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司晨
美國深化亞太再平衡戰略對中國的影響
——基于中國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戰略
張司晨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哈爾濱150018)
現階段,由美國主導的不包括中國的TPP和由東盟主導的不包括美國的RCEP成為分化亞太區域合作的兩大自貿區談判正在進行。為改變亞太區域經濟合作體制紛繁重疊的亂象,中國需要繼續加快推進RCEP等現有談判、關注和評估TPP談判進展、啟動FTAAP談判并進行可行性研究,為推動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做出切實努力。
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亞太經濟一體化;亞太自貿區(FTAAP)
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作為奧巴馬政府上臺以來在全球戰略布局上的最大動作,實施五年以來,由于一直受到國內外多種因素制約,其前景呈現出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然而,各種證據顯示,進入奧巴馬任期最后兩年,美國對“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推進仍然不會松懈,尤其是今年即將進入收尾階段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談判更是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2009年執政以來,奧巴馬政府從全球范圍內不斷調整并強化其在亞太地區的布局,積極推動所謂“亞太再平衡”戰略,旨在應對中國綜合國力持續上升給美國造成的沖擊與挑戰,從政治、經濟、安全和外交等多方面“重返亞洲”,全面配合美國這一新亞洲戰略的實施。然而,實施五年以來,尤其是進入奧巴馬總統第二任期以后,盡管美國政府多次在各種場合宣稱“亞太再平衡”將是一項長期戰略,但由于其國力下降、民主黨中期選舉失利、烏克蘭危機、“伊斯蘭國”恐怖威脅等國內外各種因素的制約,“亞太再平衡”戰略是否能夠如美國宣稱那樣持續推進飽受質疑。盡管如此,從美國近期種種活動和領導人對外言論中,我們可以判斷,再平衡戰略作為美國長期外交戰略不會停滯或終止,而是將隨著內外部環境變化作出新的調整。
(一)奧巴馬第二任期亞太戰略新特點
2012年11月,奧巴馬總統競選連任成功后,首次出訪就選擇了亞洲,向外界宣告了亞太再平衡戰略在第二任期內仍將是其對外戰略的重點和優先考慮。與第一任期內更注重軍事上的再平衡相比,2012年后的亞太戰略則呈現出經濟和外交并重的特點。如國務卿克里所多次強調的,經濟是美國對外政策的核心,美國力推的TPP談判被看作是奧巴馬政府亞太經濟政策的重中之重廣受關注。2013年7月,日本正式宣布加入TPP成為第12個談判國之后,TPP所有談判參加國的GDP總和占全球經濟比重近40%,美日GDP總量占所有12個國家GDP規模的91%,這一排除中國的自貿安排成為事實上的美日FTA,并為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帶來重大挑戰。此外,與直接加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投入相比,奧巴馬政府在第二任期內更傾向于強化軍事同盟關系,并不斷深化與印度、印尼及越南的伙伴關系,以服務于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戰略需求,所謂“離岸平衡”戰略。
(二)美國力推TPP背后的戰略考慮
2015年的國情咨文前后三次提及中國。在談到美國貿易政策時,奧巴馬說“中國希望為目前世界發展最快的地區確立游戲規則。……我們怎么能讓這一切發生?應該由我們來制定規則。”奧巴馬的這番話不但表明中國在美國外交政策上的重要地位,也很好地指出奧巴馬政府幾年來堅定不移地推進的TPP談判背后的真正戰略考慮——規則制定之爭。雖然從美國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之初就一直在各種場合宣稱這一戰略并非針對和遏制中國,中國應該拋開所謂的“美國陰謀論”的看法,然而在實際推進再平衡戰略的過程中卻不斷暴露出其真正意圖。就經濟層面來說,由于中國近年來不斷崛起并廣泛參與亞太地區各種諸如中日韓自貿區,東亞峰會等機制建設,提升了在這一地區內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美國擔心自己被排除在亞太區域經濟合作進程之外而受到邊緣化,不但經濟地位會遭削弱無法分享東亞經濟增長的成果,更可能喪失自己在這一區域內的主導權。因此,從2009年11月全面介入TPP談判開始,美國實際上把TPP變成了“亞太再平衡”在經濟上最重要的一步棋。通過推行高準入門檻的TPP,美國的實際意圖是推進“新游戲規則”的制定。在環境保護、知識產權、勞工標準等方面,后起的發展中經濟體為適應美國所制定的高標準就必須要提高進入市場的競爭成本,而作為規則制定者的美國在競爭中則會享有更多有利因素。美國經濟的復興與亞洲經濟息息相關,美國不會輕易放棄搭乘亞太經濟發展的快車。目前,TPP談判的具體內容日趨不透明化,談判結束時間也一推再推,遲遲無法達成協議的關鍵在美國和日本之間關于農產品和汽車準入方面存在較大分歧。而美國方面對TPP談判寄予厚望,宣稱TPP談判已進入到最后收尾階段,預計2015年內會達成談判。
(三)美國“亞太再平衡”背景下亞太區域合作機制之爭
