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富明
(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財政局,寧夏吳忠751100)
以稅務會計代替中小企業財務會計
馮富明
(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財政局,寧夏吳忠751100)
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而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其自身的管理模式也應當進行革新,從而促進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而這其中會計處理方式更有必要加以創新,將傳統的財務會計模式轉變為稅務會計模式。在這種背景下首先探討了中小企業會計處理的導向與概念,進而分析了中小企業會計處理的方式選擇的基本理念,最后給出了中小企業采用稅務會計來進行會計處理的建議。
中小企業;會計處理;稅務會計;財務會計;代替
由于我國中小企業蓬勃發展,加上新興行業型態越趨多元化與復雜化,中小企業經營者有必要對政府的稅務法令、行政命令和解讀等諸項規定有所了解。例如,商業會計法、公司法、營業稅法、所得稅法、印花稅法、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獎勵投資條例、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暨附屬法規、投資抵減辦法、執行業務所得查核辦法等。從現實情況來看,我國中小企業經營者大多身兼數職,不容易了解稅務法令通盤規定。另限于人事費用過高,通常也沒有雇傭內部專業會計人員。另一方面,中小企業大多都是以稅務為導向,使得稅務領導財務會計的現象存在,中小企業會計處理受到稅法規定的影響,也使得中小企業財務報表稅務化,企業經營實際情況嚴重受到扭曲,破壞企業財務報表的可信度。因此,探討中小企業如何對課稅所得管理的研究,借此探討中小企業會使用何種方式來進行盈余管理,并且利用稅法的規定調整其課稅所得,進而達成中小企業所期望減低稅負、符合債務契約等的結果。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中小企業會計處理過程中,如何使用稅務會計來有效的代替財務會計。
從概念上來看,會計制度的規范基礎分為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財務會計是指企業依商業會計法或證券交易法、商業會計處理準則或證券發行財務報告編制準則,以及我國財務會計準則公報、國際財務報告編制準則、國際會計準則等一般公認會計原則所進行的會計處理;稅務會計則是指企業根據財務會計所計算的財務所得,依據所得稅法及其相關法規命令進行帳外調整,計算而得的稅務所得(或課稅所得),作為營利事業所得稅與未分配盈余申報的納稅基礎。
(一)會計制度
在會計制度規范基礎不一致時,將產生財稅差異。財稅差異分為永久性差異與暫時性差異。永久性差異是指該差異僅對當期發生影響,不會以后年度予以回轉;暫時性差異則是因損益認列時點不一致等因素,在以后年度形成的差異及回轉的時間性差異。永久性差異則因財務所得與稅務所得的差異無法消除,故在以課稅所得額為基礎計算未分配盈余時,應調整永久性差異所造成的影響,以使未分配盈余更接近于企業實質上所擁有的保留盈余。會計基礎分為權責發生制與現金收付制。在我國財務會計制度底下,規定營利事業單位應采用權責發生制作為其會計基礎,以正確表達企業在同一會計期間享有的經濟利益或應負擔的債務。在稅務會計制度下,原則上公司組織的營利事業強制采用權責發生制,但個人或其它規模較小的非公司組織營利事業單位,則采用現金收付制。然而,現金收付制是以現金的收取與給付為損益認列的時點,雖有助于稽核便利性,但卻無法如同權責發生制正確地計算應歸屬于該會計期間的損益。
(二)會計策略
