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鼎新
(南京審計學院審計與會計學院 江蘇 南京 211815)
試論我國稅收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和對策
○黃鼎新
(南京審計學院審計與會計學院 江蘇 南京 211815)
在目前經濟發展的要求下,我國的稅收信息化建設還存在很多不足,對比西方發達國家的稅收信息化建設,我們在系統規劃和重視程度上還有一定的差距。本文從我國目前稅收建設的角度出發,分析了稅收信息化的必要性,同時提出了符合我國國情的科學的稅收信息化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稅收 稅收信息化 信息平臺 信息安全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偷稅漏稅等違法亂紀現象頻頻發生,嚴重干擾了國家稅收秩序和經濟秩序。1994年3月底,我國稅收信息化建設領域最重要的工程——“金稅”工程正式啟動。如今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和進步,金稅工程也在不斷開發。2013年2月底,金稅工程三期正式上線投入試點使用,說明我國財政稅務信息化建設已日趨成熟。
稅收的發展直接影響著整個國家財政體系的發展。稅收一直是政府實施宏觀調控的重要杠桿,它對經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我國的稅收信息化建設還暫時處于相對落后的位置,難以滿足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為此,我們需要進一步了解稅收信息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提出符合我國國情的科學的稅收信息化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1、能降低稅收成本,提高征稅的質量和效率
在以前的征稅管理中,手工操作占據了一席之地。但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手工操作的弊端日益顯現,稅收信息化后,可以節約稅收成本,同時也可以免去很多人為的操作,且計算機操作在方法得當的情況下,失誤率幾乎為零。當計算機技術和稅務工作結合時,所有的數據、信息和文檔都有備份保存,能很好地保證稅收工作的公平公正,防止偷稅漏稅現象的出現。
2、能依法治稅,促進稅收規范化管理,形成信息平臺
依法治稅一直是全國稅務工作的永恒主題,稅收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也取決于其規范化程度。稅務信息化后可以有效促進規范化管理,加強監督和控制,同時提供很多科學準確的信息。稅務機關設立相應的信息系統后,可以根據歷次的稅務工作建立相關的信息數據庫,方便后期的監督和復查。
3、稅收信息化可以更好地服務于納稅人
稅收信息化建設后,最得益的還是納稅人本身。在稅收信息化后,電子繳稅申報系統的運用可以有效地避免單位因地域或時間的問題而發生的不按時繳稅和漏稅現象。這樣一來,納稅人不會因為一時的疏忽而遭受處罰,同時信息化技術的運用也簡化了繳稅程序,得到了納稅人的好評,使得納稅人和稅務機關之間的工作關系更加和諧。
4、稅收信息化順應全球經濟走勢,有利于與國際接軌,共享資源
縱觀西方各國的稅務工作,稅收信息化建設正如火如荼,全面追趕西方國家不僅意味著經濟水平的提升,而且對相關的服務、監督和檢查工作水平的提高也十分重要。在我國進一步科學推進稅收信息化建設,不僅僅是順應全球的經濟走勢,更有利于我國在相關工作方面與其他國家進行交流,通過信息化的平臺共享資源,推動共同進步。
1、我國在稅收信息化建設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1994年初的稅制改革拉開了我國稅收信息化建設的大幕。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至今,我國一直致力于稅收信息化的建設。在漫長的改革路中,我們也遇到了很多問題。隨著“金稅”工程的實施,我國在稅收信息化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
這幾年,信息技術在征稅管理系統中廣泛應用,繳稅也不僅僅局限于網上申報,在線認證、查詢、繳納稅款等業務的開展標志著網上繳稅已經成為現在納稅人最主要的納稅方式。國家稅務總局及省市各稅務機關都積極地建立門戶網站,將稅務工作的細則等公布在網絡上供納稅人查閱。網絡的宣傳和互動使得納稅人更加積極主動地及時繳納稅款,保證了國家的財政收入。
在我國的稅收信息化建設中,最著名的就是“金稅”工程。自1994年初試運行以來,“金稅”工程已經基本按照計劃逐步實施。為了進一步規范稅收信息化,國家對CTAIS(金稅工程三期)平臺進行了全新的定義,CTAIS,即中國稅收征管信息系統,是我國稅收信息化建設的重要里程碑。金稅三期立足于發展現狀,目標利用十年的時間建立統一規范的應用系統平臺,在原有的格局下進行修補,統籌規劃,建立更長遠的稅收信息化格局。如今,稅收信息化系統正在不斷完善,國家稅務總局與各省市國稅局、地稅局之間的信息交換也在不斷深化,稅收信息化不僅促進了不同區域間的信息共享,也從另一個角度實現了由局部向全局轉變的目標。
2、目前國內稅收信息化建設存在的不足和困境
(1)對于稅收信息化的思想認識不到位。傳統的稅收管理方式讓人們對于稅收信息化的認識不到位、不全面。很多人,包括一些稅務工作人員自身,都認為既然已經掌握手工技術,就不必要將時間浪費在推翻傳統學習新的計算機技術上,他們因為信息化進程對知識掌握的更高要求而簡單地否定了稅收信息化帶來的好處,沒有認識到如果稅收信息化成熟后會給稅務工作帶來怎樣的變革。思想認識上的不到位是稅收信息化建設止步不前的根本原因。
