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珺 編輯/章蔓菁
BOC Column 中銀供應鏈
對UCP600修訂的展望與期待
文/徐珺 編輯/章蔓菁
UCP600的總體修訂原則應致力于維護信用證的活力及生命力,并重點解決UCP600及ISBP等相關國際慣例及實務應用期間所存在的普遍性問題。
《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UCP600)自2007年7月1日正式實施后已有八年時間。從UCP修訂的歷史經驗來看,時間窗口條件似乎已具備。UCP自其誕生后,幾乎每十年便修訂一次。UCP500的修訂歷時三年,按此進度,UCP600的修訂現在似乎應提上日程。
但是,盡管時間窗口具備,但這并不必然意味著UCP需要修訂。國際商會出版物的修訂一般是遵循需要性原則,也就是說,如果實務發生了變化并導致原有規則不適應新的實務,則須對規則做出修改,以順應實務的變化。因此,不妨先來回顧一下UCP600實施八年以來影響信用證實務變化的主要事項。
一是I S B P修訂版的推出。UCP600正式生效后,國際商會于2013年推出《關于審核UCP600下單據的國際標準銀行實務》(ISBP)的首次修訂版本第745號出版物(下稱ISBP745)。ISBP745反映了UCP600實施期間國際商會的重要官方意見及決定,并新增了部分內容,使用起來相對方便。但是,ISBP745中諸如匯票、語言、部分裝運等新增內容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尤其是其中部分內容與UCP600條款或以往的國際商會案例意見沖突、甚至與某些國家的法律沖突。因此業界期望能夠推出新的UCP解決這些問題。
二是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近年來,全球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眾多貿易商開始采取電子化交易方式;許多銀行也啟動了內部信息科技系統的升級改造,并關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這為諸如Bolero等電子商務平臺的業務推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為eUCP規則的誕生創造了條件。eUCP信用證于2013年在中國率先開啟業務實踐,則為進一步重檢eUCP規則奠定了實踐基礎。
三是部分國際商會意見及司法案例涉及的情況。在UCP500修訂期間,關于議付、開證行及保兌行的責任、備用信用證、拒付、單據審核標準、款項讓渡、轉讓等內容曾一度成為爭議焦點,而這些爭議在UCP600實施后并未曾停止。近年來,國際商會對眾多UCP600下的信用證案例咨詢給出意見。而對其中部分案例意見涉及的問題,業界仍存在著較大分歧,例如備用信用證項下單據的審核、運輸單據的簽署、租船提單的出具人、貨物描述的審核標準、分期出運、審單標準等。此外,近年來,關于信用證的司法訴訟也集中在議付、開證行及保兌行的責任、拒付、不符點的認定等方面。這說明UCP仍需進一步明確相關問題,盡量避免因理解分歧造成的糾紛。
四是URDG758的推出及適用ISP98的備用信用證增多。UCP600生效后,國際商會推出了URDG758(《見索即付保函統一規則》)。盡管URDG758并未禁止備用信用證適用該規則,但URDG758起草小組主席Georges Affaki在《URDG758指南》中指出:“從技術上講,備用信用證屬于URDG的范疇,但其開立者可能發現,選擇國際商會《跟單信用證統一規則》(UCP)或《國際備用證慣例》(ISP98)更為方便,因為備用信用證使用的機制與跟單信用證中使用的機制相似,包括通過承兌或議付匯票進行保兌和付款。”但在實際中,UCP中的許多條款并不適用于備用信用證,也缺少針對備用信用證特點(如不延期即付款、反擔保備用信用證、轉讓、款項讓渡、法定受讓人等)的具體規定。因此,遵循UCP的備用信用證會在實踐中會面臨諸多問題。而ISP98作為專門針對備用信用證的規則,雖然目前主要在美國使用,但由于其對備用信用證各個方面的問題考慮相對周全,條款也較為細化,實務中較少出現因對于ISP98規則理解分歧而產生糾紛的案例。這一優勢促使遵循ISP98的備用信用證在亞洲等國家也逐漸增多。