會計策略的選擇將影響損益的計算。因此,小企業在選擇會計策略時,應考慮企業經營狀況、經營結果以及財務變動情形,選擇最適合的會計政策。因此,原則上,在稅務會計容許的范圍內,中小企業可采用與財務會計一致的會計策略,以避免財稅差異擴大,需進行過多的調整而增加會計處理成本。除非中小企業具有租稅利益的誘因,在稅務會計容許的范圍內,應選擇與財務會計不同的會計政策(例如:建造合約損益認列方法的選擇)。但當企業就同一會計事項選擇采用不同的會計政策時,計算出損益也會不同,因而會產生財稅差異。會計基礎以及會計策略等會計制度的選擇,將影響中小企業損益的計算,對于稅負客體的有無、認列時點以及稅基的計算影響很大。在當前稅收原則的要求下,稅負客體的有無及稅基的計算應符合核實課征原則。核實課征原則在具體適用上,應考慮稅負客體有無的認定。當稅負客體不存在,或稅負客體的定性未符合稅負法定主義的要求時,該項稅負的課征即因無稅負客體的存在而喪失其正當性,違反核實課征原則。稅負客體的大小即稅基的計算,則應符合納稅義務人的經濟實質,以客觀凈所得作為稅基。
(一)政府制度保障
一是加強對企業稅務會計工作的核算。強化對企業稅務工作的核算。稽查制度是保證企業稅務會計工作能夠得到改進的關鍵措施。針對當前我國企業稅務會計核算工作監管失位的現狀,加強稅務征收部門對企業稅務會計功能工作的核算與監管,通過電算化和信息化軟件等現代技術監督和管理企業稅務會計的工作,是企業稅務會計工作走上合理化、規范化的道路。二是規范企業稅務會計工作記錄。規范的企業稅務會計工作應當形成有效的工作記錄,企業會計在日常會計核算工作中,應當形成符合企業生產經營實際的會計記錄。如企業進行工資核算時,應當明確工資核算的詳細分類,在企業進行增值稅核算時,應當詳實記錄本期應交稅費和未交稅費明細。
(二)企業組織保障
一是企業管理人員應當對于稅務會計工作的重要性加以重視。在具體的工作中,管理人員應當將稅務會計工作的有效推行納入到日常的工作事項當中,通過詳細的工作計劃制定,從政策、方法、資源等多方面給予稅務會計工作以大力的支持。除此之外,高層管理人員應當賦予稅務會計工作足夠的資源支持,從而從根本上避免該項工作推行不利的局面,逐步建立起自身應有的地位。這種地位的建立實際上也能夠更好地發揮出自身對于解決企業稅務會計難題方面的巨大作用,為稅務會計工作提供大力的幫助。二是需要營造優質的稅務會計工作環境。當前中小企業很多員工對于稅務會計工作僅是一知半解,抑或對會計處理仍停滯于財務會計陳舊觀念中,亟待給予新的觀念。有效地解決之道是加強倡導、溝通與人員培訓,對象應涉及到中小企業所有人員。只有全體員工均對稅務會計有了正確觀念,才能營造優質的稅務會計環境,也才是預算工作成功的最佳保證。三是給予執行制度創新以關注。重視稅務會計工作這一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方式,從制度層面來給予指導。就企業可持續發展來看,稅務會計工作的開展制度體系應當首先考慮中小企業自身的需求,結合自身的特點,構建起即體現時代精神,有富有企業特色的制度體系。企業財務管理部門、審計部門等需要進行即時的合作與交流,從而對于中小企業稅務會計工作的需求特征加以清晰的認識,確保員工不僅能夠改善自身的困惑,而且也能夠使員工深刻體會稅務會計規范。
(三)技術層面保證
技術層面來看,中小企業應引進先進稅務會計模式,推進公司稅務會計事業發展。雖然稅務會計無最優模式,但是對于先進的稅務會計模式的學習有助于公司更好地把握稅務會計的工作模式;同時也有助于不斷完善公司內部稅務會計體系,稅務會計模式應該依照稅法的規定詳細列明調整項目,編制稅務報表,以適應公司的納稅活動的要求——在模式上可以向美國的企業稅務會計模式學習,例如:美國各稅務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記錄等都遵循財務會計準則進行核算。期末如果會計銷售、會計收益與納稅銷售、納稅所得不一致,再依照稅法的規定予以調整,計算納稅所得。這些工作模式都可以為中小企業的稅務會計工作作出較為科學的指導。
[1]張宏萍,劉曉南.中小企業會計工作規范化[J].經營與管理,2010(1).
[2]唐冬梅.淺議中小企業會計現狀與對策[J].科技信息,2010(9).
[3]李朝陽.中小企業的特點對其財務審計的影響和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0(3).
[4]薄瑾偉.如何做好中小企業的會計工作[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0(10).
[責任編輯:王 帥]
F230
A
1005-913X(2015)04-0143-02
2015-03-23
馮富明(1965-),男,寧夏中衛人,會計師,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