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偉 編輯/丁小珊
意愿結匯政策分析
文/李偉 編輯/丁小珊
自2015年6月起,《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改革外商投資企業外匯資本金結匯管理方式的通知》(匯發〔2015〕19號)正式實施。這意味著意愿結匯政策的適用范圍推廣至全國。該政策為企業、銀行等市場主體提供了更靈活的選擇,并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實施后,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了意愿結匯方式。從結匯量看,2015年6月至8月,蘇州共發生意愿結匯5.55億美元,占地區FDI項下結匯金額的45%,表明意愿結匯量已經接近支付結匯量。
第一,有利于企業規避匯率風險。意愿結匯政策的實施能夠使企業根據預期選擇結匯時機,以發揮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自主性。在人民幣單邊升值的背景下,意愿結匯是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良好途徑;近期,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較大,加上結匯過程不可逆,企業需結合多重因素考慮,因而意愿結匯的選擇更加慎重。
第二,便利企業利用結匯資金開展股權投資。意愿結匯政策實行后,對于以投資為主要業務的外商投資企業,其股權投資款可直接結匯后進行投資;同時,也簡化了對被投資企業辦理外匯登記、開立外匯賬戶和資金使用的要求,因而極大地便利了投資性公司和被投資企業。
第三,疏通了境外投資回流渠道,有利于企業“走出去”。目前對境內資產變現賬戶的管理是參照資本金賬戶進行的,即企業有實際用途時才能辦理結匯。對于境外投資企業來說,回收的投資款無法直接結匯會影響其資金使用效率。尤其對于創投企業而言,境外投資的回收資金是否能夠順暢結匯,是其“走出去”之前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意愿結匯政策實行后,由于境內資產變現賬戶的資金可以直接結匯,因而給境外投資企業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企業表示,在意愿結匯政策下,會將前期因受政策限制而尚未匯回的部分回收資金,逐步調回結匯,并將借助更加通暢的回流渠道,增加新的境外投資項目。
首先,結匯待支付賬戶的使用尚存不便。政策要求企業辦理意愿結匯要開立相應的結匯待支付賬戶。據反映,這在實際使用中有較多不便:一是專戶不能辦理網銀支付功能,企業支付使用不方便;二是結匯待支付賬戶的資金只能直接對外支付而不能劃入企業其他人民幣賬戶,例如代扣代繳賬戶,因而企業意愿結匯后無法進行代扣代繳稅費等工作,也給企業經營帶來不便。
其次,直接投資項下其他賬戶資金結匯開展股權投資問題有待明確。目前,政策僅明確了外商投資企業以資本金結匯開展境內股權投資的要求,但對資本金以外的其他賬戶資金能否開展股權投資則無明確的闡述。以中資創投企業為例,這些企業對于資產變現賬戶資金在結匯后能否開展股權投資較為關注。按照文件要求,企業資本變現賬戶和境內再投資賬戶內的資金結匯均參照資本金賬戶進行管理,而這是否表明資本變現賬戶內的資金結匯后可以開展投資?如果可以,是參照以投資為主要業務的外資企業直接結匯投資,還是參照一般性外資企業開展結匯投資?以上問題有待進一步明確。
再次,結匯待支付賬戶資金作為保證金的范疇有待明確。政策將支付人民幣保證金納入了結匯待支付賬戶的支出范圍之內,但對保證金的具體內涵則未予以明確,包括保證金的概念是否包含銀行貸款、銀票或銀行保函等業務要求提供的保證金。根據現有相關文件的規定,外匯資本金不得質押發放人民幣貸款。而在實際業務中,以結匯待支付賬戶資金質押給銀行發放貸款、銀票或銀行保函等,也不符合實際經營的需要,且存在杠桿放大效應。因此,政策有必要明確規定,結匯待支付賬戶內的資金不能作為銀行保證金。
最后,對銀行落實“展業三原則”的監管有待加強。意愿結匯政策要求銀行在業務辦理過程中遵循“了解客戶、了解業務、盡職審查”的原則,并承擔真實性審核責任。這對銀行的合規經營、風險控制和人員業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鑒于銀行的特殊地位,要保證銀行將“展業三原則”落實到位,避免其出現“套文件”、表面化等傾向,外匯局的監管面臨更高的要求。
第一,要加強政策宣傳,推廣意愿結匯業務。目前開展意愿結匯的企業數量較少,一方面,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暫不需要進行意愿結匯;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企業不了解相關政策,因此,外匯局要加強政策宣傳。具體可通過商務部門、外匯指定銀行等多渠道進行宣傳,提高企業對意愿結匯政策的認識,從而使更多企業享受到政策優惠帶來的便利。
第二,改進結匯待支付賬戶管理方式,提高便利性。如果企業欲將結匯待支付賬戶資金對外使用并支付,建議銀行可以在履行“展業三原則”義務后,允許企業將資金先劃入人民幣賬戶,然后對外支付。這樣可以便利企業開展網銀支付或者代扣代繳稅費,從而提高政策實際操作的便利性。
第三,對相關問題做進一步明確。一是明確對其他直接投資項下外匯資金結匯開展股權投資的管理。建議明確其他直接投資項下的外匯賬戶(包括境內資產變現賬戶和境內再投資賬戶)資金,結匯后可參照資本金賬戶開展股權投資,并根據開戶主體企業的性質和經營范圍進行區分:只要在經營范圍內有投資內容的開戶主體,其資金就可以直接結匯并進行股權投資;否則禁止。二是明確結匯待支付賬戶資金只能作為一般經營用途的保證金,不能作為銀行貸款、銀票或銀行保函等的保證金。
第四,加強對銀行的事后監管,保證“展業三原則”落實到位。一方面要求銀行切實履行“展業三原則”,轉變業務經營理念,整合部門資源,梳理制定一整套與外匯管理政策相配套的操作規程和管理措施,從內控、系統、崗位設置、業務流程等環節落實好真實性審核責任;另一方面,要加強對銀行的事后監管,對其規避政策并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從重處罰,加大打擊和懲處力度。
作者單位:外匯局蘇州市中心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