五是貿易金融業務發展趨勢的變化。根據2014年國際商會銀行委員會發布的《全球及地區貿易金融趨勢》(Global and Regional Trends InTrade Finance),參加調查的127個國家的298個銀行反饋,由于賣方擴大市場的需求驅動及買方市場的競爭優勢,全球貿易金融產品中的商業信用證業務占比呈現持續緩慢的下降,從2011年的44%到2012年的43%,再到2014年的41%;與此同時,使用賒銷、獨立保函、備用信用證、信用保險等方式則在相應增加。
上述調查結果還顯示,與2012年相比,2013年信用證項下單據拒付率面臨增長的壓力。33.96%的受訪者稱,單據在首次交單時的拒付幾率上升(出口信用證項下的平均拒付率是29%,進口信用證項下的平均拒付率是26%)。盡管75%的受訪者認為,商業信用證項下單據拒付率總體來說是下降的,但是銀行審單仍然非常謹慎。令人憂慮的是,在審核信用證項下單據時,在對似是而非不符點的認定率是否下降方面,只有7%的受訪者認為是下降了。
以往,信用證業務增長面臨的挑戰,主要在于其流程相對復雜冗長、拒付率高、銀行費用高等,使貿易商轉而選擇其他結算方式;而現在則已不局限于此:互聯網及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新的風險防范手段及創新結算方式的出現等(如國際商會針對賒銷方式設計的BPO所推出的《銀行付款責任統一規則》〔URBPO〕),為尋求其他快捷、新型的付款方式或融資方式的貿易商提供了更多選擇。在此背景下,UCP應該向更加簡便易用的方向發展。
通過上述回顧,可以說,UCP已基本具備了修訂的實務需求。而具體到應在哪些問題上做出修訂,筆者認為,UCP600一旦修訂,總體修訂原則應致力于維護信用證這一銀行信用結算工具的活力及生命力,同時應考慮順應實務,并重點解決UCP600及ISBP等相關國際慣例及實務應用期間所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其中應至少考慮以下幾點問題。
UCP適用范圍的調整
隨著互聯網及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新的風險防范手段及創新結算方式的出現等,UCP應該向更加簡便易用的方向發展。
以備用信用證為例。雖然UCP600規定“在其可適用的范圍內,包括備用信用證”,但對于備用信用證而言,如前文所述,適用UCP600將會產生許多問題。如在單據審核依據標準上,近期國際商會撤回對一遵循UCP600的備用信用證案例TA798rev的咨詢意見,就較為典型地說明了適用UCP600的備用信用證可能產生的問題:
在該案例中,備用信用證要求提交未付款相關副本發票及申請人在合同001項下違約的受益人聲明信。信用證貨物描述為“鞋子,型號2300 及3300,總金額10000.00美元”。受益人的發票顯示了兩個合同號碼001及002,金額為10000.00美元且型號為51034及51035的鞋子,金額為15000.00美元且型號為52837的靴子,發票總金額25000.00美元。受益人簽署的聲明信內容為:“我們特此聲明,A公司違反了其涵蓋鞋子型號2300及3300的合同001項下的付款責任。基于此,我們特此在備用信用證號碼SBL441-7890-01項下索賠10000.00美元。請參看尚未付款的發票號碼331133(總金額為25000.00美元)”。交單銀行的交單面函索賠金額為10000.00美元。開證行拒付的理由則是認為發票上的貨物描述與信用證45A場中的不一致。在開證行看來:首先副本發票未提及備用信用證中的型號(2300 and 3300);其次,副本發票顯示了備用信用證未規定的貨物描述“靴子”。
該案例涉及到適用UCP600的備用信用證的審單標準問題,即遵循UCP600的備用信用證項下的發票是否可以應用第18條關于發票審核的條款。起初,國際商會認為不符點不成立,但其給出的分析卻不足以讓人信服,受到了眾多質疑,因此國際商會最終撤回了意見,留待國際商會執行委員會進一步決定。但至今仍未給出正式反饋。
備用信用證與商業信用證實務在單據一致性審核方面存在明顯區別。商業信用證通常處理的是期望獲得付款的與基礎交易直接對應的單據。因此,UCP600規定的單據一致性原則是基于所提交的單據須對應相關基礎交易。備用信用證實務則不一定需要進行單據間的核對審查,因為備用信用證項下的單據可能與相同或不同交易項下不同的義務相關。在發生違約事件時,單據互相之間可能出現不一致現象。因此,ISP98的第4.03條規定:“開證人或指定人只需在備用證的規定范圍內審核單據之間是否一致。”
