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桂蘭
(青島工學院商學院,山東青島266300)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國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我國乳制品消費成飛速增長態勢,至2014年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牛奶消費大國。然而,我國人均乳品消費量相較于世界平均水平尚有很大差距,根據中商情報網發布的《2013—2014年液體乳公司技術改造及擴產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消費量僅為全球水平的25.5%。據中國乳業協會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乳業市場容量為2467億噸,而2014年前3季度我國乳制品產量共1966.45萬噸,加之今年前3季度,中國從海外各國進口107萬噸,缺口依然巨大。可以預見,隨著居民收入的持續增加,國內中產階級對高端乳制品需求的增加及城鎮化進程的加劇,國內乳業的供需缺口將持續增大,作為乳制品的凈進口國,我國的乳制品進口貿易將進一步提升。
作為我國乳業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新西蘭因其天然的地理優勢、成本低廉的奶牛養殖業、標準化的質量控制體系和不斷創新的乳制品加工企業等諸多優勢在我國進口乳制品中占據半壁江山。2008年4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新西蘭政府自由貿易協定》[1](以下簡稱《協定》)簽署,根據中方和新方的自由貿易協定,中方承諾將在2019年1月1日前取消97.2%的自新西蘭進口產品的關稅,從《協定》生效時其中24.3%的產品即實現零關稅。新方則承諾將在2016年1月1日前取消全部從中國大陸進口產品關稅,從《協定》生效時其中63.6%的產品即實現零關稅。中國對黃油、液體牛奶和乳酪等對新西蘭經濟至關重要的乳制品將在2017年前逐步免征關稅,新西蘭出口的奶粉從2019年開始將享受零關稅的優惠。
《協定》為中新兩國的乳業貿易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但同時,由于中新兩國在原奶的生產成本上存在巨大差異,我國乳業的生產銷售受到一定影響,特別是高端乳制品業更是受到較大的沖擊。我國是第一大奶粉凈進口國,中新乳制品貿易的發展將對我國乳業貿易及國內乳業生產、消費產生深遠影響。本文從中新乳制品貿易現狀出發,分析了兩國乳制品貿易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自1995年我國成為乳制品的凈進口國后,乳制品貿易逆差逐漸遞增,如圖1所示,1995年2008年間,除了個別年份外,我國乳制品凈進口量呈逐年穩定增長態勢。根據相關數據顯示,1995—2008年乳制品進口量平均為出口量的3.97倍[2]。2008年,我國與新西蘭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關稅的降低進一步刺激了我國乳制品的進口數量,這一積極效應直觀地反映在2009年的數據上。2009年,我國乳制品貿易逆差額急劇增加,凈進口量達到了56.02萬噸,進口量是出口量的16倍。2011年至2014年我國乳制品的貿易逆差額持續快速增長,年增幅均在20%以上;2013年乳制品貿易逆差數量高達32.9%;2014年,由于進口來源地新西蘭、澳大利亞遭遇嚴重干旱,致使乳制品供給減少,貿易逆差額為164.9萬噸,增幅為17.9%。2013年從我國乳制品主要進口來源地來看,新西蘭、歐盟和美國列前三位,其中從新西蘭進口乳制品數量占同期我國乳制品進口總量的47.9%,幾近一半份額。
