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霞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為了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要求,2014年6月,北京市教委打破高校和小學關門辦學的“高墻”,在全國首創一項動員高校、社會力量參與小學體育、美育特色發展工作的“高參小”項目,以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北京市教委通過遴選中國戲曲學院、北京聯合大學等20余所高校參與“高參小”項目,與東城、西城、海淀、朝陽、昌平、豐臺等多個區縣教委簽署合作協議,結對共建140余所小學。目前,結對共建的大學和小學在融合教學、課外活動和互動教研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北京聯合大學作為這項工作的積極參與者,在項目開始之初,就召開主題為“統籌優質教學資源,構建良好運行機制—北京聯合大學支持北京市小學開展學校特色發展項目(即手牽手項目)”的推進會,決定推進項目有序高效開展。此項工作由師范學院牽頭,相關學院全力配合,與7所小學開展有效合作,針對小學需求開展教學實踐,支持各小學特色發展,同時從中探索出卓越師范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學生實踐教學體系,不斷摸索教育教學共同育人規律。
一、支持小學特色建設的教學實踐
一年多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全面落實高等學校支持北京市中小學特色發展工程,全方位、多樣化和深層次地推進7所小學的體育和美育工作,全力支持他們的特色建設。
首先,對各個小學進行認真分析,了解他們的不同需求,進行規劃,形成校園文化品位。例如,針對朝陽區黃胄藝術實驗小學的藝術特點,選派優質師資,對美術類的國畫課程進行重點打造,通過重點教學、專項培訓、請名師交流指導、開展教學觀摩和學生作品展示等一系列教學實踐,該校國畫課程漸入佳境,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學校藝術設計系教師和學校教師也很欣喜,在2015年6月的成果展演中,大部分參展的國畫作品是黃胄小學學生的,這是在我們專業教師和學生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的,已收到很好的效果,得到小學教師、家長和社會的一致好評。
其次,將各小學的體育美育、校本課程和藝術展演等深度融合,拓寬小學教學渠道和內容。一般情況下,受學校條件所限,小學校本課程相對單一。在支持小學特色教育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充分利用高校教學優勢,把小學體育美育和校本課程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積極參與藝術展演等活動,加以宣傳和提升。各個小學領導紛紛表示,這項工作既豐富了校本課程,又使小學生得到高水平的體育美育教育,并在文藝展演中取得很好的成績,提升學校的社會知名度,是小學、學生、家長和高校的“多贏”戰略。
最后,進行一年的教學工作試點后,進一步加強教學研究,規范課程體系。2015年6月,通過對前段教學工作的認真總結和教學論證,我們果斷減掉教學實踐中不受歡迎和效果不好的一些課程,將針對各小學的課程規范成7大類(體育類、音樂類、舞蹈類、科技類、美術類、心理類和國學類)25門課。每類課程都有2~8門課程供小學選擇,教學形式包括自然班授課和社團兩種。各小學可按照需求和條件與我們協商選定課程,統一排定課表,認真按照課表進行教學。本學期,我們每周會組織各專業優秀教師和師范學生300余人次,進行約120門次的課程及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特色課程達5 000多課時,認真做好小學生的體育美育教學工作。同時,我們即將出版“高參小”系列教材11本,不斷鞏固教學成果。
二、探索基礎教育卓越師資培養規律
卓越師資是黨和政府對教育事業發展的要求,是廣大人民的期盼,在“高參小”項目運作的過程中,我們深深體會到:高校與小學形成合力,即聯合育人機制,一方面對這7所小學來說,高校教師和師范學生認真教學,可促進學生身心發展,提高他們的體育美育素養。在這個深入教學一線的實踐環節,我們將鍛煉和培養一大批具有扎實專業理論基礎知識、教育教學實踐技能和掌握新形勢下基礎教育規律的卓越師范人才,因此,我們要在這項工作中善于學習和總結,不斷探索基礎教育卓越師資培養的規律,總結提升。
第一,探索師范學生專業成長和行業實踐的培養規律。在“高參小”項目運作的過程中,通過大量的一線教學實踐,引導師范學生總結和思考,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針對基礎教育現狀,改進教學方法,研發教學課程等。第二,與師范學生的教育教學實習密切結合。目前,我們已經形成聯合培養方式,各小學積極支持和配合師范學生的實習,幫助并配備指導教師,協助我們做好教育教學實習工作,今后會面向更多層面進行研發。第三,加強對高校教師和師范學生的培訓,如熱愛和敬業教育、專業理論培訓、師德師風教育、教學教法培訓、基礎教育創新思維等。同時,將這些培訓惠及小學教師身上,讓他們和我們共同提高。在培訓中,努力更新培訓方式,不斷探索基礎教育卓越師資培養規律。
(作者單位:北京聯合大學師范學院)
(責任編輯:孫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