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定泉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鄭州 450015)
會計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其重心已經開始從基于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的滿足客觀、公允地對外披露會計信息的核算型財務會計,轉向預測前景、參與決策、規劃未來、控制過程的經營型管理會計,而信息化則是支撐企業管理會計應用和發展的必要手段和技術平臺。通過在相關企業的調研,發現不少企業都非常重視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工作,提出了本企業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的總體規劃和近期目標。筆者認為應該按照管理理念現代化、會計核算自動化、財務業務一體化、管理會計信息化的“四化”步驟,積極、逐步、穩健地推進企業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
會計工作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直接關系到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和內部管理水平,國家宏觀決策、社會管理和市場監管,以及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公眾利益等各個方面。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會計工作應當按照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的要求,全面推進信息化建設。
財政部為了貫徹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全面推進我國會計信息化工作,進一步深化會計改革,充分發揮會計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于2009年4月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我國會計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財會[2009]6號),明確提出了企業會計信息化的工作內容包括:會計基礎工作信息化、會計準則制度信息化、內部控制流程信息化、財務報告評價標準化。2013年12月財政部為了全面推動企業會計信息化,節約社會資源,提高會計軟件和相關服務質量,規范信息化環境下的會計工作,發布了《企業會計信息化工作規范》(財會[2013]20 號)。
國資委結合財政部《指導意見》,為了推動中央企業實現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于2011年7月印發了《關于加強中央企業財務信息化工作的通知》(國資發評價[2011]99號),要求中央企業將會計信息化作為企業信息化的先導和突破口,要加強信息資源整合和不同信息系統的集成,財務與業務實現全面融合,各系統要實現無縫對接;要與國際先進企業對標,持續優化會計信息系統功能,推進全球業務信息化、財務服務集中化。
為了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科學謀劃管理會計發展戰略,財政部于2014年10月發布了 《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4]27號),提出了理論體系建設、指引體系建設、人才隊伍建設、信息系統建設加管理咨詢服務的“4+1”的管理會計發展模式,并明確指出“信息系統”是支撐管理會計應用和發展的必要手段。
企業管理會計信息化的工具集成是推進企業管理會計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礎。目前,企業管理工具主要包括企業再造、戰略聯盟、標桿管理、存貨適時管理、全面質量管理、全面預算管理、供應鏈管理、客戶關系管理、平衡計分卡、經濟增加值、作業成本管理等等。集成不是簡單的單元線性疊加,而是單元間的非線性相干作用,通過集成體的各個組成單元的相互制約、相互耦合而產生整體突現效應,形成優勢的聚變,使得集成體發生質的飛躍。企業應當結合自身的市場環境、商業模式和企業文化,基于同素異構理論、木桶理論、協同理論而選取、融合管理會計工具的優勢,建立本土、自身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
同素異構理論是化學中的一個重要原理,是相同的成分或要素在空間關系(排列次序、結構形式)上的變化可以生成事物不同的結構,甚至使事物發生質的變化。最典型的事例就是金剛石與石墨,其構成雖然是同樣數量的碳原子,但由于碳原子之間在空間上的排列方式與組合關系的不同,形成了在物理性質上差別極其明顯的兩種物質:金剛石堅硬無比,而石墨卻十分柔軟。自然界的這一原理同樣可以移植到企業管理領域,對管理會計工具進行不同的集成應用,可以取得企業運營管理完全不同的效果,這就需要對各主要管理會計工具進行綜合分析和集成管理,以使被集成的管理會計工具達到最優組合。
勞倫斯·彼得(1968)的木桶理論認為:一個由若干木板拼成的木桶的容水量,是由其中最短的一塊木板決定的,而不取決于桶壁上那塊最長的木板。木桶理論也就是通常的主要矛盾,只有明確事物的薄弱環節,抓住問題的關鍵所在,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才能抓住解決問題的關鍵,以獲得最大限度的成功。這一原理映射到企業管理中,要想發揮某種管理會計工具的最大效應,必須通過吸收其他管理會計工具的優勢,以減少該管理會計工具的劣勢,彌補自身的缺陷。管理會計工具集成的木桶原理就是要尋找、選擇自身的最優功能點,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互補匹配,這樣才能使得在集成過程中,各集成管理會計工具自身得到優化,并且能夠以最佳狀態、最佳時機以及最佳方式進行融合,從而超越一般的優勢互補。
赫爾曼·哈肯(1977)的協同理論認為:各種遠離平衡態的開放系統在與外界進行物質或能量的交換時,可以通過系統之間的協同作用,以自組織的形式,出現時間、空間或功能上的有序結構。協同理論以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突變論等為基礎,吸取耗散結構理論的精華,采用統計學和動力學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對不同領域的分析,提出了多維相空間理論,再從微觀到宏觀的過渡上,描述了各種系統和現象中從無序到有序轉變的共同規律。基于系統理論,管理會計工具的集成應用就是要使被集成的管理會計工具在時間、空間或功能等方面按照一定的模式協同,使集成后的管理會計工具呈現出高度有序的整體性特征,從而實現整體功能的倍增或突現。
