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芳
【摘要】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提高會計管理水平的需要。本文首先論述會計職業道德的概念、特點和內容,然后列舉我國會計職業道德缺失的現狀,進而分析會計職業道德缺失的原因,最后提出完善會計職業道德的幾點對策。
【關鍵詞】會計職業道德 誠信 現狀 原因 對策
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提高會計管理水平的需要。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獲取經濟利益的方式和手段逐漸增多,甚至出現非法獲取利益的情況。一系列會計舞弊和審計失敗的案例,將我國的會計職業道德問題一次次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嚴重影響了會計的公信力。加強我國會計職業道德建設迫在眉睫。
一、會計職業道德概述
職業道德是從業者在日常工作中開展工作應當遵守的行為規范,是對社會承擔的道德責任與義務。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工作者在辦理相關業務過程中應當樹立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的總和,具有自覺性和強制性、規范性和靈活性、程序性和時效性的特點。這些特點要求會計工作者既要遵守會計法律法規,提高個人的自覺能動性,又要加強自身的道德約束,按照會計核算程序進行核算,注重效率。
會計職業道德包括誠信、專業勝任能力和謹慎性、遵紀守法和嚴格監督、厲行節約和勤儉理財等四個方面。誠信是會計職業道德的基本特征,要求會計工作者將公眾利益擺在首要位置,講求公正和誠實;專業勝任能力要求會計工作者樹立終身學習愛的理念,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會計專業知識,謹慎性要求會計從業者在辦理業務時保持應有的謹慎,如實反映企業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遵紀守法、嚴格監督要求會計工作人員必須依據國家的財經法規和制度進行會計核算,對經濟活動進行事前監督、事中監督和事后監督,發現偏差及時矯正;厲行節約、勤儉理財要求會計人員從人、財、物等各方面降低成本,節約資金,注重培養勤儉節約的優秀品質。
二、會計職業道德缺失的現狀
(一)會計造假。在會計職業界,普遍存在弄虛作假現象
比如,隱瞞或者虛列收入,賬外設賬,隨意改變成本費用的確認,高估資產,虛擬資產大量滲透,將本應當歸屬于本期的收入提前或推后確認,隨意改變計量方法,會計科目混亂,業務處理不規范,隨意改變會計政策,甚至會計人員親自參與變造、偽造虛假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等資料,導致會計信息嚴重失真,會計假賬盛行。
(二)背離道德
當國家、公眾利益與企業利益沖突時,會計人員難以堅持準則,為違法違紀活動出謀劃策。此外,部分企業領導不顧法律和道德,強令、指使會計人員篡改數據、制造假賬,會計人員往往迫于各方壓力,做出違背職業道德之行為,參與弄虛作假。
(三)虛假審計
一些注冊會計師在執行審計業務時,不能嚴格執行職業道德準則,無法做到獨立、客觀、公正,明知被審計單位的會計報表存在重大錯報和故意造假行為,卻并不指出,喪失應有的職業道德,出具虛假的審計報告,充當被審計單位會計信息失真的保護傘。
三、會計職業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會計法律法規不健全
目前,我國的會計相關法律不健全,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不完善,限制了對違法會計行為的制約作用,在會計人員需要法律援助之時,不能提供充分的法律保護,從而挫傷了會計人員遵守職業道德的積極性。在實際中,當會計人員發現不合理不合法的行為時,較高的舉報成本阻止了會計人遵守職業道德的行為。舉報成為實力懸殊的較量,被舉報者資源豐富,舉報者往往處于劣勢的地位。雖然我國《會計法》明確規定,會計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提高業務素質,但是對于具體的實施細則卻缺乏相應的說明,降低了法律條款的操作性。對一些經濟違法案件,多數以罰代法,有事繳納罰金的數額遠低于實際得到的利益,使得違法人員沒有受到法律制裁,降低了法律的威懾力。
(二)不良的社會風氣
市場經濟的今天,拜金主義沖擊著各行各業人員的誠信心理,在此影響下,會計人員會產生從眾心理,從而使與群體中多數人保持一致,因為與群體保持一致才會被接納,否則會遭到厭惡和排擠。會計工作人員一旦受到從眾心理的影響,就很容易在失信的大環境下喪失個人的誠信。利益是導致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缺失的直接原因。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物質生產極大提高,物質財富急劇增加,道德教育的缺失使得道德觀念的發展遠遠落后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個人拜金主義逐漸滋生。金錢至上的現實侵蝕著人們的內心,考驗著個人的道德底線,使得多數會計人員選擇個人和企業利益第一,置國家利益于不顧。
