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濤
(河南師范大學旅游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7)
學者習慣將位于河南省境內的部分稱為南太行,將位于河北省境內的部分稱為北太行;河南安陽、新鄉、焦作、濟源、鶴壁等地境內的大部分南太行山脈之間,則因為擁有珍貴而充沛的水源,具有獨特風景。本文從景區間資源整合的大旅游的角度[1],探討了南太行旅游資源在開發過程中存在的顯性問題,從大景區、大旅游、大管理的角度出發,把南太行建設成為集山水觀光、休閑健身為一體的旅游度假區。
“南太行旅游區”是隨著南太行山及其邊緣區域旅游資源開發、旅游業發展,由此而逐漸形成的新的旅游區域。區域內旅游資源經過多年的開發,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其資源特點和開發現狀如下:
由于南太行在河南境內蜿蜒曲折,擁有復雜的地質結構,其中東西或南北走向的太行山脈有斷裂之處經黃河水系和其他支流的長期沖刷和自然刨蝕,形成了獨具地域特色的自然奇觀,如衛輝市跑馬嶺景區、八里溝、濟源市小溝背、被譽為“太行明珠”的萬仙山等,在各個景區之間犬牙交錯地分布著極其豐富的自然景觀和生態旅游資源;當《舉起手來》、《走出地平線》等影視作品在全國放映后,大大提高了萬仙山景區的知名度。
當年周武王率八百諸侯會同盟的牧野大戰,古跡依存;孔子在今長垣縣講學“杏壇”猶在,此外還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素有“中原石頭城”之稱的潞簡王陵、中華姓氏“林”姓祖庭比干廟、被譽為中原古代建筑的“博物館”的四大古瀆之一的濟瀆北海廟等人文景觀散布于新鄉南太行地區。眾多的人文旅游資源為新鄉南太行發展旅游業提供了重要條件。
南太行地區自1990年以來,著力鍛造現代紅色精神系列旅游產品,該地區擁有社會主義農村典型代表劉莊、唐莊、回龍、等多處紅色教育基地,在新鄉市“十二五”規劃中將京華、劉莊、唐莊、回龍、郭亮洞等富有時代氣息的紅色旅游資源與各自特色資源有機結合,推進劉莊史來賀創業游覽園、唐莊西山公園等重點項目建設,重新打造新鄉獨具特色的紅色旅游。
多年來,以新鄉為代表的各地區政府十分重視整體旅游業發展,在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時重點向旅游業傾斜,初步形成了服務設施逐漸完善的現代旅游城市雛形。截止2013年底,全市有20家景區,其中4A級景區3家,3A級景區5家;全市旅行社80家,其中國際社3家;星級飯店25家;全市設有旅游院系的大專院校4所,旅游中專8所,職高10所,是全省旅游教育實力較強的地市[2]。2013年全年旅游項目建設共投入4.5億元,用于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景點改造。此外,南太行各市縣擁有中高級的旅行社120多家,星級酒店47個,各類旅游服務從業人員大5萬多人[3]。
隨著全國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河南省旅游開發重點轉移,各個景區之間的激烈競爭而引發的旅游區的整體吸引力的弱化問題也日益凸顯,南太行地區旅游資源開發面臨的問題有以幾個方面:
旅游業是一個涉及面廣的行業,城建、文化、宣傳、公安等部門與旅游關系密切。從南太行整個區域旅游發展情況來看,各景區如新鄉南太行管理層面沒有形成統一的領導管理機構部門,景區開發、建設、管理較大難度,嚴重制約了南太行區域內旅游業的發展。
南太行中新鄉、輝縣的各景區之間、景區與主要交通干線之間通達性較差,致使南太行整個旅游區難以形成多日游發展態勢,旅游業規模整體效益難以發揮[4]。南太行旅游區整體上還處于半分散狀態,還沒有形成空間結構合理、組織管理高效的旅游地域綜合體。此外,旅游宣傳力度不夠,旅游產業的潛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這影響著它在中原地區乃至全國旅游體系中的地位。
南太行地區各地市雖然已具備一定的產業基礎,但是其中大部分景區的旅游資源深度開發不夠,精品名牌不多。如回龍景區的紅色旅游只是單純的一個景區的設計,不能巧妙地和萬仙山景區聯系在一起,旅游資源優勢尚未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競爭優勢,產品的雷同化、同質化程度很高[5]。同時,由于景區周邊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旅游企業“小、散、弱、差”狀況依然存在。
雖然目前在南太行各市縣旅游行業從業人員近5萬人,但是真正旅游、酒店等行業出身的人員較少,尤其是缺少具有較高專業水平的旅游管理人才、旅游規劃開發人才。導游人員隊伍力量薄弱,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缺少專業培訓,旅游從業人員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針對以上出現的問題,如何全面提升南太行旅游區的整體吸引力,從而最終探索出一條區域旅游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不僅是南太行區域旅游發展需要解決的一個焦點問題,亦是全國區域旅游發展面臨的共同問題。
隨著當今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各個景區間在同一管理之下的競爭與合作是南太行旅游發展的必然選擇和趨勢,也是實現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6]。南太行各景區之間的整和優勢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八里溝、九蓮山等新鄉市內各景區之間距離近,此外,由新鄉市到鶴壁云夢山、輝縣跑馬嶺地質公園等景點相互之間也已有縣級公路相連,交通通達性較好。萬仙山景區和回龍景區距離較近,可在一條線路上進行多個景點的參觀。另外,景區間有多功能環保電車,可以方便快捷地到達景區的每一個角落。