(2)相關人員專業技術知識不完善,人才缺乏。盡管稅務機關中大部分工作人員都接收過高等教育,但是他們在大學期間學習的僅僅是理論知識,走上工作崗位后,實際業務能力并不是很強。再加上應用軟件的飛速更新,如果不及時補充學習很難跟上時代的步伐。另外,作為稅法最重要構成要素之一的納稅義務人,相關會計人員的知識掌握不足和對稅收信息化所帶來的知識技能的更新有抵觸,也將會在一定程度導致稅收信息化建設止步不前。
(3)缺乏統籌規劃,資源不能有效地整合導致綜合效率低下。雖然國家一直強調相關信息平臺的建設,但實際操作卻不盡如人意,不同部門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并不夠暢通。國家稅收總局和省市級的稅收機關之間欠缺整體規劃,各級稅務機關雖然建立了各自的信息系統,但各種應用軟件層出不窮,各類配套的稅收政策制度也不完善,最終導致了信息的綜合使用效率低下。
(4)信息易泄露,安全問題得不到保障。信息安全一直是人類進入信息時代以來最難以解決的問題。如今稅收管理信息化勢在必行,稅收信息的安全也日益被重視。信息系統遭到黑客攻擊、信息被冒用或篡改等現象的出現給稅收帶來了很大損失。日益凸顯出的信息安全問題不容小覷,為了稅收信息化的科學發展,必須及時解決信息安全問題,否則將成為制約稅收信息化建設發展的瓶頸。
(5)經驗不足,缺乏與國際的接軌。稅收信息化是國際趨勢。我國在信息化建設方面雖然取得了不少成就,但要和歐美等西方國家相比還是存在很多不足的。從目前存在的問題來看,缺乏和別國的經驗交流借鑒是阻礙我國稅收信息化發展腳步一大不可忽視的因素。
1、加強稅收信息化的宣傳倡導
傳統的稅收管理方式讓人們對于稅收信息化的認識不到位、不全面,因此做好稅收信息化的宣傳工作就顯得十分必要。稅務機關對內需要積極調動每位工作人員參與到信息化建設中,對外要注意轉變納稅義務人對于稅收形式的固有觀念,讓相關會計人員認識到稅收信息化的真正好處。
2、創造良好的稅務工作大環境
(1)提高相關人員的專業技術知識。對于我國的稅收信息化建設,人才是關鍵。每個系統和環節的工作人員都應熟悉并掌握相應的專業知識,不斷地學習以此來提高技術水平,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通過建立人才庫的方式儲備人才。同時,要督促稅務機關加大培訓力度,使得納稅義務人的相關知識能跟得上稅收信息化的發展速度。
(2)重視稅務機關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培養。很多工作上的失誤并不是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術問題,而是員工心存僥幸,小失誤就會造成大損失。稅務工作需要的是細心和嚴謹的工作態度。國家需要從基層重視所有的員工,讓每一位稅務工作者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嚴防因工作疏忽造成的錯誤。
3、推動流程重組并加強制度建設,構建資源共享的信息平臺
在應用軟件林立的現狀下,我們應該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建設,各個級別的信息系統需要各司其職,明確分工。對于現行的信息系統,我們可以進行整合,將數據歸類統一管理,并且結合信息中心逐步開始構建信息平臺。統一規范的信息平臺能促進資源的共享,使得不同區域間的稅務機關開展相關工作更加便捷。
4、重視并提高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不僅僅是納稅人擔心的問題,更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在信息系統中,防火墻技術、加密技術、指紋識別技術等高科技技術應該逐步開始普及。此外,必須建立健全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實施安全評估。提高信息安全需要我們所有人參與,只有重視了網絡信息安全,稅收信息化建設才能穩步向前發展。
5、積極地促進國際交流和經驗借鑒
稅收信息化建設在未來的發展中,肯定要和國際進行接軌。政府在稅務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創造機會讓更多的工作人員走出去學習交流。但在學習其他國家先進的技術的同時,應該注意不僅僅是簡單的模仿,更重要的是能將其他國家的技術精髓運用到我國的稅收信息化建設中去,結合中國的國情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科學化本土化政策。
近年來,稅收信息化的建設越來越受到各個國家的關注與重視。我們必須不斷學習,在了解稅收信息化的前提下,掌握技術,不斷創新,加快稅收信息化建設的腳步。在稅收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的今天,一味地追求發展也是不夠的。我們還要在發展的過程中停下腳步,實時發現自己的問題并及時糾正,相信我國的稅收信息化建設一定會越來越好。
[1]馬麗亞子:對稅收信息化的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7).
[2]張新、安體富:對我國稅收信息化現狀的反思與國際借鑒[J].稅收經濟研究,2012(5).
[3]陳海濤、陳濤:發展中國家實施稅收信息化的經驗及啟示[J].涉外稅務,2003(8).
[4]于靜:關于加強稅收信息化建設的研究[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07(4).
[5]李姍等:財政稅務專業知識與實務(中級)[M].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6]李思佳:稅收信息化定義與內涵的文獻綜述[J].商業時代,2010(6).
(責任編輯:張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