(三)會計人員的從屬地位
當今社會,會計人員和企業領導之間是從屬關系,企業領導擁有任命和管理會計人員的權利。原則上會計人員是企業的員工也是會計的監督者,但是實際工作中,當單位領導授意會計人員做假賬時,83%的會計人員選擇服從。企業領導是最高管理層,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影響會計人員的選擇。如果會計人員沒有服從領導的意愿,則會面臨下崗的艱難處境,所以很多時候會計人員不得已而為之。事實上,會計人員做假賬,收益卻在領導身上,風險主要落在了會計人員身上,很明顯,會計人員的風險和收益是不對等的,但是,你不干自然有人干。會計人員的天然從屬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們會計職業道德的缺失,當嚴守道德底線的力量和違背道德迎合領導力量較量時,會計人員執行領導的命令逐漸成為主流。
(四)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落后
有研究表明,會計職業道德缺失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有直接關系。目前,我國的會計人員培養上,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在實踐中存在明顯缺陷,學校和企業在培養人才時往往僅注重某方面專業技能的培養,卻忽視對職業道德的教育。以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為例,我國高校開設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課程非常少。這樣,學生在校期間無法接受職業道德教育,無法形成正確的職業標準,將來工作以后就比較容易隨波逐流,輕易越過道德底線,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即使是開設職業道德教育的學校或企業,也只是采取傳統的集體灌輸式教學方式,將平時道德的學習等同于普通知識的學習,難以喚起學員的道德責任感。事實上,進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比較恰當的方式是大力宣傳先進事跡,合理引導會計人員的道德標準。
四、完善會計職業道德的對策
(一)完善會計法規體系
法律法規是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保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制經濟。會計法制作為社會主義法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完善是法制建設的需要,也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當前我國的會計法規在規范會計職業道德方面存在“空白地帶”,比如相關法律并未涉足會計舞弊,此外,還需要完善對違法行為的懲罰機制,所以必須首先完善會計法律法規。值得注意的是,當不能完全利用法律的強制作用時,應該借助道德加以影響;當道德無能為力時,可以利用法律制度的強制力推進實施,兩者有機結合有利于對會計職業道德進行規范。
(二)創建會計道德評價體系
會計職業道德評價一方面可以引導會計人員自我評價,另一方面能夠提升會計人員的思想道德修養。首先,需要建立具有可操作性、可量化的會計評級制度,并通過法律約束建立誠信檔案,從而推動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在利用會計道德體系評價會計工作者時,要重視相應的社會評價,當某種行為偏離正確的價值取向時,就會受到輿論譴責,從而起到弘揚正氣的作用。
(三)優化會計工作環境
鑒于會計人員所處的從屬地位,要求單位領導必須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接受社會監督。要增加會計工作的透明度,不僅向上級公開也要向群眾公開,發揮群眾的力量,讓職工群眾成為監督者,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在選聘人才時,任人唯賢,要將會計人員的品德放在首位,堅持德才兼備。
(四)重視職業道德教育
通過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將職業道德轉化為會計人員的思想和心得,用內化的意識指導、約束自身行為,提高道德水平。在校期間,學校應開設會計職業道德課程,使學生樹立誠信理念。對在崗的會計人員進行后續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其思想境界,抵制歪風邪氣。
參考文獻
[1]孫鐵軍.試析我國會計職業道德缺失的現狀及原因[J].商業經濟,2009(13).
[2]羅雯嘉.會計職業道德缺失現狀審視及對策探析[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2(18).
[3]馬浩顏.會計職業道德缺失原因及對策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4(16).
[4]王良金.我國會計職業道德缺失現狀及應對策略探討[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