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良
(中共石嘴山市委黨校,寧夏石嘴山753000)
新常態下的轉型與改造
——石嘴山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現狀、機遇和對策
王文良
(中共石嘴山市委黨校,寧夏石嘴山753000)
產業轉型和結構調整是資源型城市普遍面臨的發展難題,作為資源型城市的石嘴山轉型難度和實施成本都很大。通過對石嘴山市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加大產業轉型,加大民生轉型,加大生態轉型,加大城市功能完善等對策。關鍵詞:新常態;產業轉型;結構調整
石嘴山是寧夏工業經濟的“搖籃”,是國家“一五”時期布局的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寧夏的第一噸煤、第一度電、第一噸鋼都出產于石嘴山市,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以煤機裝備制造、能源化工、有色金屬新材料為主的重工業體系。然而,這座因煤而建、因煤而興的老工業基地,在全球經濟發展的新浪潮和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中,也淪為了因煤而衰、亟需轉型升級的老工業城市。
(一)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取得的成績
石嘴山市通過堅定不移地推進產業、民生、生態轉型發展,在產業轉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規??偭繅汛?。2014年全市經濟總量達到467億元,年均增長11.2%。第二產業增加值達到304億元,占GDP比重為65.1%,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力量。二是結構調整見效。第三產業比重由2007年的25.2%上升到2014年的29.5%,非煤產業占工業比重由2007年的53.3%提高到56.7%。三是發展質量提升。2014年全市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56家,24家進入寧夏百強企業;產值過10億元的16家,比2007年增加9家。“十二五”以來,全市累計淘汰落后產能539.5萬噸。共引進實施申銀特鋼、大地循環、維爾鑄造、國際建材城、中糧米業等億元以上產業項目326個,累計完成投資1 016億元,特別是實施了金晶玻璃、科捷鋰電池、盈谷黃金冶煉、恒達紡織產業園等一批輕工類產業項目,對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存在的問題
我市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產業轉型周期長、任務重、困難多,仍然處在“陣痛期”,國內經濟運行存在的許多問題在石嘴山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主要存在七個方面的突出問題:一是產業結構不合理。2014年三類產業比例為5.4:65.1:29.5,二產比重過高,三產比重偏低。二是工業發展層次較低。產業集中度低,企業規模小而散,全市1 400多家工業企業,規模以上企業僅占18%左右,以原材料和初級加工為主的傳統產業占全市工業的75%。三是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尚未真正建立。石嘴山歷史上煤炭資源的粗放開發留下了對環境治理、城市基礎設施、城市職工生活的欠賬。保護和恢復被破壞的地質環境和生態環境,解決社會遺留問題等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尚未建立,資源型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尚未健全。四是接續替代產業發展緩慢。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現代服務業等產業尚處于培育階段。五是農業特色優勢不明顯。特色優勢產業總體規模較小,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偏低,農產品精深加工率不足20%。六是生態修復和節能減排壓力大。全市尚有24.7千方公里采煤沉陷區未有效治理,安全隱患突出;萬元GDP能耗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41倍。七是服務業發展滯后。服務業增加值增速一直慢于GDP的增速,生產性服務業和文化旅游業發展滯后。
(一)新常態帶來的新機遇
中國經濟社會已不可逆轉地進入新常態。過去的三十多年里,GDP平均增長9.8%,新常態下的2014年,GDP為7.4%。經濟放緩是新常態的一種表象,伴隨的還有經濟結構的優化、增長動力的切換、制度環境的改變等等。這種現象國家在制定“十二五”規劃的時候早已預計,將國家的經濟工作重點從重速度、重規模、開發重大項目,轉到了重結構、重質量、重效益、重民生,著力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在轉型期發展雖然痛苦,但只有在變化中才有發展,這就像“彎道超車”,比在平路上的勝算更大。石嘴山也將在這趟彎道超車中獲利:一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的機遇?!笆濉逼陂g,七大新興產業(節能環保、新興信息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業和新材料)占整個經濟比重只有5%,計劃到“十三五”期間要提高到10%。這就意味著從“十二五”到下一個五年計劃,新興產業增速要在20%~22%。二是服務業的跨越性發展和機會。2013年我國服務業的增加值首次超過了工業的增加值,服務業成了中國第一大就業主體,吸納的人數遠遠超過了制造業。2014年,服務業對GDP的貢獻遠遠超過了資本的貢獻;農村人均收入的增幅也因服務業已超過城鎮人均收入增幅。三是互聯時代和電子商務帶來的新機遇。當今中國,移動互聯和大數據不僅給生產經營帶來巨大變化,給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帶來巨大變化。加上現在的云計算、搜索引擎、移動終端、傳感器的普及,大數據的時代已撲面而來?;诖?,石嘴山經濟可以依托移動互聯和大數據技術得以蓬勃發展。目前,石嘴山的涼皮、燕子墩枸杞、清真牛羊肉、水產、釀酒葡萄等特色產品都已借助電子商務打開了網絡市場,也將有更多特色產業通過互聯網和大數據走出寧夏、走出國門。
(二)順應國家統籌,推進老工業基地振興轉變的潮流
中國共有老工業城市120個,改革開放特別是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以來,這些老工業城市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態勢。在科學總結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成果的基礎上,國家將振興工作由前期以東北地區為主向鞏固深化東北、統籌推進全國老工業基地振興轉變,把工作重點放在老工業城市調整改造上。今后十年是鞏固和擴大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成果的重要時期,是統籌實施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攻堅時期。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做好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工作,對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意義。石嘴山這個老工業城市要順應時代潮流,在國家對老工業城市的宏觀部署中,研究自身問題,汲取東北和其他地區調整改造的經驗,牢牢抓住機遇努力振興。
