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銀行間市場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清算所”)近日推出自貿區大宗商品現貨清算業務,為自貿區大宗商品現貨市場提供資金清算結算服務。
首批與上海清算所完成對接的機構有第三方倉單公示平臺以及上海有色網金屬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上海鋼聯金屬礦產國際交易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兩家自貿區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臺。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等商業銀行作為首批現貨清算成員參與業務。
自貿區大宗商品現貨清算業務的推出,滿足了自貿區大宗商品現貨市場“交易、托管、清算、倉儲”相分離的要求,有利于進一步規范現貨市場前、中、后臺運作架構,鞏固自貿區在金融改革創新中的先行先試優勢,助力上海建設多層次大宗商品市場,加速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建設進程。下一步,上海清算所將繼續對接各類符合監管要求的自貿區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臺,并逐步將服務范圍擴展至上海地區乃至全國。
2015年7月29日上海首批50家“四新”經濟創新基地試點名單出爐,分布在浦東、嘉定、閔行、青浦等區縣園區。“四新”經濟創新基地將建設成為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四新”經濟“新載體”和重點區域,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夯實基礎。
2014年12月,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上海市張江高新區管委會決定開展上海市“四新”經濟創新基地建設試點,在全上海市特別是重點在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內,選擇一批在“四新”經濟細分領域具有一定基礎和條件的產業園區,作為培育“四新”經濟、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載體,通過先行先試、政策聚焦,積累經驗并總結推廣。其中,浦東新區獲批16家,合計面積近100平方公里,“四新”項目數近千個,研發機構500多家。
7月31日,隨著江蘇省經信委、省財政廳和華泰證券正式簽約,總規模300億元的江蘇工業和信息產業投資基金孵化成功,這是江蘇迄今自主發起設立的最大規模產業基金,意味著江蘇省工業領域的財政專項資金使用方式將迎來重大調整。
300億元的規模放在全國堪稱“航母級”,將推動江蘇制造業提檔升級,幫助更多科技型創新企業穩健成長。
實體經濟發展,離不開政府引導和支持。江蘇省財政部門每年會安排專項資金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改造,財政資金平均每投入1元,帶動社會投入120元,而企業技改平均每投入1元,可新增年銷售收入和利稅3.74元。但從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和政策普惠性的角度看,財政資金的使用方式需適時調整。
改善企業融資結構,是基金的另一重要使命。發達國家企業融資,主要來自投資基金、股市等直接融資,而我國不到15%,企業主要是從銀行渠道間接融資,那些缺少實物資產,僅有技術成果的創新型科技企業,更難得到銀行信貸支持,很容易死在初創階段。
基金采取母子基金結構,江蘇省經信委、省財政廳、華泰證券共同出資設立母基金,再向社會募集,最后根據投資方向設立一系列市場化子基金和政策性子基金,以股權形式對企業投資。其中,母基金對每個子基金的出資額不超過其總規模的35%,這樣可充分發揮母基金的杠桿效應,以小引大。
設立江蘇省工業和信息產業投資基金,是《中國制造2025江蘇行動綱要》的重要配套政策,子基金的設立和投資均圍繞《行動綱要》確定的15個重點領域。
在當前國際經濟增長放緩、中國各地經濟普遍下行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今年上半年經濟運行趨穩向好,顯示改革創新措施正逐步釋放新紅利,“互聯網+”、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等經濟新業態、新產業對經濟發展拉動力持續增強。
廣東省政府2015年7月29日提交該省人大常委會審議的一份報告顯示,2015年前6個月,廣東GDP總值34526.6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7%,比一季度提高0.5個百分點,比2014年同期提高0.2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消費、稅收等主要經濟指標處于合理區間。第三產業、金融業、民營經濟等均有不俗表現。此前備受擔憂的外貿降幅也進一步收窄。