南太行地區新鄉、焦作景區之間已經具備合作的基礎,在行銷、組織、接待等方面都有統一的安排。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和開發,南太行各地區的經濟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新型的多功能度假酒店相繼建成,2012年11月,新鄉市委市政府決定成立新鄉南太行旅游度假區,統一對新鄉南太行的景區進行規劃管理,有政府牽頭進行統一的部署,會大大加強景區整合的力度。
新鄉南太行地區地質結構復雜,境內斷裂的山脈如跑馬嶺、九蓮山、萬仙山等雄、奇、險、秀等特點明顯;黃河水系在境內綿延,溝、谷、泉、瀑眾多,形成了獨具地域特色的自然奇觀,為打造北方山水休閑度假旅游奠定了基礎。除此之外,回龍景區的宗教旅游、以劉莊、唐莊為代表的紅色旅游、以秋溝景區為代表的四季游等,這些都為南太行各景區進行資源整合,構建統一的旅游區提供了可能。
結合南太行各景區的實際情況,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為新鄉南太行區域內同質型景區進行整合提供參考。
創新管理體制,從大景區、大旅游、大管理的角度出發,把南太行建設成為集山水觀光、休閑健身為一體的旅游度假區。要從整體開發的角度研究區域旅游資源的空間分布特征及各部分旅游資源開發的競爭和合作狀況,重新進行旅游資源區的劃分;建立南太行地區風景旅游管理機構,具體可分為兩個層次:一個層次為市級以上區域級的協調機構,主要工作是統籌南太行區域內新鄉、濟源、焦作等市的旅游規劃協調;另一個層次為區域內地縣級協調機構,可以選擇在景區景點比較集中的市縣建立統一的協調機構,協調同周邊及本地區的旅游活動,促進地區間合作。
對目前景區旅游產品中存在的“小、散、亂”等現象進行整合,打造本地區具有競爭力的品牌旅游活動。政府需制定南太行區域統一的游客管理計劃,對各景區實行統一的目的地管理,并依據旅游資源類型等級整合,重新確定優勢資源類型,篩選出區域開發的重點旅游資源;從區域協同發展的角度,根據各地旅游資源的重要性,研究確定各部分旅游資源的開發時序和開發規模。同時要協調好各景區整體旅游發展的相關問題,如餐飲、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和盲目競爭問題。還要特別注意在發展旅游過程中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確保整個區域的環境質量。
最大限度的挖掘南太行各個景區的旅游發展潛力,實現真正的競合模式,應當實行旅游產品的差別戰略,針對各景區的不同特色,現有產品特點和當前開發現狀,對各個景區制定不同的發展戰略。一是打造太行山水精品旅游。整合區內太行山水資源,按照5A級景區的標準,完善游客中心、生態停車場、旅游標識牌等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將太行山水特色做足,打造中國著名的北方山水休閑度假旅游精品。二是開發沿黃生態休閑旅游。將區域內民俗風情、農家生活、黃河風光資源統一規劃,培育集種養、觀賞、住宿、餐飲、寫生、拓展、娛樂、休閑、保健等內容于一體的休閑旅游。三是推進牧野文化旅游。做好潞王陵、比干廟、百泉等重點文化景區建設,開發關帝廟、衛輝古城、小店河民居等文化景點,提高產品內涵,推進文化景區轉型升級,建設成有競爭力的旅游產品。四是大力推進鄉村旅游。依托新鄉高效農業旅游資源,做好龍泉水果采摘園、史莊萬畝花卉、長遠生態園建設,打造集生態、農家樂、鄉村休假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產品,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同時,在特色旅游產品的打造中,應注意科學規劃,踐行以高質量求發展的旅游營銷差異戰略。
為了適應現代旅游業發展的需要,要把人才培養放在重要地位。首先,進行知識培訓,要結合南太行旅游開發的實際編寫培訓教材,讓參與培訓的人員對南太行及本省的旅游資源狀況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其次,進行禮儀培訓,通過邀請專家舉辦培訓,對現有的旅游服務人員進行禮儀培訓,樹立一個景區和區域旅游整體形象。再次,要進行實踐培訓,景區內部舉辦實際操作技能的培訓班,切實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工作能力、專業技能、服務水平和職業道德,為本區域旅游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
[1]張凌云.旅游地空間競爭的交叉彈性分析與國土研究狀況[J].地理與國土研究,1999( 5).
[2]新鄉市“十二五”旅游業發展規劃http://www.xxta.gov.cn,2013-07-19.
[3]新鄉市旅游局2006年工作總結[R].http://www.xinxiang.gov.cn,2007-09-21.
[4]王衍用.區域旅游開發占率研究的理論與實踐[J].經濟地理,1999,19(2).
[5]田 里,牟 紅.旅游經濟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1).
[6]丁季華.旅游資源學[M].北京:三聯書店,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