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毅
【摘要】隨著近年來我國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政府、社會已開始對這一新生事物越發重視。然而,互聯網金融除具備傳統金融行業所存在的風險,同時還存在一些獨特風險。本文旨在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風險進行梳理,同時提出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防控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風險 防控措施
一、近年來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概況
中國銀行業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進入金融電子化時代,90年代,我國金融專用網絡體系獲得飛速發展。從9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正逐步邁入互聯網金融時代。近年來,我國新興了三種互聯網金融模式,分別是以支付寶為代表的互聯網支付模式,以人人貸為代表的融資模式和以余額寶為代表的理財模式。近期,百度和華夏基金合作的百發基金,更是以預期收益率高以及可隨時贖回,并且以百度的高知名度引起市場的高度關注。
在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之時,我們對這一新生事物應保持審慎的態度,雖然伴隨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互聯網金融是大勢所趨,但其仍具有一定的潛在風險。
二、互聯網金融的潛在風險
下面,本文將從互聯網理財和互聯網融資的角度去分析我國互聯網金融存在的潛在風險。
首先,互聯網金融存在與傳統金融類似的風險:
第一是信用違約風險?;ヂ摼W金融產品一般承諾的收益率較傳統理財產品要高,比如,余額寶的收益率一度高達6%,百度百發基金發行時承諾的收益率達到8%。這么高的收益率到期如何兌現是存在風險的。當前中國經濟正面臨下行風險,傳統產業普遍產能過剩。因此,我們不禁對其投資的標的資產產生質疑。
第二是期限錯配風險。期限錯配風險是指短期負債與長期資產期限的不匹配導致到期無法兌現預定的收益率的風險。有些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承諾即取即兌,那么既要做到隨時能夠被贖回,又要達到高收益率,這樣一來,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所面臨的流動性風險可見一斑。
第三是最后貸款人風險?;ヂ摼W金融產品由于沒有像發行傳統金融產品的商業銀行一樣,最終有央行作為其最后貸款人為其風險兜底,因此面臨較大的最后貸款人風險。
互聯網金融除存在與傳統金融相類似的風險以外,還存在一些其獨有的風險,現梳理如下:
第一是法律風險。當前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準入門檻較低,并且存在監管缺失的現象。而國家考慮到金融穩定與防范金融風險,在互聯網金融經歷粗獷式發展階段之后,必然會出臺一些相關的監管法律或行政條例,對互聯網金融行業進行規范。因此,已經發展起來的一些互聯網金融企業有可能就會游離于合法與非法之間。當前的互聯網金融行業魚龍混雜,有些企業或個人可能通過互聯網金融渠道進行非法集資。那么如何在這么多互聯網金融企業中進行甄別,是下一階段我國金融監管部門應努力的方向,同時也為諸多的互聯網金融企業以警醒。
第二是個人信息被泄露濫用的風險。由于互聯網金融企業是通過數據分析來作為信用評級的依據,例如阿里金融就是通過其淘寶用戶的交易記錄來獲取數據,并通過分析獲取信用評級,那么這種獲取信用評級的方法是否可靠,是否能夠真正客觀的反映其信用狀況有待商榷。同時,這種通過大量線上交易來獲取數據的方式可能存在個人或企業信息泄露的風險,那么,對于信息泄露的防范將在某種程度上考驗互聯網金融企業能否長期健康發展。
第三是信息透明度問題。由于最終借款人與互聯網金融企業存在某種程度上的信息不對稱,最終借款人究竟將借款用在何處,最終借款人提供的資料的真實性究竟如何驗證,如何對此種風險進行防控,這都是互聯網金融企業在發展道路上面對的重大課題。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的P2P公司普遍存在風險防控團隊缺失的現象。那么一旦這種信息的不透明發展到一定程度將會給一個互聯網金融企業帶來滅頂之災。
第四是技術風險。傳統的商業銀行的通信網絡是較為獨立的,就像我國鐵路專用的通信網絡一樣,其在考慮通信流暢性的同時更加關注安全性。而互聯網金融的通信網絡是基于公共的開放性通信網絡,其遵循TCP/IP協議,而其安全性較差,公共網的加密技術與密鑰的管理也被證實是不太完善的。因此,與傳統金融相比,互聯網金融企業更易受到計算機病毒與黑客的攻擊,一旦其系統遭受侵害而癱瘓,或造成數據丟失,那么將給互聯網金融企業帶來極為嚴重的后果。
那么,面臨如此之多風險的互聯網金融行業,是否就不應該讓其發展壯大了呢?當然不是。有關各方應想方設法在對其風險進行防控和管理的基礎上保護這一偉大的金融創新,使其能夠穩步、可持續發展。
三、對于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管理與協調
本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加以管理與防控:
第一是法律風險管理。法律風險管理首先要求立法機關切實從保護與規范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角度出發,充分考慮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特點,制定符合其特點并與我國市場與法制環境相適應的法律,來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設立一個權責分明、法理明確的規則框架。其次是要求金融監管部門切實履行職責,按照規則框架來實施監管。最后是互聯網企業在其經營過程中也應充分學習新的法律、規范,從而規避其所面臨的法律風險。
第二是業務操作風險管理。互聯網金融的一大風險是由于其存在較大程度的信息不對稱以及信息不透明造成的。因此,在構建互聯網金融風險的防控體系時應充分考慮如何加大信息披露的程度與力度,如何構建客觀的個人與企業的信譽體系并加強對信息的保密措施,加大對于互聯網金融的操作規程與流程的宣傳力度,盡可能的將業務操作風險降到最低,使互聯網金融交易市場成為一個相互信任的交易市場。
第三是技術風險管理?;ヂ摼W金融是互聯網技術與金融的結合,其健康發展必然要基于計算機網絡技術與通信技術的發展。因此,應從技術角度入手防控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首先,應著力建設互聯網金融防火墻,防范計算機病毒對其系統的侵害。其次,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硬件和軟件系統多從國外引進,缺乏自主知識產權,這樣就有可能發生由于技術選擇失誤而導致的系統紊亂,從而給企業帶來損失,因此,應大力發展我國對于互聯網金融系統軟硬件的自主研發與制造能力,逐步擺脫國外技術的制約,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防范技術風險的發生。
任何的新生事物都要經歷由渺小到壯大的過程,在不斷的修正中逐漸完善與成熟?;ヂ摼W金融也是一樣。這一將傳統金融與現代通信網絡科技的融合雖然還存在諸多風險與不穩定因素,但是它代表了金融市場的一股新生力量,一個新的方向。這一金融創新一定會在良性的約束條件下發揮它的效用,為市場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郭陽.中國P2P小額貸款發展現狀研究[J].上海金融,2011(12).
[2]謝金樓.我國小額貸款公司的特點-問題及對策研究[J] .河南社會科學,2012(8).
[3]張巧麗.我國小額貸款公司發展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3(14).
[4]葉盛,嚴露.關于阿里金融小額貸款模式的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3(5).
[5]謝平.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R].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課題,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