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昕華
(東信和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 珠海 519060)
現階段,浮動匯率制已普遍應用于世界各國,且主要貨幣如英鎊、美元、歐元、俄羅斯盧布、印度盧比及日元等的比價無時無刻不在上下方向上劇烈的起浮變動,因而匯率變動導致國際間的債務債權決算難以事先掌握,致使匯率風險逐漸形成。而中國人民銀行于2005年7月宣布廢除了美元的單一貨幣政策,進而開始實施建立在市場供求基礎上,按照一籃子貨幣完成調節的有浮動、有管理的匯率制度,致使人民幣不斷加快、加大波動幅度和頻率,而我國的企業經濟收益和國際收支平衡也受到匯率風險的嚴重影響,尤其是很多以使用外幣結算為主的企業,其匯率風險持續升高。因而規避匯率風險顯得非常重要和緊迫,下文結合多種匯率風險的規避方法,著重論述了套期保值規避匯率風險的具體應用。
一般來講,匯率是指兩個國家不同貨幣的兌換比率,且其統一、匯總了各國貨幣的等值和等質關系,即反映了各國不同單位貨幣的購買力和等值;而匯率風險是指折算或兌換不同幣別的貨幣時,由于一定時期內的匯率變動,導致外幣計價產生一定的負債和資產,即債務和債權,而使國際經濟價值漲跌存在不確定性。
匯率風險的形態可分為實際匯率風險和名義匯率風險兩種。具體實施中,只規避名義匯率風險,若想有效規避實際匯率風險,則需從其準確測量和及時識別入手,但匯率風險的測量和識別,通常從經濟暴露、交易暴露和換算暴露三方面出發。也就是說,匯率風險包括經濟風險、交易風險和換算風險三種形態,其中經濟風險指的是難以預見的匯率變動,對企業經營活動和國家經濟環境的嚴重影響,促使相關經濟主體受到間接或潛在損失的不確定性;交易風險指的是企業在實際的交易過程中,匯率波動影響現金流量而造成損失的不確定性。
對沖交易又稱外匯套期保值,其基本做法為:賣出或買進種類相同、月份相似或相同、交易方向相反且和現貨市場的交易數量基本一致的外匯期貨合約。其目的是經過一段時間后,通過買進或賣出同種期貨合約來對沖平倉,并結清期貨交易造成的虧損或盈利,進而抵銷或補償現貨市場變動的價格引起的實際價格利益和風險,以保證交易者的經濟成本或收益保持在特定的水平范圍內。
一般情況下,套期保值是在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中,通過方向相反、數量相等的相關操作完成價格波動的現貨市場風險規避的。若想利用套期保值有效規避價格風險,必須要確保套期保值的可行性和可能性,因而實現和發揮套期保值的功能需具備以下條件:第一,現貨商品與相關的標準化合約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第二,現貨與期貨的價格變動趨勢相對一致;第三,在期貨合約臨近到期時,期貨與現貨的價格變動趨向完全一致。
由上可知,套期能夠有效進行保值的原因在于,同一種特定的現貨和期貨商品存在交貨日期不同的差異,但其價格受同一非經濟因素和經濟因素的嚴重制約和影響。且期貨合約到期之后,一定要完成實物交割,促使期貨和現貨的價格趨向完全一致,所以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之間具備高度正相關的線性關系。若在具備這種關系的期貨和現貨市場中完成反向操作,勢必會達到對沖的目的。在這種經濟原理作用下,企業才能在期貨市場中通過外匯套期保值實現規避風險的最終目標。實質上,外匯市場屬于期貨市場,其不同在于外匯市場是交易貨幣的。所以,外匯套期保值能夠有效規避匯率風險。
一般情況下,企業運用外匯套期保值的過程中,一定要嚴格遵循交易方向相反、種類相同、數量相當、月份相似或相同四種基本原則,一旦違背或忽略了這四大操作原則,外匯匯率風險都得不到有效規避,且會在一定程度上擴大匯率風險。此外,在遵守上述四種操作原則的基礎上,還應根據實際情況和時勢靈活運用。
外匯套期保值的使用操作中,可以選擇以下兩種方法:
第一,期貨交易合同法。這種合同法指的是期貨交易者根據規定的交割時間、交易幣種及合約金額等標準化原則,在特定的場所內賣出或買進遠期外匯,進而在約定的時間內,根據規定的數量、幣種及價格等完成對沖或交割外匯交易。
第二,期權合同法。選擇權又稱期權,是指交易的賣方或買方簽訂的遠期買賣外匯合約,若其買方支付了規定的一些保險費,則可獲得根據規定價格,在特定時間內買賣規定數量貨幣的權利,也可放棄這種買賣權利交易。而進出口商對期權合同的使用方法為:進口商對看漲期權進行買進,而出口商對看跌期權進行買進。
就保證金、買賣雙方權利以及交易內容等方面來講,遠期外匯合同法和期權合同法之間存在較大的區別,值得注意的是,遠期合同法到期后,一定要嚴格履行約定匯率,但期權合同法能夠根據市場變動的匯率進行選擇,也就是說,可以選擇履行,也可以選擇不履行,只不過是損失期權費的問題。上述兩種方法都有各自的適宜情況,若運用套期保值方法時,有機結合遠期外匯合同法和期權合同法,勢必會增加盈利。
利用套期保值的方法規避外匯匯率風險的操作中,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首先,量化風險。采取外匯套期保值的方法之前,首先要量化外匯匯率變化造成的預期風險,進而確定風險的具體管理目標,從而選擇最佳、最有效的保值策略。
其次,制定保值策略。針對各種程度的風險,制定合理、適當的保值策略。
再次,優化保值方案。由于基差、保值成本等因素的影響,致使完美保值的難度不斷增加,所以要盡量優化保值方案,促使完美保值得以實現。
然后,控制風險和跟蹤保值。外匯套期保值方法的操作中,需實時跟蹤相關的保值效果,一旦發現保值問題和風險,應立刻調整套期保值策略。
最后,評估保值效果。建立健全保值效果的相關評估體系,進而保證保值達到預期效果,以便有效完善保值策略和思路。
綜上所述,雖然采用套期保值的方法能夠實現外匯匯率風險的有效規避,但通過外匯期權或期貨實施套期保值,并非綜合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之后,何時都有凈盈利,也會出現虧損的情況。此外,由于套期保值業務存在一定的風險,因而實施套期保值操作時,一定要建立健全風險控制體系和相關監督管理體制,以便嚴格控制外匯風險。尤其是要強化套保負責人必備的認知能力,嚴防借套期保值的方式實施的投機性交易。因此,若能正確操作外匯套期保值,相關的匯率變動風險,即價格變動風險,能利用套期保值完成有效規避,促使企業正常的進行生產經營和利潤,進而推動企業的長遠發展。
[1]劉麗.淺論套期保值在規避外匯匯率風險中的運用[J].現代經濟信息,2011,(16):239.
[2]馬廣奇,張璐.新會計準則下外匯套期保值的會計處理[J].商業會計,2010,(7):20 -22.
[3]應迪慶.中國企業匯率風險與規避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