(三)“城市經營成本指數”帶來的福利
2014年,16~60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比上年末減少371萬人,這是我國勞動年齡人口連續第三年絕對數量下降。我國的人口紅利正在消失。但是西部城市有一個優勢,就是《福布斯》算過的“城市經營成本指數”,即在不同的城市辦企業,經營成本是不一樣的。如果把北京的成本指數定義為1,那深圳、寧波就是0.87,西部只有0.67。也就是在西部辦企業,成本比北京節省了百分之三十。
近幾年,我們西部的經濟增長速度遠超沿海。西部和東部剛剛改革開放時的基礎完全不同了,我們有好的基礎設施,交通運輸四通八達,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當今西部的崛起,完全不必像東部沿海那么長時間。石嘴山在“城市經營成本指數”上也占有極大的優勢:石嘴山是寧夏工業的搖籃,境內礦產資源豐富,煤炭探明儲量25億噸,其中被國際上譽為“煤中之王”的無煙煤——太西煤儲量5.6億噸,硅石探明儲量42億噸。電力資源豐富,總裝機容量達319萬千瓦,人均發電量居全國地市第一。交通便捷,距銀川河東機場100公里,包蘭鐵路、京藏高速、石銀高速、109、110國道等貫穿全境,被列為全國179個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城市之一。已形成以機械裝備制造、電石化工、特色冶金、碳基材料、新型煤化工、煤炭開采及洗選等傳統優勢產業和汽車制造及零部件、太陽能及節能環保、有色金屬新材料、農產品精深加工、醫藥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工業體系,是世界重要的鉭鈮鈹、碳基材料制品生產研發基地、國內重要的鎂硅及深加工產品基地和寧夏光伏新材料產業化示范基地。
(四)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優勢
“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構想,讓包括石嘴山市在內的寧夏從“不沿邊、不靠?!钡膬汝懯》荩S升為內陸地區“向西開放”的重要交匯點。石嘴山市自古以來就是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旱碼頭,商賈云集、以商興市;同時,石嘴山市是移民開放城市,按照國家“三線建設”時期戰備需要布局了煤礦、電力、鋼鐵、有色金屬材料等產業,來自天津、江蘇、山東、安徽、東北等省市和地區的國企和建設者聚集此地,真正地成為“五湖四海、自強不息”。改革開放以來,作為國家重要的老工業基地,石嘴山與國內中東部地區、東亞、歐美等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礎。
近年來,惠農陸港口岸發揮了石嘴山陸港經濟區基礎條件和區位優勢;依托寧夏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和中阿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石嘴山也要發揮老工業城市的職業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
為了加快產業、民生和生態三大轉型步伐,實現石嘴山市經濟社會的“浴火重生”,要做好以下幾項措施。
(一)加大產業轉型
按照“扶大、關小、限高、上新、延長”的調整思路,做好優化存量、培育增量和落實減量“三篇文章”。一是抓存量優化。加快推進電石、鐵合金等高載能企業搬遷和技改升級,培育壯大新材料、裝備制造、電石化工和冶金四大產業集群。二是抓增量培育。加快發展新能源、生物醫藥、新型煤化工三大特色產業,擴張提升陸港經濟帶動的生產性服務業和沙湖帶動、環星海湖綜合開發支撐的文化旅游業,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科技園區,做精做深農產品加工業。三是抓減量落實。充分利用市場和節能減排兩個倒逼機制,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建立落后產能退出機制和公示公告制度,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對一批能耗高、污染重、工藝和設備落后,不符合國家產業準入標準的設備和生產線堅決予以淘汰,為低能耗產業發展騰退空間。
(二)加大民生轉型
一是加快創業載體、創業融資、創業培訓“三個平臺”建設,強化創業支撐。二是繼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將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困難企業人員等各類困難群眾全部納入社會保險體系,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深入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三是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以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為切入點,加快舊城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設步伐,徹底解決低收入群體的住房難問題。
(三)加大生態轉型
開展造林綠化、覆土綠化、自然恢復等形式的綜合治理,推進礦山植被恢復和水土保持。繼續推進石炭井礦區、惠農采煤沉陷區、大武口區白芨溝、平羅縣汝箕溝礦區、賀蘭山東麓砂石粘土礦區等區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加強工業廢棄地環境監管,開展企業搬遷遺留場地污染調查和環境評估。大力實施賀蘭山東麓綠化、黃河兩岸生態建設等工程,整理優化星海湖、瀚泉海等水系水景,構建城市水系與水資源合理配置的水資源管理體系。
(四)加大城市功能完善
全面落實“一核三點”、“三軸四區”空間格局,優化城鎮空間結構。加快對接大武口——惠農——平羅同城化進程,增強中心城市服務輻射能力。重點打造沙湖旅游名鎮、紅果子產業重鎮和陶樂養老休閑古鎮。突出建設國道110、國道109、省道301三條發展軸。強化石嘴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態經濟開發區和寧夏精細化工基地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園區承載能力。全面推進惠農區西河橋等10個城區老工業區企業搬遷改造,引導老城區和偏遠工礦企業向園區集中,騰退土地用于發展商務金融、電子商務、生產性服務等高端服務業。加強陸路口岸、道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
[1]王開盛.我國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效果及影響因素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13.
[2]劉英基,杜傳忠,劉忠京.走向新常態的新興經濟體產業轉型升級路徑分析[J].經濟體制改革,2015(1).
[責任編輯:龐林]
F830
A
1005-913X(2015)12-0075-02
2015-10-15
王文良(1984-),女,山東招遠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