此外,備用信用證可能只涵蓋基礎交易項下部分應付金額,故而備用信用證項下單據顯示的金額高于備用信用證金額或超出索賠金額的現象并不鮮見。只要索款金額不超證,則根據備用信用證實務,這類單據仍可以被接受。因此,ISP98第3.08條規定:“如果索款要求超過了備用證可使用的總金額,該項提款要求構成不符;其他單據寫明的金額如超出索款要求的金額不構成不符。”
由于UCP600并未像ISP98那樣特別針對備用信用證特點制定相應的具體規則,ISBP745也未增加備用信用證項下的單據審核標準,所以適用UCP600的備用信用證業務會面臨困擾毋庸置疑。對此,UCP修訂時應慎重權衡是否應將備用信用證從其適用范圍中刪除。理想的做法,是將備用信用證從UCP的適用范圍中刪除;但如果考慮到實務中遵循UCP的備用信用證不在少數,出于尊重實務的考慮,又似乎應延續保留UCP600中適用備用信用證的做法。而如果保留,又該如何彌補UCP中所缺少的針對備用信用證特點的條款,同時又不與ISP98規則產生重疊?又是否應在ISBP中加入備用信用證項下單據的審核標準?這些問題均應在評估后做出決定。
eUCP的升級
UCP500實施期間,電子單據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已現雛形。出于對UCP項下電子交單業務可行性的預期,國際商會在尚無任何業務實踐的情況下制定了eUCP第1.1版本。但由于當時全球電子商務的發展并不平衡,因此在UCP600實施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并未發生過遵循eUCP的信用證業務。
2013年,eUCP信用證業務在中國銀行等國內少數銀行開啟了業務實踐,這也成為全球銀行界對eUCP信用證的首先應用。自此eUCP信用證業務量也開始逐步增加。如今,盡管eUCP信用證業務尚未形成規模,但實務中業界已感受到系統支持、電子單據法律依據欠缺等各類問題帶來的困擾。因此,UCP修訂時應考慮目前eUCP的信用證規則是否完備,是否需要進一步升級修改以適應業務實踐,是否參照ISP98將電子交單條款直接并入UCP而非作為補充附錄方式表現等問題。
對UCP中部分定義及規則的重檢
UCP600仿效ISP98架構增加了第2條“定義”。但是,部分定義內容不但未能解決已經存在的問題,還增加了一些新的問題。
一是關于“議付”的定義。UCP600對“議付”的定義是:“指定銀行在相符交單下,在其應獲償付的銀行工作日當天或之前向受益人預付或者同意預付款項,從而購買匯票(其付款人為指定銀行以外的其他銀行)及/或單據的行為。”但隨之而來的是一連串的問題:何為“同意預付款項”?以何種形式?同意預付后尚未實施實質性的購買行為前發生受益人欺詐時是否視為議付?福費廷或貼現業務也是以購買匯票或單據的方式在承付銀行付款前的預先付款行為,是否屬于議付?銀行與客戶或代理行之間簽署福費廷合同時普遍使用的“款項讓渡”(Assignment of Proceeds)表述是否剝奪了其作為議付行的地位……
應該說,UCP600對議付定義的修訂不但未能解決UCP500時存在的問題,反而帶來了更多的疑問及司法糾紛,導致議付銀行在信用證欺詐情況下獲得司法救濟保護的信心受到影響,在信用證項下融資更趨謹慎。這不但不利于幫助客戶解決融資需求,也無助于銀行規避法律風險。
二是關于“承付”的定義。為明確開證行或保兌行即期付款或到期日付款的責任,UCP600引入了“承付”定義。但實務情況復雜,而UCP600對有些問題的界定仍不十分明晰,如在何種情況下開證行的行為可被視為其已承擔了承付責任?
以近期瑞士新加坡海外有限公司訴國內XX銀行無理拒付案為例。開證行2008年8月6日收到受益人交單(金額為7184950.43美元)。開證行8月11日發送第一份電報給交單行:“請根據信用證條款即期索償。請告知[償付行]信用證號碼、商品名稱、裝運港、卸貨港及裝運日期。”但2008年8月12日(收到單據后第五個工作日),開證行又先后發送了第二份和第三份電報,并提出撤銷其已發出的第一份電報,稱因單據存在不符點,第一份電報無效。與此同時,因鐵礦粉價格大跌,受益人與申請人經協商同意將貨物總價降至5122240美元,議付行于是通知開證行按此金額支付。
然而,受益人在開證行付款后卻提起訴訟,要求開證行支付其首次交單金額7184950.43美元與開證行付款金額5122240美元之間的差價。初審法院判決受益人勝訴,要求開證行支付上述差價連帶利息共計2192424.77美元給受益人;上訴法院則推翻了初審法院的判決,駁回了受益人的索賠要求。上訴法院認為,盡管開證行發送通知聲明其已收到相符交單,且未發送合格的拒付通知,但由于開證行已支付部分款項,而該付款體現了受益人與申請人之間協商的結果,故該結果解除了開證行在信用證項下支付余額的責任。