作為我國乳制品第一大來源地,1995—2013年,中國從新西蘭乳制品進口量增幅巨大。如圖2所示,特別是在中新兩國建立自貿區后第一年,也就是2009年,新西蘭出口到中國的乳制品總量達到了24.11萬噸,較上年同期增長3倍。2008年至2013年短短5年間,關稅降低對貿易額的增長產生的積極影響更加顯著。2013年,我國從新西蘭進口數量達到73.5萬噸,是2008年協定前的10倍。

圖1 1995—2014年中國乳制品凈進口量

圖2 1995—2013年中國從新西蘭進口乳制品數量
新西蘭出口中國的乳制品主要有奶粉、黃油和乳醬、酪蛋白和乳酪。其中奶粉的出口量最大。特別是從2008年以后,增加的速度加大,新西蘭奶粉在中國高端乳制品市場上占據高份額。
通過中新乳制品貿易的數據可直觀地看出,相較于新西蘭乳制品的國際競爭力,我國雖然是乳業大國,但國際市場份額一直很低,乳制品出口僅占農產品出口量的0.3%。新西蘭干乳制品的出口額占國際市場份額約為40%。而我國高端乳制品的市場份額則是毫無競爭力。低競爭力和國內強勁的市場需求使得我國乳制品,特別是干乳制品對新西蘭的貿易依存度數值居高不下。其中,我國進口奶粉對新西蘭乳制品依存度最高,進口來源相對單一,導致嬰幼兒奶粉壟斷現象尤為突出。過高的貿易依存度使得我國乳制品對貿易外部環境異常敏感,缺乏定價話語權讓我國在面對國際乳業價格變化時只能被動接受,受制于乳業強國。若國際乳制品價格大幅度的提升,國內以進口乳制品為原料的企業則面臨生產成本大幅上升的壓力。
近年來,我國乳制品進口,特別是奶粉等干乳制品的進口量激增除可歸因于國民消費水平的提升外,國內乳制品的質量安全缺失也使得國人將目光鎖定洋奶粉。長期以來,我國乳制品加工業一直存在奶源散、收購亂、加工企業小這三大問題。盡管我國是世界第三大產奶國,但2014年全球乳制品企業前二十名僅伊利一家上榜。養奶牛機械化問題,擠奶程度低,衛生條件得不到保障,小而散的乳品加工企業沒有建設奶源基地的積極性,缺乏生鮮乳檢測機構、檢測設備,無序競爭的鮮奶收購市場則讓監管難以開展。比如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促使國內乳業企業將奶制品質量安全問題上升為企業生存的頭等大事。然而,該事件及后續頻發的乳制品安全問題不斷透支著國人對國產奶粉的信任。新西蘭乳業能夠在全球乳業中獨占鰲頭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其嚴格的質量監管體系,新西蘭政府在奶業生產過程中通過嚴格的管理與先進的檢測手段相結合,嚴格控制和保障乳制品質量安全,實行乳制品從農場到餐桌的一條龍管理。
通過對中新乳業貿易的現狀分析可以看出,中新乳業貿易中新西蘭具有絕對優勢,在未來一個時期內,我國凈進口的貿易狀況不會有較大變化,而作為乳制品生產和消費大國,如何提升乳業行業的國際競爭力,爭取在乳業行業的國際話語權是國內乳企在新貿易開放條件下面臨的重大挑戰。
作為國際乳業頭號強國,新西蘭乳業發展始終堅持動態的、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基于自身獨特地理優勢和養殖業成本低廉的優勢,新西蘭乳業著眼國際乳業市場,特別是在中高端乳制品上更是不斷創新,在微笑曲線上段獲得更高的產品附加值。反觀國內乳企,頻發的乳品安全事件反映出國內企業過于追求短期利益,忽視企業的長遠發展,單純依靠壓低成本的粗放型生產模式,在中高端乳制品創新上更是少有作為,過度透支企業的信譽和公眾信任。這種發展模式的最終結果是我國乳企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市場上喪失話語權和良好的國際形象。隨著國內市場也被新西蘭、澳大利亞等乳業強國的企業大舉入侵,國內企業的生存空間也逐步被蠶食。2015年,中新自由貿易協定已簽署了7個年頭,而我國與另一乳業強國澳大利亞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也進入實質性進展階段。與這兩國的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勢必會帶來更多的乳品進口。乳業貿易的激增將對國內乳企產生深遠影響,如不能未雨綢繆,轉變當前的乳業行業的傳統粗放的生產經營模式,我國乳企的生存將變得更加艱難。