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貴,李 敏,錢 峰
(蕪湖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安徽蕪湖241006)
“模擬電子技術”是高職電子信息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術應用型課程。它以高等數學、電路分析等課程為基礎,直接影響后續相關課程(如單片機原理與應用、傳感器與檢測技術等)的學習效果,起到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目前,多數高職學生對于該課程存在畏難情緒,覺得這門課程難度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高等教育擴招,導致高等職業院校招收的學生專業基礎相對薄弱;(2)課程以課堂教學和理論講解分析為主,知識繁多,枯燥乏味,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3)先理論后實踐,實驗數量少,且以驗證性實驗為主;(4)教學過程按照教材章節順序進行,不能很好地將理論與實踐融合,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教育部2006年16號文件《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高職院校應該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本文擬對基于項目導向的“模擬電子技術”一體化教學模式進行探索。
項目化教學模式是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領域推崇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典型項目為載體,以技能應用為目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新性,實現以職業實踐活動為主導的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將“教、學、做”融為一體。它具有教學目標的職業性、教學內容的實踐性、教學方式的開放性等特點[1]。
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材為主要依據,內容以理論知識為主、實驗實訓為輔,不能滿足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基于項目導向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必須圍繞崗位職業能力和工作任務,構建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的項目化課程內容,以理論驅動實踐技能,以實踐固化理論知識。“模擬電子技術”課程一體化教學內容共分為7個項目[2],每個項目都由若干個任務組成,任務的完成與理論學習、實踐訓練融為一體,通過項目引導、任務驅動、“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進行培養。“模擬電子技術”課程項目化教學實施計劃如表1所示。
表1 “模擬電子技術”課程項目化教學實施計劃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每個項目都按照“項目提出→任務分析→知識準備→任務實施→項目評價→總結拓展”等六個步驟,以一個完整的開發過程實施教學[3]。下面以直流穩壓電源項目教學組織實施為例,闡述具體的教學實施方案。(1)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水平,結合學校的教學資源,設計并提出適合學生完成的工作項目,如設計一個12V直流穩壓電源。(2)教師和學生一起分析任務,引導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3)根據任務分析結果,從教學過程、數字網絡資源中搜集所需的知識信息,得出可以用分立元件組成串調式12V穩壓電源,也可以用三端固定式或三端可調實集成穩壓器構成的12V穩壓電源。(4)以教師“導”、學生“做”的模式,引導學生自主完成電路的設計工作,并對設計的電路先進行仿真,再優化電路設計,并由學生完成電路的焊接調試和測試工作,保證學生實踐技能和職業能力的培養。用Multisim軟件仿真的集成穩壓器7812構成的12V穩壓電源電路如圖1所示。(5)學生制作、調試完成電路和項目文檔。檢查任務完成情況和達到的效果,各項目小組之間進行交流討論,從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三個角度對項目進行評價。(6)根據項目評價結果,總結經驗和不足,提出改進和努力方向。
圖1 直流穩壓電源仿真電路
為適應項目導向“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建設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至關重要。教師既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專業實踐技能,還應具備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這是高等職業教育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保障。通過人才引進、重點培養、校企合作等方式能夠提升教師能力,可采用如下具體措施:(1)“送出去”。一方面,可以組織教師出國培訓,學習職業教育發達國家先進的職業教育教學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另一方面,可以選派教師去企業、科研院所掛職鍛煉,參加工作實踐和承擔科研項目,并把行業和專業領域的新技術、新成果引入課程教學,豐富教學內容。(2)“引進來”。引進企事業單位既有工作實踐經驗,又有較扎實理論基礎的工程技術人員或科研人員充實教師隊伍,改善學校師資結構。(3)“聘起來”。依托行業企業,加強校企合作,由行業企業推薦,雙方簽訂教學協議,聘任既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較強的實踐技能,又具有高尚的師德的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建立起一支相對穩定的、高素質的兼職教師隊伍。
為了滿足項目導向“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要求,必須建設集“教、學、做”功能于一體的教學場所。一體化實訓室既要滿足理論講解的需求,如配備白板、多媒體設備等;還需配備相應的實驗實訓設備,如實驗臺、測量儀器儀表、電子元器件及焊接裝調工具等。同時引入企業的生產管理模式,提高學生工程項目理念,為學生技能訓練和創新能力培養提供制度保障。
為配合“教、學、做”一體教學模式的推進,應考慮建立學生開放實驗室,以科技創新小組為平臺,以專業技能競賽為載體,以教師科研助手為手段,構建與教學內容互動的學生實踐創新體系[4]。
本課程采用過程性、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將課程考核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突出對學生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的考核。課程成績主要由平時成績、項目實踐考核和期末測試三部分組成。平時考核成績針對學生的出勤、作業、課堂表現、習題解答等方面,以學生自評、教師評價和學生互評三個角度來進行評定,占本課程總成績的20%;實踐考核成績從操作的規范性、正確性、指定的項目單元的完成情況及創新性、團隊協作情況、信息收集能力、文字總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重點檢查學生電路焊接布線、電路調試分析、電路性能分析等能力。通過學生的實訓表現、實訓報告和項目單元完成的匯報情況進行評定,項目1至項目6每個5分,項目7(課程設計)10分,占本課程總成績的40%;期末測試主要考核學生對理論知識和分析計算的掌握情況,以筆試形式進行,占本課程總成績的40%。
本文提出了基于項目導向的模擬電子技術一體化教學模式。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解構以結構邏輯為中心的學科體系知識內容,重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的項目化課程內容。運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方式,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從而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1]譚永平,何宏華.項目化教學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實施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3):49-52.
[2]陶玉貴.模擬電子技術[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10.
[3]吳青萍,張慧敏.對模擬電子技術課程行動導向教學的探討[J].職教論壇,2010(30):53-55.
[4]江玉貴,徐全友,江昊.探析如何做好高校教學改革工作[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3(4):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