該案例涉及到對“承付”如何確定的問題:開證行如已持有單據并授權議付行索償,那么該授權是否視同為終局性付款?對于此類情況,UCP并未做出規范,UCP600第15條也未明確說明在信用證有償付行的情況下,一旦開證行向交單行發出索償授權(類如本案例),該授權是否應被視同于開證行的最終付款。可見,對分歧比較多的定義進行重檢也應是UCP600修訂中必做的功課。
三是UCP中銀行責任與義務的明晰。與UCP500相比,雖然UCP600對開證行、保兌行及指定銀行的責任與義務相對更為明晰,但仍存在責任義務有待明確之處。如對交單行事先請求開證行聯系申請人放棄不符點的情況、申請人對開證行承付不符提示時的規范、交單面函中聲明不符點的情況下開證行的審單責任是否解除等,均未做出細化規定,并導致實務中出現了種種與此有關的糾紛甚至是司法案例。實務中曾出現這樣的案例:某申請人向開證行表示放棄不符點,但在開證行承付后申請人又反悔提出單據有新的不符點,拒絕償付開證行已付款項。由于UCP600中沒有ISP98第5.09(c)條等類似條款,因此開證行在接受了申請人放棄不符點通知并承付后,仍有可能遭到申請人的索賠。這將使開證行面臨巨大的開證風險,并導致開證行為規避風險而采取更嚴苛的審單態度。
相比較而言,ISP98對單據拒付環節的考慮相對周全。ISP98第5.06(c)條規定,“如果單據被轉交,或向申請人提出了放棄不符點的請求”,則“提示人就不能拒絕開證人通知他的不符點”;第5.08(d)條規定,“面函中對單據不符的聲明,不能解除開證人審核單證是否相符的責任”。此外,ISP98還在第5.09(b)條規定了申請人須在合理時間內向開證人發出通知說明其拒絕的不符點,并在(c)條就申請人的異議通知進一步規定申請人“如沒有通過迅捷的方式及時發出異議通知,申請人就不能再對開證人就其收到的該單據提出任何不符點或其他單據表面可見之缺點,但不影響其對同一或不同備用證下的其他提示提出該異議”。這些規定可有效避免交單行與開證行,以及開證行與申請人在拒付處理中的糾紛,值得UCP600在修訂中借鑒。
四是審單標準的確定。近年來,國際商會受理的一系列分歧較大的信用證咨詢案例中,部分是因為UCP條款缺失或理解分歧,部分則是因為ISBP等相關慣例中的某些規則與UCP沖突。
實務中,國際商會的許多案例都涉及到單據與信用證、單據之間的內容是否矛盾,是否可據此拒付的糾紛。審單人員在實務中發現,“不得矛盾”的標準實際上有很大的伸縮度。這也是產生單據不符點分歧的比較重要的原因。
以國際商會TA.786rev2案例為例。信用證貨物描述中的數量及單價單位均為公斤,受益人的產地證、提單及重量單顯示的是以公斤為單位的毛/凈重;而重量單及發票上顯示的則是與毛/凈重不同的“商業重量”(Commercial Weight),且發票金額是以商業重量為準計算(發票上無任何其他重量)。針對顯示商業重量及作為計價單位是否相符的咨詢,國際商會援引UCP600中第14(d)條“不得矛盾”的規定,認定交單相符。但是,不少銀行信用證專業人員對該案例應用“不得矛盾”的標準質疑不斷。因此,建立清晰化、操作性強的審單標準對于降低不符點拒付率至關重要。
五是條款內容的新增或刪減。UCP600中是否應該考慮新增內容?是否應納入ISBP及ISP中的部分內容?是否應明確正本信用證的處置問題?是否應進一步明確保兌業務規則?是否應增加司法管轄權、DOCDEX裁決機制等內容?這些都是目前業界在考慮UCP修訂時提出的問題。
ISBP745增加了不少原先UCP未提及或與之矛盾的內容,如匯票及發票受益人名稱的改變、語言、匯票的審核等。UCP修訂時應評估是否需要納入或刪除相關內容。例如,ISP98對法定受讓人名稱的改變有專門規定,實務中便于操作。但是,UCP并未對此做出規定。ISBP745中,雖然對匯票及發票的出具人名稱變更時的做法做了規定,但該實務標準卻相當不嚴謹,未充分考慮各國對于法定受讓人的法律程序的嚴格性,致使銀行有可能因此操作卷入法律糾紛。因此,筆者認為,UCP修訂時應該至少參照ISP98的相關規定,增加與法定受讓人有關的規則。
作者系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貿易金融部高級產品經理,ICC DOCDEX專家,中國
國際商會銀行委員會翻譯專家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