過去十幾年間,亞太區域經濟合作始終存在路徑之爭。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之后,東盟充當起東亞地區經濟合作機制的核心與主導,“10+1”,“10+3”,“10+6”包括中日韓自貿區,雖然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區域經濟合作,但并沒有解決東亞大國間復雜的博弈。這一碎片化趨勢在美國于2009年高調宣布加入TPP之后更趨復雜。東盟為了應對TPP,確保自己的中心地位不被動搖,整合區域內多個分散的“10+1”自貿區而形成“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旨在建成一個涵蓋東盟十國、中、日、韓、印、澳、新共16個國家的自由貿易區。相對于TPP的高門檻高準入,RCEP則由于門檻適中而更具可行性。同TPP一樣,RCEP也預定于2015年底前完成談判。現階段,由美國主導的不包括中國在內的TPP談判和由東盟主導的不包括美國在內的RCEP談判成為分化亞太區域合作的兩大路徑之爭。[1]作為亞洲第一大經濟體,中國希望在扭轉不利區域合作的現狀方面發揮積極作用。2014年11月中國北京舉辦的APEC會議上的三大議題之一就是“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
對東亞國家來說,美國這個域外大國對區域事務的干涉和介入已經深刻地影響并左右了東亞和亞太合作秩序的發展方向,對東亞地區的整合乃至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造成消極影響。TPP和RCEP兩大巨型自貿區成員交錯重疊,又涵蓋了大部分APEC成員,使亞太區域經濟合作前景更趨復雜。作為亞太區域經濟合作中的主渠道和最具影響力的合作機制,APEC成立26年來曾經很大程度地促進了成員國的經貿往來,但近年來由于大量涌現的各種APEC框架外的自貿安排,APEC自身推進緩慢,有被分化甚至邊緣化的風險。由此可見,整合雙邊/次區域自貿區談判,推動亞太區域兩個巨型自貿區RCEP和TPP談判之間建立互聯互通機制,強化APEC發展能力,從而促進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迫在眉睫。[2]為更好地推動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亞洲亟需成立一個涵蓋范圍更全面,包容性更強,更高自由度的自由貿易協定。
(一)加快推進RCEP等現有談判
目前,在亞太區域內兩個大型自貿區談判中,中國參與了RCEP談判。雖然美國方面表示對中國的加入TPP持開放態度,中國也有學者提議應考慮在合適時機加入TPP談判,但實際上短期來看并不歡迎中國加入。現階段較務實的戰略考慮是繼續積極參與和推進RCEP、中日韓自貿區等現有談判。
RCEP正在加快談判進度,僅2014年就進行了四輪談判,最新的第七輪談判于2015年2月在泰國曼谷舉行,并爭取于2015年底前完成全部談判。作為和TPP同樣的高水平自貿安排,由東盟主導的RCEP談判更具開放性和靈活性,其目標主要是推進東亞地區的市場進一步開放、完善生產網絡并提升區域貿易自由化水平,總體來說符合東亞區域發展需求。鑒于中國在RCEP談判國中無可置疑的影響力,有條件占據談判的主動地位。一旦RCEP協議談成,將成為亞太區域唯一可以和TPP抗衡的自貿安排。
(二)繼續關注和評估TPP談判進展及其影響
按照計劃,TPP也將于2015年年底前完成所有談判,美國方面對談判盡快達成給予厚望。然而就目前情況來說,談判進程一拖再拖,困難重重。美國國會和政府部門之間的矛盾、美日之間就農產品和汽車等敏感議題的分歧都是造成談判遲遲無法達成的關鍵障礙。雖然現階段中國無法加入TPP談判,但TPP談判一旦達成,無疑將對亞太區域乃至全球范圍內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產生深遠影響。因此中國應該繼續關注、研究和評估TPP談判進展以及它可能對全球和區域經貿合作的影響。由于中國已與TPP中多數國家簽訂了自貿協定,TPP對中國的主要影響不在市場而在規則制定。美國通過TPP所推行的新規則號稱“白金標準”,在包括綠色環保標準和知識產權等方面將對相對落后的中國造成一定沖擊。對此,中國應該在關注TPP談判進展情況的同時提早做好相應的應對措施,全面深化改革,更好地應對新時期高標準自貿區談判的要求。
(三)推動亞太自貿區(FTAAP)主導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
為改變亞太區域經濟合作體制紛繁重疊的亂象,中國在2014年11月北京舉辦的APEC會議上提出重啟“亞太自貿區”(FTAAP)的談判并受到廣泛關注。FTAAP并不是一個新概念,而是最早由美國在2006年的河內APEC上正式提出,距今已近十年。2010年,日本APEC會議上,領導人對此形成共識并發表聲明闡明了FTAAP的路徑和宗旨等問題。然而此后近十年間,雖然每次APEC峰會上都會對FTAAP有所提及,但始終停留在愿景階段,沒有實質進展。啟動FTAAP談判并進行可行性研究被看作中國為推動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所做出的切實努力。建立FTAAP不但有助于重振APEC、提升區域貿易自由化水平;同時也有利于整合APEC框架下21個成員國的力量、提高中國參與地區合作的能力,更好地把握區域經濟合作主導權;更可以制衡TPP對中國的影響力,避免在地區合作中陷入被動。鑒于亞太自貿區尚處于構想階段,其具體實現路徑眾說紛紜,主要有將TPP/RCEP擴容打造成FTAAP;融合TPP和RCEP成為FTAAP等幾種可能的實現路徑。在亞太區域錯綜復雜的自貿區網絡和地緣政治格局下,如何推進FTAAP談判還將面臨諸多困難,尤其是應該如何處理TPP和RCEP這兩個大型自貿區談判之間的關系,是未來實現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大挑戰。
[1]張蘊嶺.地區架構制度性分裂:中國的自貿區戰略與復興APEC[J].亞太經濟,2014(2).
[2]唐國強,等.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演變、路徑及展望[J].國際問題研究,2014(1).
[責任編輯:方曉]
F135.4
A
1005-913X(2015)10-0091-02
2015-08-07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青年課題(2014-Q09)
張司晨(1984-),女,哈爾濱人,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亞太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