廣東省統計局2015年7月28日發布報告稱,2015年上半年,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3020.8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7.5%;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3090.13億元,同比增長3.2%,規模以上工業利潤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報告稱,2015年上半年,廣東工業40個行業大類全部實現盈利。其中,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實現利潤58.28億元,同比增長82.7%;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實現利潤181.80億元,同比增長16.0%;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實現利潤689.31億元,同比增長17.3%,拉動利潤總額增長3.6個百分點。
廣東省統計局稱,廣東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利潤增速加快。2015年上半年,廣東規模以上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579.16億元,同比增長8.0%,增速比1至5月加快5.3個百分點。
2015年上半年,828個涉及總部經濟、高新技術產業等領域的項目在北京落地,注冊資本折合1426億元人民幣,合同外資32.3億美元。
2015年以來,北京市投資促進局加大對總部經濟、高新技術產業、高端生產性服務業、高品質生活性服務業、高價值文化創意產業等五大類“高精尖”項目的促進力度。
2015年上半年共促成注冊項目828個,注冊資本折合1426億元人民幣,合同外資32.3億美元。其中,包括中國最大的IT解決方案與服務供應商東軟集團設立醫療健康服務總部,全球第二大智能手環及互聯網服務企業華米科技設立互聯網運營總部等技術創新總部項目6個;包括航天科工投資國內航天領域最先進的 “互聯網+智能制造”產業服務平臺—“航天云網”等科技文化創新驅動項目541個。累計促成新注冊企業2015年上半年上繳稅收28億元人民幣。
福建官方近日發布 《福建省實施〈中國制造2025〉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推動“互聯網+制造業”融合發展。福建省政府新聞辦7月27日召開發布會對外解讀了此項行動計劃。
今年3月,泉州市政府正式發布 《泉州制造2025》發展綱要。福建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新聞發言人蘭文稱,福建將總結“泉州經驗”,并向全省推廣。
從“福建制造2025”的行動計劃可見,未來十年,福建制造業發展分兩步走:到2020年,制造業創新體系基本完善,綠色制造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到2025年,制造業創新能力與質量效益顯著提高,向制造強省邁進。
在此項行動計劃中,閩臺合作被列為九大重點任務之一。福建將以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大片區、平潭綜合實驗區以及五大臺商投資區為載體,深化閩臺產業對接,尋求與臺灣自由貿易經濟示范區的對接合作。
目前,電子信息、石油化工、機械制造三大主導產業占福建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的38.7%。這些領域也成為未來十年閩臺產業對接的重點。
據福建省商務廳統計,今年上半年,福建新批臺資項目276項,合同臺資9億美元,實際到資7.3億美元、同比增長43.3%。
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建還將促進制造業對外合作,建設一批境外制造業合作園區,輸出先進產能。
香港金融管理局2015年7月31日公布,6月份存款總額微跌0.1%。該月港元存款增0.1%,外幣存款降0.3%,人民幣存款增2.1%至9929億元人民幣。
6月內跨境貿易結算的人民幣匯款總額為5929億元人民幣,5月份則為4925億元人民幣。
6月貸款與墊款總額升2.7%,在港使用的貸款增2.8%,境外使用貸款增加2.6%。港元貸存比率由5月底的77.9%升至6月底的79.9%。
經季節因素調整后,6月港元貨幣供應量M1按月升2.7%,按年則增20.0%。未經季節因素調整的港元貨幣供應量M3微升0.1%,按年則增加12.4%。
另一方面,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6月新取用按揭金額按月升4.1%。當中以最優惠利率作基準的P按比例,由5月12.2%降至11.7%,以銀行同業拆息為基準的H按比例由85.2%升至85.8%。
6月新申請住宅按揭貸款個案有11,726宗,較5月減少2.2%。上月新批出按揭金額按月增12.1%。其中一手樓貸款減0.2%,二手市場則增18.6%,轉按貸款增16.4%。
6月未償還按揭增0.5%至1030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