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穗
課程與資源
新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適用性研究
黃華穗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英語》(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是由中外專家合編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教材,和引進版教材相比,它更加符合中國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思維方式;明確了中國學生外語學習的特點,重視中國學生學習英語過程中的難點。該教材是否能廣泛適用于廣東省不同地區是文本研究的核心。本文將分析其特點,找出教材在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其原因,并對教材更好地使用和改革提出具體的建議,供教材的編寫者在推廣和使用者在選擇并使用教材時作參考。
高中英語教材;問卷調查;編排體系;適用性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綱要》的精神,結合英語學科自身的特點,國家教育部制定了新課程標準。《標準》體現的基本理念是:重視共同基礎,建構發展平臺;提供多種選擇,適應個性需求;優化學習方式,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關注學生情感,提高人文素養;完善評價體系,促進學生不斷發展。新課程目標體現了如下新的特點:以人為本的課程觀;建立目標體系,體現了課程的基礎性、靈活性和開放性;在抓好語言基本知識的基礎上,著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主題為線,語法其中”的教材編排體系。教材是英語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選擇和使用合適的教材是完成教學內容和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前提。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實施和外語教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外語教材涌入市場。大家為百花齊放的教材局面感到欣慰,為教材的新鮮內容與形式感到激動,但同時也為不能得心應手地使用教材而感到困惑和擔憂。面對多樣化的教材,對其評估顯得十分重要。《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英語》(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就是這眾多教材中的一種。廣東省從2003年秋季開始推廣使用這套教材,到2006年全套教材替換完畢。作為在全國使用面最廣的高中英語教材之一,對其進行評價是一個很有意義的課題。
因此,我們課題組于2011年9月開始設計問卷,并進行了“新版(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適用性研究”的問卷調查。我們選擇了來自不同城市和縣區的8所學校,分別有:廣州大學附屬中學、東莞光明中學、廣州英豪中學、龍川一中、惠州市一中、惠州實驗中學、博羅中學、博羅華僑中學。發放問卷800份,共收回有效問卷790份;其中,廣州大學附屬中學回收87份,東莞光明中學回收99份,廣州英豪中學回收61份,龍川一中回收116份,惠州市一中回收122份,惠州市實驗中學回收99份,博羅中學回收104份,博羅華僑中學回收102份。得到了第一手的數據資料后,我們課題組認真對問卷進行了分析。為了更精確地得到數據,我們采取了以下三種分析方法:
1.分別對8所學校進行分析;
2.按區域經濟發展情況進行分組分析,大城市(廣州大學附屬中學、廣州英豪中學、東莞光明中學);中等城市(惠州市一中、惠州市實驗中學);縣城學校(龍川一中、博羅中學、博羅華僑中學);
3.整合數據,8所學校統一分析然后得出總表。經過初步分析、進行數據比對后,發現三種分析方法得出的數據基本一致。現將總表的統計數據和數據分析分述如下:

總表1
關于教材是否有吸引力,認為有吸引力的只有19%,認為沒有吸引力的有46%,說不清的有36%。調查表明,這套教材在整體上沒有很好地使學生產生興趣。
關于教材難度,37%認為教材難度符合他們的實際英語水平,認為教材難度不符合實際英語水平的有32%,說不清的有32%。
關于語篇內容,28%認為是有趣生動的,而43%認為語篇材料不夠有趣,說不清的有29%。調查表明,課文中穿插了許多與話題相關的圖片,色彩鮮明,有助于學生理解每個單元的主題;但是部分語篇內容太過于無趣,甚至是與現狀脫節。
