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英博 編輯/章蔓菁
識破開證行的單據缺失借口
文/謝英博 編輯/章蔓菁
當開證行堅持聲稱未收到部分單據時,寄出單據的銀行應迅速定位問題的癥結,積極與開證行進行交涉,并及時采取恰當措施。
在信用證結算中,當受益人提交與信用證條款、UCP600的相關適用條款以及與國際標準銀行實務相一致的交單時,只要構成相符交單,開證行則須履行其承付的義務。然而在實務中,開證行以未收到信用證項下某些單據為由而拒付或拖延付款的情況頻頻發生,而寄出單據的銀行往往只能依據寄單面函的記錄做出判斷,在交涉中缺少更有說服力的證據,雙方銀行各執己見、爭論不休。以下便是一則開證行聲稱未收到信用證項下部分單據而導致付款延遲的案例。
某受益人于201X年10月25日向信用證項下被指定銀行提交單據一套,被指定銀行于當日完成單據審核并確認相符后,按照信用證指示將單據寄往開證行。
201X年11月1日,被指定銀行收到開證行電報,在電報中開證行聲稱,其未收到信用證要求的三份正本提單,若在11月5日前未收到回復,單據將被退回。被指定銀行收到該電報后,調閱所留存的副本寄單面函以及相關單據的復印件,確認受益人已按信用證要求提交全套三份正本提單,且寄單面函上單據種類及份數欄位也已明確顯示了三份正本提單。由此,被指定銀行確認三份正本提單已與其他單據一并寄給了開證行。同時, 被指定銀行從快遞公司獲知,該單據在郵寄過程中未發生異常,且已由開證行收發室簽收。被指定銀行遂向開證行發出電報,聲明其確已將全套三份正本提單連同信用證項下要求的其他單據一并寄給了開證行。
201X年11月4日,被指定銀行再次收到開證行電報。電報中,開證行聲稱其僅收到匯票、發票及箱單,而信用證要求的產地證、受益人證明、分析證及全套正本提單卻均未收到, 如果于11月8日前未收到回復,則單據將被退回。被指定銀行收到該電報后,立即向開證行進行回復,再次聲明其已將上述全部單據寄出,并告知開證行簽收信息,要求其徹查單據簽收情況。
在與開證行進行交涉的同時,被指定銀行通過查詢快遞公司獲知,郵件郵寄時的稱重為0.3kg。 被指定銀行及時與受益人進行了溝通,并與其分別對單據進行了模擬還原稱重,全套匯票、發票、箱單的稱重結果為0.161kg,明顯低于快遞公司對原始郵件的稱重0.3kg。據此,被指定銀行推斷并確認所寄送的單據中已包含開證行聲稱未收到的產地證、受益人證明、分析證及全套正本提單。被指定銀行遂再次致電開證行確認已將全套單據寄往該行,郵件在郵寄過程中未發生異常情況,且已由開證行正常簽收。
201X年11月6日,受益人收到申請人郵件,稱其已從開證行處得到該信用證項下全套三份正本提單,并已準備提貨。得到以上信息后,被指定銀行隨即致電開證行,告知開證行申請人已從其處獲得全套三份正本提單,由此證實其已收到該信用證項下所有單據,包括全套正本提單。
201X年11月13日,被指定銀行收到開證行付款。11月20日,被指定銀行收到開證行電報。該電報稱,申請人已得到丟失的單據,但基于開證行每日會收到并處理大量單據,難免出現疏漏,因此無法落實申請人究竟是如何得到的提單。最終,開證行向被指定銀行表達了歉意。
在實務中,開證行聲稱未收到信用證項下某些單據的情況時有發生,原因或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被指定銀行或寄單行未將單據寄出;二是單據在郵寄途中發生異常情況;三是開證行內部管理存在紕漏,或濫用權利以拒付或拖延付款。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會對受益人收匯帶來較大的風險,尤其當信用證要求的交單地點為開證行時,受益人往往難以做到在信用證有效期和交單期之內重新交單。作為寄出單據的銀行,應未雨綢繆,提前制定好當開證行堅持聲稱未收到單據時的應對措施。
首先是在受理交單環節就對單據進行確認。在收到受益人提交的單據后,被指定銀行或寄單行應認真核對受益人交單聯系函上所列單據種類和份數是否與受益人實際提交的單據一致。
其次是在處理單據環節確保寄出的單據與寄單面函所示一致。在審核單據過程中,被指定銀行或寄單行應認真核對受益人所提交的單據種類和份數與信用證要求是否一致,如果有不一致,應由受益人進行書面確認。單據審核完畢后,銀行應將其中比較重要的單據(例如發票、提單等)復印留卷備查,并且銀行應在寄單面函上盡量完整、詳細地顯示所寄單據的種類與份數。
當收到開證行通知未收到其中部分單據時,在排除了交單環節和單據處理環節可能存在的問題后,寄出單據的銀行應在第一時間向快遞公司確認單據在郵寄過程中是否出現異常,同時通知受益人做好對貨物的監控措施和補寄單據的準備。尤其是當信用證交單地點為開證行柜臺且交單時限比較緊迫,或者當開證行惡意聲稱未收到單據并以此拒付或拖延付款時,及時補寄單據可以幫助受益人贏得時間、贏得主動。
如果在與快遞公司確認后,證實單據確系在郵寄途中出現狀況而導致部分單據丟失,受益人須重新交單,以便使開證行能夠依據重新提交的單據判斷交單是否相符。這里需注意的是,根據UCP600第三十五條的規定:當報文、信件或單據按照信用證的要求傳輸或發送時,或當信用證未作指示,銀行自行選擇傳送服務時,銀行對報文傳輸或信件或單據的遞送過程中發生的延誤、中途遺失、殘缺或其他錯誤產生的后果,概不負責。
作為寄出單據的銀行,應未雨綢繆,提前制定好當開證行堅持聲稱未收到單據時的應對措施。
如果確認單據在郵寄途中未出現異常,且開證行已正常簽收單據,則寄出單據的銀行應在通知受益人做好補寄單據準備的同時,與開證行進行交涉,并在可能的情況下以郵件稱重信息作為佐證,增加交涉的籌碼。
通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當遭遇開證行聲稱未收到部分單據的情況時,寄出單據的銀行應迅速定位問題癥結,并與開證行理性交涉,及時采取恰當措施,避免出現更大損失。
作者單位:中國銀行山東省分行貿易金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