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 鵬,趙少波,張翠玲
(山西中醫學院體育部,山西太原030619)
從核心力量的定義上來說,可以認為核心是生物運動鏈的中間環節,根據人體結構特點,可以將胸部中部到大腿根部的區域看成是人體運動鏈的核心環節,因此,對運動員進行核心力量訓練十分重要.從競技健美操方面分析,競技健美操的表演,是運動員在音樂的伴奏下,在規定的時間內將完整的競技健美操動作呈現出來,全面、準確以及具有藝術性地完成一系列高難度、復雜的動作;競技健美操的競技過程對地面動作及空中動作的難度都有極高的要求,不管是地面動作還是空中動作,都與核心力量有著重要的聯系,在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訓練中,力量訓練采用核心力量訓練,對提升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核心力量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競技健美操的C組難度動作,將站立、騰空與地面上的動作穿插起來并在三維空間中相互轉換,既要求準確、快速、高效地完成相關難度動作,凸顯出動作的風格,又要求運動員在空中保持一個或多個造型,通過高難度的空中轉體來增加空間轉換的多樣性,創造出良好的視覺效果.這就需要運動員對自己的肢體更加自如地進行控制和協調,調整重心位置,在空中保持一定的姿勢,在規定的時間內,高效、高質量地完成相關的動作展示.核心力量訓練在競技健美操運動員C組難度動作完成質量的提升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核心力量訓練,不僅能提升運動員的自身平衡控制能力和協調能力,使其能在競技表演中保持身體姿勢,完美、高效地完成技術動作;而且能有效地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1].
近年來,隨著核心力量訓練在國內外體育各項目運動訓練中的廣泛應用,競技健美操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方法也開始初步應用于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力量訓練,因此,進一步系統性地、深入地研究核心力量訓練對競技健美操運動員 C組難度動作完成質量的影響迫在眉睫.本研究以更顯著地提高競技健美操運動員C組難度動作的完成質量為宗旨,將核心力量訓練引入競技健美操的專項力量訓練項目,并對核心力量訓練的方法和方式進行實踐驗證,以更加科學的核心力量訓練體系,達到顯著提高競技健美操運動員C組難度動作的完成質量的目的.
為了研究核心力量訓練對競技健美操運動員C組難度動作完成質量的影響,設計本次試驗.
從競技健美操運動員C組難度動作訓練現狀進行分析,可以將C組難度的訓練內容分為三個大的組成部分,這三個組成部分分別是(1)基礎訓練:基本姿態訓練、基礎力量訓練、運動耐力訓練、柔韌與協調訓練.(2)專項力量訓練:專項基礎力量訓練、專項力量訓練.(3)專項技術訓練:起跳技術訓練、控制基礎訓練、落地技術訓練.
根據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C組難度動作訓練內容,附加核心力量訓練,制定試驗內容.
1.2.1 試驗對象
選擇本地體育學院競技健美操運動員30名,作為本次試驗的對象,30名競技健美操運動員沒有運動損傷病史.
1.2.2 試驗方法
首先,確定核心力量的測定指標.確定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核心力量水平的衡量指標和核心力量訓練效果評定指標.在運動員體能訓練指導等相關資料的基礎上,最終將核心力量的的指標確定為4項:轉體仰臥起坐、俯臥背起、坐位下拉、蹬腿[2].這4項核心力量測定指標可以有效防止運動員不能正確地掌握動作,此4項指標的測定,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確定核心力量訓練結果的評價指標:根據C組難度動作的內容,選擇其中2個具有C組難度動作代表性的動作,作為本次試驗對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效果進行評價的指標:C組難度動作中的剪式變身跳轉180°落地成俯撐、C組難度動作中的轉體180°科薩克再轉180°成縱劈腿.
1.2.3 分組試驗
將本次研究中的30名競技健美操運動員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本次試驗中對照組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平均年齡為21.5±1.5歲,平均身高為177.5±4.6cm,平均體重為67.5±3.0kg.試驗組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平均年齡為20.5±1.5歲,平均身高為178.5±4.0cm,平均體重為68.5±3.2kg.試驗前對兩組運動員進行的核心穩定性、競技健美操C組難度動作的完成程度的測試,結果無顯著差異.
