再根據作業成本中心的分配標準將成本歸集到各個作業成本庫當中,計算出每個作業中心的成本額。最后,需要將各個作業成本中心的成本分配到每個在產品和產成品上,根據各單位的產品對輔助材料、主要材料的用量以及各種材料的價格明細差異,將成本分配到各個型號的產品上。這個過程既是作業消耗資源、產品消耗作業的過程,也是產品導致作業產生、作業引起間接費用產生的過程。
作業成本法相較傳統成本法而言,將廣義的成本核算入產品,體現了紡織企業真實消耗的資源成本,在企業的經營、提供有價值的信息、產品組合與決策等方面都發揮了卓越的作用。首先,作業成本法的應用,提高了紡織企業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和定價的靈活度。作業成本法以作業環節為基礎,將制造費用、直接人工費用、直接材料費用等成本就作業環節進行歸集,而后按照不同的作業分配標準,比如作業量、機器工時等,分配到對應的產品當中,因此,對于一些需求彈性較低、規格比較特別而且沒有明顯市場壟斷或市場規則的產品,紡織企業可以適當提高價格水平。第二,優化產品組合,為企業的戰略決策提供有效信息。企業的戰略決策應在有限的資源下,盡可能通過現有產品獲得最大的利潤。在作業成本法中,成本核算過程可以給紡織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提供最精確的成本消耗情況,為企業安排生產次序和生產量提供參考意見。第三,改進責任中心的業績評價,紡織企業在作業成本法的應用過程中構建責任中心,有效控制了資源的消耗情況,發揮了各類資源的最大使用價值,在為顧客創造價值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也有助于分析各類產品的成本差異以及成本差異形成的原因,改善了紡織企業全面成本預算與控制的效果。
作業成本法在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紡織行業為企業成本控制帶來了一些福音,但進一步開展作業成本法工作仍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問題。
由于作業成本法仍不是紡織企業的主流成本控制法,有很多地方與傳統成本控制法有較大差異,對于剛剛試行作業成本法的紡織企業來說,要加深自己對于作業成本法的理解,加強管理者和相關工作人員關于作業成本法的培訓,使得作業成本法更加規范地推行,取得更好的效果。
為了順利開展紡織企業的作業成本法應用,應全面落實企業的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建設,充分利用其信息優勢。為了達到降低核算成本的目的,也應以先進的軟件技術為支撐,建立較匹配的信息管理系統,為作業成本法的標準化、集成化、信息化做貢獻。
在作業成本法的推行過程中,對于作業成本的確認、成本動因的分析上,不同財務人員的意見會有所差異,結論也自然不同了,這種帶有主觀性的分析和結果對于作業成本法的作用發揮有較大的影響,應通過多個財務人員做結論或健全制約評價系統。
作業成本法較傳統的成本控制制度而言,是一種全新的成本制度,在作業成本庫的建立、成本動因的分析上,需要花費較大的人力和物力成本,紡織企業應考慮自己的情況量力而行。同時,在傳統成本控制制度向作業成本法過渡的時期,也應注意兩種制度的銜接工作。
作業成本法在我國紡織企業中的應用仍處于初級階段,成本制度的建立不完全、實施過程有缺陷,但這并不能否定作業成本法的優秀特性。作業成本法作為新時期的一種成本核算方法,具有更為準確、可靠的特性,不僅能為紡織企業帶來更全面的成本管理信息,還能夠促進企業把成本管理的方式滲透進每一個生產經營的環節中去,提高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率,在日益激烈的紡織市場中發揮企業自身的優勢。
[1]郭蓮:作業成本法在我國的應用前景——與傳統成本法比較視角[J].財會研究,2011(20).
[2]吳正杰:我國作業成本法應用研究綜述及展望[J].會計之友,2013(30).
[3]謝宏光:作業成本法在制造企業中的應用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2(3).
[4]徐星、劉春花等:作業成本法在企業成本控制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商貿,2014(32).
[5]邱社軍:作業成本法在我國的應用情況研究[J].現代商業,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