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鑫慧
(黑龍江職業學院,哈爾濱 150080)
近兩年,在經濟下行環境下,高職會計專業的畢業生也感受到了越來越大的就業壓力。學生如果缺乏過硬的實際操作技能,在就業時就更加無所適從。目前高職的會計教學改革中已逐漸將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作為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但效果一直不顯著,現在看還有幾個矛盾沒有徹底解決。
手工實踐課一般僅限于會計手工實踐課和會計電算化模擬實驗,成本會計、稅務會計、審計等實踐要求較強的課程基本上沒有手工實踐課,另外,最具綜合性的、最能夠鍛煉學生綜合素質的ERP模擬實驗的開設流于形式,許多大學也沒有安排。許多大學在課程設置中還有一個嚴重問題,這嚴重削弱了實驗教學效果。
如果在理論知識“忘得差不多”的時候,上會計實驗課,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往往需要不斷回顧基礎知識而削弱了實驗的效果。
會計模擬實驗教材是會計實踐教學思想與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在提高大學生會計實踐能力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學生進行模擬實驗的基礎和條件。會計教材要具有全面性及客觀性,以培養學生靈活處理現實多變的經濟業務的能力結合會計實務中經濟業務發展的新動向。
會計模擬實驗教材建設中要特別注重教材的質量建設,要建設統一的、覆蓋面寬的會計綜合模擬實驗教材。實驗教材在建設時,材料可以選擇經濟業務較全面,并含有多種經營范圍的企業為素材。
適時增開一些選修課和講座等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及時掌握有關新的會計制度和政策的變化。
在實習時適當增加一些合理不合法、合法不合理等非常規業務處理的內容,以彌補課堂學習內容的不足。
實踐教學效果的好壞與教師的經驗的多寡和能力的強弱密切相關。近幾年各高職院校已經注意到會計專業教師從校門到校門,缺乏實踐能力,無法從事實踐課的教學的問題。針對高職會計教師這種現狀有三個解決辦法。
招聘教師時注重實踐能力。學校應調整教師的來源結構,從社會的高級會計人才中選擇會計教師,充實會計師資隊伍。這是提高教師素質,保證教學質量,擴大教師視野的有效手段。
學校應鼓勵教師通過校企合作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業務素質,豐富其實踐知識。
把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納入教學管理計劃或形成制度。財會教師大都承擔著繁重的教學和科研任務,無暇到企業兼職或實習,需要給會計教師減負,讓其能解放出來參加社會實踐。此外,學校應該在時間上和經費上給予相應的安排和保證,鼓勵會計教師到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調研或掛職鍛煉,開展行業或專業的社會調查,將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積累會計工作實際經驗,提高會計實踐運用能力。
高職院校應本著互惠雙贏的原則,主動與用人單位保持密切的、長期的供求合作關系,建立起一批穩定的學生實習就業基地。通過企業實習,一方面,可以促進大學生適應會計實際崗位工作情況,提高大學生對實際工作環境的適應能力,有利于提升大學生會計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認識企業、了解企業,更好地適應企業、服務企業,為企業儲備適合企業的人才。
相對于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方式,實踐教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存在觀念陳舊、考核方式單一、手段落后、考核不全面等問題,沒有體現按照企業所需的能力要求去評價學生,影響了學生綜合職業素養的形成。因此,為了提高會計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是十分必要的。
這就導致了學生重期末而輕平時,對平時教師上課提出的問題不會主動的思考,考前臨時抱佛腳。在會計實驗課程方面,許多大學是教師課上進行講解之后,由學生在課后完成各個環節的模擬實驗。這樣既不能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也給了一些學生偷懶的機會,其他同學做好之后,有些懶惰的同學直接抄襲,這樣的情況在大學中屢見不鮮。因而喪失了會計實驗課程應有的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作用。
會計實踐教學的考核,應該注重學生會計崗位的工作技能與職業素養的考核,采用多元和梯次的評價標準,注重評價強調達成學習成果的內涵和個人的學習進步,根據每個學生能達到教育要求的程度,賦予從不熟練到優秀不同的評定等級,進行針對性評價,會計實踐教學也可以從專業知識、技能操作過程、職業素質等方面進行評價。實踐結束后,每小組選派一名代表匯報本小組的實訓情況并展示成果,之后進行小組互評,每位小組同學之間亦可進行自評,最終成績由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小組評價三方組成。
會計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國內高職院校提高會計專業教學質量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如何進一步提高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還需要我們不斷的實踐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