關于語篇素材,52%認為素材真實,貼近實際生活,24%認為語篇素材不是那么地貼近生活。說不清的有27%。調查表明,教材所選的文章可讀性較強,但是部分語篇內容不實際,致使學生閱讀興趣不高。
關于語篇體裁,50%認為體裁形式多樣化,22%持否定意見,說不清的有29%。
62%認為通過學習本教材能夠了解西方的文化,24%持否定意見,說不清的有17%。
小結:經研究,本套教材選用的課文都是專家們精挑細選的,有一定的可讀性。話題內容廣泛且貼近現實生活,很有時代氣息。例如:Computers和Music這兩單元,對較熟悉和感興趣的主題,學生往往比較投入,上課效果也較好。每個單元都有相對應的情感目標和德育滲透。例如:Cultural Relics Wildlife protection涉及到保護文化遺產和野生動物,Nelson Mandela則教育學生如何做個受人尊敬的人。但是,仍有一些課文選用得不甚理想,最大問題是洋味不足,選用的不是英美人士寫的原版文章。比如,模塊三Unit2 Healthy Eating的閱讀文章是Come and Eat Here,應該是為話題而編寫的虛假故事。王鵬的故事分成三個部分呈現在學生用書之中:第一部分是主閱讀文章,王鵬和雍慧為吸引客源展開競爭,用菜肴的功效來做宣傳;第二部分是聽力短文,王鵬為研究膳食平衡,向專家請教;第三部分也是閱讀短文,王鵬和雍慧合作,共同為顧客提供均衡的健康飲食,最后他倆喜結良緣。這樣的故事能引人入勝嗎?這樣的情節叫趣味盎然?事實上,故事乏味得很,太幼稚了。最后還竟然像童話故事一般來個大團圓:從此他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課文原句:Finally they gotmarried and lived happily everafter.)。無論是對于閱讀能力的培養還是英語知識的增長,這樣的文章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另外,趣味性也不足。比如,模塊三第一單元Using Language部分,有一篇文章是A Sad Love Story,編者認為這是一個發生在情人節的傷心愛情故事。這個故事乍一讀起來還挺有趣味,但讀完后學生都不買賬了。這樣的內容根本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一個電話、一條短信不就可以聯系到對方了嗎?還要白白等這么久,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實踐證明,學生并不是很喜歡這樣的文章,這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此外,我們普遍認為新教材內容太雜,最直接的問題是英語教材單元教學內容容量大,教學任務重,而課時又少,不足以完成教材所給定的任務,從而造成教學困惑甚至焦慮,特別是在對教材的取舍上心里沒底。因此,我們建議當教材內容不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或不易操作時,教師可以對其作必要的刪減。
還有些內容沒有及時更新。比如,模塊三第二單元中的The Olympic Games一文,課文“Interview”中有一句話:“The 2008 Olympicsw ill be held in Beijing,China.”信息過時,沒有與時俱進。

總表2
關于語法項目,認為安排系統合理的有34%,認為安排系統不合理的有30%,說不清的有35%。調查表明,各單元語法概括得過于簡單,給出的例子不多,學生很難進行總結找規律,且課后練習題形式過于單一。
關于整套教材的詞匯量,認為適中的有45%,認為不適中的有33%,說不清的有24%。
認為詞匯與實際生活聯系密切的有41%,聯系不密切的有33%,說不清的有26%。調查表明,科普文生詞太多,不方便學生理解。
關于閱讀文章的長度,認為適中的有50%,認為篇幅長的有38%,認為篇幅短的有7%,說不清的有4%。調查表明,閱讀文章篇幅較大,使學生難以靜下心來讀完全篇文章。
關于閱讀文章的生詞量,認為適中的有48%,認為多的有33%,認為少的有11%,說不清的有6%。
關于練習的作文題目,認為有吸引力的有14%,認為沒有吸引力的有58%,說不清的有29%。
小結:本套教材中語言知識和技能訓練循序漸進,反復滲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例如:Learning about language對單詞的英語釋義有助于學生用英語思維,語法項目相對集中;模塊1和2用了四個單元來練習定語從句,而且由簡單到復雜,學生容易接受。新單詞采用的是課文和單詞注釋分開的方式,各單元生詞表作為附錄一起放在課本后面。這種注釋方式使得學生查看極為不便,要不停地前后翻閱,耽誤不少時間。學生讀課文的時候往往不能順利地正確發音,因而要往后翻書查閱。有些學生干脆就把單詞表給剪裁下來,方便記單詞。如果英語課本像語文的古文那樣采用腳注或者旁注的方式,那就更好了,這樣更方便學生閱讀記憶;也許有專家認為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猜詞能力。