對此,筆者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作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長期以來我國以低廉的成本優勢長期處于微笑曲線低端,乳業生產亦是如此,國內乳業行業呈現出強生產力,弱增值力的態勢,“中國制造”在中高端乳制品中難覓蹤跡。對此,我們應充分借鑒國際乳業巨頭新西蘭的乳業發展經驗,精準定位國內外市場,提升我國乳制品企業的整體水平。生產方面,借鑒新西蘭乳業合作社的經營模式,實現牧場主、乳制品加工商、銷售組織等參與方權責明確、風險共擔的合作體系,扭轉國內目前小而散的生產局面。此外,在政府層面,各地方政府應充分借鑒新西蘭政府的管理經驗,提供養殖戶相關信息與服務。在加強國內生產環節管理的同時,我國乳企應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海外布局。當前,我國投資新西蘭乳業的處于起步階段,伊利、光明等國內大型的乳企的海外布局已經取得初步成效。隨著中新兩國貿易合作的深入,中國企業走出國門的積極性將進一步提升,應采取積極的財稅政策鼓勵國內企業投資新西蘭乳業。
隨著生產全球化一體化和貿易自由化的深入,全球乳制品的質量技術標準不斷提升且趨于更加標準化。國內乳業在經歷“三聚氰胺”等質量安全事件后對乳品的質量管理有所提升,總體質量狀況較好[3]。但由于之前頻發的乳品安全事件過度消費了國內居民的信心,因此,國內乳企應加強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建立健全既與國際接軌又適應我國國情的乳品質量控制體系。首先,中高端乳制品企業應在現行生產標準的基礎之上,制定更高的生產標準與國際通行標準接軌,并加強質量檢疫和貿易服務,生產標準和安全標準的管理體系建立的最終目的是促進我國大型乳企提升國際競爭力,生產出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滿足開拓國際市場和高端市場的需要。其次,由于我國的乳業經營小而散,且存在地區不平衡性,為滿足城鄉居民的普遍需求,地方政府應兼顧各地生產和消費的差異,嚴把質量關的前提下,對部分標準適度修正以便更適應地方居民的消費習慣,為地方乳品生產加工提供更為明確的方向,防止個別企業利用標準誤導來消費者和壟斷市場。最后,需加強輿論監督的管理。引導輿論的正確導向作用,做到信息及時公開,監督透明,促進國人對國內乳品的信心重塑。
新西蘭、澳大利亞等乳業強國在乳制品行業的出口上多有政府政策的扶持,提升我國乳制品的國際競爭力,為國內企業創造更為公平廣闊的競爭環境,我國要科學制定乳制品的對外貿易政策,提升貿易管理水平,營造良好的貿易外部環境,促進國內乳企迅速擴張國際市場,實現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在進行的中澳貿易談判中借鑒中新貿易協定簽訂后的成功經驗,關稅降低后,乳業強國企業大舉進入勢必會對國內企業產生負面沖擊,因此,可設立產業發展保護帶,運用市場的貿易保護政策。在遵守國際貿易準則的條件下,采取非關稅保護措施依法保護本國乳業發展[4]。此外,加大對國內乳企的產業投入,促進國內企業對中高端產品的開發,中央及地方相關部門可設立專項基金來保障乳制品的研發,實現我國乳制品生產和貿易的良性發展,不斷提升中國乳制品的國際競爭力。
[1]馬軍.中國奶粉企業將如何應對洋奶粉的侵蝕[J].現代商業,2011,(21).
[2]馮啟,張旭.2013年中國乳企的戰略布局與發展思路分析[J].乳品與人類,2013,(1).
[3]王檬檬.2014年中國乳業發展形式分析及預測[J].中國乳業,2014,(2).
[4]Xiao Fang Pei,Annuradha Tandon,Anton Alldrick,et al.The China melamine milk scandal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ood safety regulation[J].Food Policy,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