1.2.4 競技健美操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方案的制定
所有運動員進行為期8周的訓練,對照組在C組難度動作訓練的基礎上,進行傳統的力量訓練,試驗組運動員在C組難度動作訓練和傳統力量訓練的基礎上,附加核心力量訓練.訓練由簡單到復雜,可以分為2個階段的訓練:第一階段為基礎訓練階段,第二階段為鞏固提高階段.具體的核心力量訓練方案如下:
(1)試驗組1-3周的核心力量基礎訓練方案:每周星期一進行身體直線控制、臥式背肌伸展;星期三進行側面直線控制、屈髖仰臥提臀;星期五進行側臥異側肘腳支撐、腿臂交叉兩頭起.
每個項目訓練組數分別為5組,各項目每組之間的訓練時間(s)或次數(c)分別為:星期一進行身體直線控制項目訓練時間30~60s,臥式背肌伸展動作次數30~35c;星期三進行側面直線控制訓練時間30~60s,屈髖仰臥提臀動作次數15~20c;星期五進行側臥異側肘腳支撐訓練時間30~60s,腿臂交叉兩頭起動作次數15~20c;組間休閑時間為1min.
(2)試驗組4-8周核心力量訓練的鞏固提高階段訓練方案:每周星期一進行啞鈴伐木、弓步實心球提擺;星期三進行腿間傳遞實心體、前弓步持實心體轉體;星期五進行懸垂舉腿、杠鈴體前屈.
每個項目訓練組數分別為5組,各項目每組之間的訓練次數(c)分別為:星期一進行啞鈴伐木與弓步實心球提擺動作訓練次數分別為25c、25c;星期三進行腿間傳遞實心體與前弓步持實心體轉體動作訓練次數分別為30c、30c;星期五進行懸垂舉腿與杠鈴體前屈動作訓練次數分別為15c、10c;組間休閑時間為1min.
1.2.5 試驗結果測試
(1)穩定性測試.運用8點星形偏移對本次試驗中的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穩定性進行測試和評價.運動員站在8點星形圖中央,采用非支撐腿向8個方向進行原地伸出,對運動員的伸出遠度進行記錄,將記錄的數值和運動員的下肢長度進行比值求值,比值為此次運動員核心穩定性測試的評價結果.
(2)運動員的核心力量測定.分別測試運動員1分鐘完成轉體仰臥起坐的次數和1分鐘俯臥背起的次數,完成5次坐位下拉30kg的時間和5次蹬腿測試120kg所用的時間.
(3)競技健美操C組難度動作測試.針對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C組難度動作的測試,將本次試驗中的所有運動員打亂,避免評委在C組難度動作完成質量評價上具有偏向性.每個C組難度動作測試3次,取3次測定結果的平均值,作為運動員競技健美操C組難度動作完成質量的評價得分[3].
1.2.6 統計學分析
本次試驗中的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5.0進行分析處理,對兩組試驗對象的測定結果進行分析比較.
本次核心力量訓練對影響競技健美操運動員C組難度動作完成質量的試驗結果顯示,兩組運動員的穩定性和核心力量各項指標的測定結果有顯著的差異,實驗組運動員的穩定性和核心力量各項指標測定結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因此,核心力量訓練能有效提升競技健美操運動員C組難度動作的完成質量,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表1 兩組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穩定的試驗測試結果(m)

表2 兩組競技健美操運動員核心力量各種指標的試驗測定結果
從表1中的數據,可以得出,試驗組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穩定性優于對照組,從表2中的數據可以得出,試驗組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核心力量,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運動員各項指標測定結果,說明對競技健美操運動員實施核心力量訓練,可以提升其穩定性以及核心力量.可以幫助競技健美操運動員高質量地完成C組難度動作.綜合分析表明,核心力量訓練在提高競技健美操運動員C組難度動作完成質量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有助于提升運動員自身的素質、穩定性、核心力量等,需要在今后的力量訓練中,加強核心力量訓練.
[1]姜濤.競技健美操C組難度動作訓練方法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2]張碩.核心力量訓練對提高競技健美操運動員身體素質的試驗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3]向春玉,陽家鵬,楊文剛.核心力量訓練對提高競技健美操運動員C組難度動作完成質量的影響[J].體育學刊,2012,(5):1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