本課題組認為猜詞能力可以通過做正規的閱讀練習來培養,所以改成腳注或旁注的好處是廣大學生都喜歡的。像廣受歡迎的《新概念英語》也是這樣編排的,希望這個小小的變革能夠得到編輯專家的認可從而得以達成。教材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超綱詞匯,在使用人教版現行高中英語教材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每單元的詞匯選取有兩個方面的不足:一是課文中生詞嚴重超綱。高比例的超綱詞匯影響學生記憶單詞的效率和積極性。如果不記憶,課文難以理解;如果用心記,無疑加大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從而打擊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與興趣。所以,本課題組認為現行人教版的教材中綱外詞匯過多,應該適當減少。每一篇文章、每一個單元都應該進行嚴格的統計,控制在一定的比例中。二是課文中生詞的復現率極低。由于每個單元的閱讀文章相對獨立,文章題材內容不同,所出現的詞匯也不一樣。有的生詞在這個單元出現后,要到幾個單元之后才有可能出現一次;有的單詞在這個單元出現后,教材后面的各單元都可能見不著,從而造成詞匯復現率極低,甚至幾乎為零。這樣,很不利于學生對詞匯的識記和掌握。

總表3
關于聽力練習,認為經常進行訓練的有31%,認為偶爾才做練習的有50%,認為從來沒有進行過練習的有19%。調查表明,學生進行聽力練習較少。
關于聽力內容的篇幅,認為適中的有41%,認為篇幅大的有19%,認為篇幅小的有27%,說不清的有11%。
關于聽力練習材料的語速,認為適中的有42%,認為語速快的有33%,認為語速慢的有13%,說不清的有11%。調查表明,聽力語速過快,學生跟不上。
關于口語話題,認為有趣的有18%,認為不夠有趣的有52%,說不清的有29%。
小結:聽力太難。新教材中的聽力材料比較真實,語速、連讀、吞音都接近native speaker的正常說話水平,上using language部分的時候教材較難處理,聽力的臺階很難放到學生的水平上。雖然聽力部分形式豐富,有填空、對或錯、排列順序等,但材料那么難,對學生要求太高。“說”(Speaking)在新版教材中其實安排得不少,有三個地方都有“說的任務”(Speaking Task),在Using language部分有一處,在Workbook中有兩個地方有Speaking任務。但是,現在的教材雖然有不少“說的任務”,但是一些情景不是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或者說他們無話可說。而且,課本中基本上沒有提供一個對話的范例(教參里才有)。學生即使練習也只能是亂說一氣,極可能不符合真正的英語表達習慣。教材所提倡的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有一定幫助,但普通高中相當一部分的英語活動需要課前準備,當堂完成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口語教學推進得很慢。

總表4
關于練習材料,認為對英語學習有幫助的有37%,認為對英語學習沒有幫助的有32%,說不清的有31%。調查表明,教材練習量較大,但是大部分的練習用不上,導致資源浪費。
認為練習材料有趣并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有24%,認為不夠有趣且與實際生活聯系不密切的有42%,說不清的有35%。
認為練習材料結合了聽、說、讀、寫能力的有35%,認為沒有結合聽、說、讀、寫能力的有33%,說不清的有33%。
關于平時考試或者測驗,認為測試內容與教材相匹配的有38%,認為跟教材不相匹配的有35%,說不清的有27%。
關于教學設施,認為跟教材相匹配的有44%,認為不相匹配的有27%,說不清的有29%。
關于學生對教材的喜愛情況,喜歡這套教材的有46%,不喜歡這套教材的有47%,說不清的有7%。
小結:單元中的聽、說、讀、寫都以話題為核心,以結構功能為主線,并在Using language和Workbook中都讓學生得以鍛煉。教材后面附帶的專項練習、閱讀文章等,內容多、時間緊,往往利用率不高;而且有些練習又過于簡單、形式單一。
本課題組經過兩年的研究,通過數據分析,全體成員覺得這一套人教版新教材從內容安排、編排體系到采用的教學方法和練習的設計等方面都努力體現了《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規定的課程性質和理念,但教材的適用性存在著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制約著英語課程標準的順利實施,所以解決這些問題也成為當務之急。
作者信息:516100,廣東惠州,廣東省博羅縣華僑中學
826206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