實現企業會計工作“升級版”的重點就在于大力培育和發展管理會計,不少企業都非常重視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工作,提出了本企業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的總體規劃和近期目標。筆者認為企業應該按照管理理念現代化、會計核算自動化、財務業務一體化、管理會計信息化的“四化”步驟,積極、逐步、穩健地推進企業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
“變起來”即改變管理層的傳統管理理念和引導各部門、子公司業務協同,打破信息壁壘,建立企業集成、共享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從而更加合理、有效地進行企業資源配置。云計算和大數據為管理會計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內涵,雖然管理會計的本質、目標并沒有改變,主體還是人財物、產供銷的管理,但其管理理念、模式、工具和方法卻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如財務共享中心模式、云采購、報銷業務云服務等。蘊含管理會計基本理論、概念框架、工具方法、數據模型的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為企業推進管理會計實踐提供了完善的平臺支撐,為構建價值創造型管理會計信息系統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化支撐工具,也為財務轉型和企業轉型帶來了新的發展動力。
推進企業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屬于“一把手工程”,企業核心管理層的重視與支持,是推進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的源動力。管理會計信息系統融合了現代企業的管理理念、管理工具、商業模式,不再是傳統、單一的會計核算信息系統,而是—個極其復雜的集成系統,不僅涉及個性作業流程,而且要求改變領導方式、組織架構、業務流程、考核程序和評價標準等。其作用不僅僅局限于減輕財會人員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更在于它帶來了管理理念的創新和變革。管理會計信息化是以完全不同于傳統的思維方式,對傳統管理模式的工作環節、工作單元、工作步驟加以判斷,并對邏輯關系、時間耗費、協同并行等進行分析研究,大膽創意構思出能夠最佳地完成統一工作任務或目標的一系列工作單元和環節,以求在質量、速度、成本、服務等各項績效考核的關鍵指標上得到戲劇性改善。
“用起來”即以財務部門為主體,以企業正在運行的ERP系統為核心,實現會計核算全面自動化。目前,較多企業習慣于傳統的會計電算化工作,會計核算系統仍停留在ERP系統的總賬管理模塊和報表管理模塊的運行上,所有記賬憑證仍然是通過總賬管理模塊的憑證錄入功能手工輸入的,嚴重制約了會計工作的效能和效益。因此,財務部門首先應在此基礎上,對會計科目、部門檔案、職員檔案、BOM結構、存貨檔案、客戶檔案、供應商檔案、固定資產卡片等基礎數據進行梳理,從企業信息化的高度,進行統一規范編碼,建立科學合理的代碼體系,實施動態維護與管理。其次,進一步啟用ERP系統的薪酬管理、固定資產管理、應收款管理、應付款管理、存貨核算、資金管理、網上報銷、成本管理等記賬憑證派生模塊。一方面,實現存貨核算、薪酬管理、固定資產管理、總賬管理的數據按成本對象歸集或分配料、工、費傳遞到成本管理模塊,完成產品或勞務成本的計算和分配,并自動生成機制轉賬憑證傳遞到總賬模塊;另一方面,實現薪酬管理、固定資產管理、應收款管理、應付款管理、存貨核算、資金管理、網上報銷等模塊自動生成機制轉賬憑證傳遞到總賬模塊。經過總賬管理模塊的審核、記賬后,由報表管理模塊自動讀取數據,完成對外披露報表和對內管理報告的自動、實時生成,實現企業會計核算的全面自動化。
“聯起來”即在會計核算自動化的基礎上,基于集成應用、數據共享的思想,將企業物流、價值流、信息流有效聯接,實現企業財務業務的一體化管理。目前,企業信息化常見的問題是:人為割裂完整的業務信息,導致財務信息系統與業務信息系統互為孤島,各方面信息難以融合、共享,甚至出現了不同來源數據相互矛盾的情況,導致管理會計工作的很多障礙。較多企業由于各部門局限于自身管理效率或企業信息化的逐步建設緣故,目前上線的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的軟件品種較多,各軟件之間彼此未建立有效的數據接口,以實現數據共享。由于歷史成本原則,會計核算信息處于信息流的下游核心樞紐地位,各部門經營活動的業務數據中凡是影響到會計要素變動的交易或事項,最終都會匯集到財務部門。因此,企業在會計核算全面自動化的基礎上,應逐步向人力資源管理、供應鏈管理、生產管理等信息流上游延伸拓展。基于ERP系統,應將采購付款業務延伸到主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合同管理→采購管理→庫存管理模塊;將銷售收款業務延伸到銷售計劃→合同管理→銷售管理→庫存管理;將薪酬管理業務延伸到人力資源管理→能力需求計劃;將固定資產管理業務延伸到生產管理→能力需求計劃;將成本管理業務延伸到生產管理→制造計劃。最終做到信息集成、過程集成、功能集成和數據共享,實現企業財務業務的一體化管理。
“立起來”即在財務業務一體化基礎上,面向企業業務流程,完成會計核算(ADPS)、管理會計(AMIS)、決策支持(ADSS)的三層管理,實現企業事前計劃、事中控制、事后評價的管理會計信息化。企業管理會計與組織架構、業務流程、企業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行使著戰略、規劃、決策、控制、評價功能,其功能的實現是以財務信息和業務信息為依據的。企業應在財務業務一體化基礎上,進一步建立管理會計的工具箱、模型庫和信息系統。企業應當結合自身的商業模式、企業文化、控制重點,選取、融合管理會計工具的優勢,建立本土、自身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如建立資金集中管理、資產動態管理、成本費用管理、全面預算管理、風險管控、財務分析、運營監測、決策支持等功能模塊,并實現各模塊之間的無縫聯接和信息集成。隨著企業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的成功上線,財會人員將從傳統核算型向現代管理型轉變,并有能力協同企業管理層進行決策支持、資源保障、價值創造、風險管控等,從而引領企業資源配置,帶動企業管理變革,推動企業經營管理做精做細、做強做優。
[1]楊定泉.會計信息系統[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2]王仲兵.主流管理會計工具[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
[3]傅湘玲.企業信息化集成管理[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6.
[4]黃杰.信息管理集成論[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