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楠
中國教師:今年廣東從化中學已建校
89年,您自2005年出任校長至今已經有十個年頭了,您是如何把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到現代化的教學當中的呢?
邱榕基:學校非常注重把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與開創現代教育相結合,在教學管理工作中,我們提出了“三大特色構想”,一是確立以孔子“仁愛”精神作為教學的靈魂。在教學工作中,老師對學生要充滿愛,離開了愛,無論他的教學能力達到什么水平,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一位優秀教師首先應該是一位學生喜歡的教師。學生對老師也要充滿愛,離開了愛,就缺乏了學習的動力。大部分學生都是愛老師才會愛他的學科。教學活動要保持生動活潑,在師生之間建立和諧融洽、友好平等的關系,相互啟發,“教學相長”。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孔子教學管理思想中的民主成分。
二是在教學上實施“目標引領,活學巧用”的高效課堂模式,倡導“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和“學、思、行結合”的教學原則。我們認真學習和領會孔子的啟發式教育思想,在“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和“依本、質疑、合作、共進”的教學理念引領下,確立“目標引領,活學巧用”課堂教學模式,其核心在于:學生是一切學習活動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皆應圍繞學生的學而展開。“目標引領”就是制定合適的、高效的課堂教學目標,實施目標教學;“活學”就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方法的有效運用;“巧用”就是實踐、鞏固、反思、提升的過程。“目標引領,活學巧用”這一模式的實施,目的是為了實現課堂的高效率、高效益和高效果,使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量、接收知識的信息量和有效訓練量最
大化。
三是挖掘和塑造校園孔子文化的教學資源。我校有孔圣殿、明倫堂、民俗博物館等歷史建筑,也有學宮廣場、杏壇講學廳、東西方文化長廊、翠廊、觀川亭、校友亭、知書亭、狀元路、榕園等場所,利用這些建筑和場所,我們建立了富有儒學特色的美術展示工作室、音樂欣賞工作室、歷史博覽工作室、政治明倫工作室等,還在校園走廊上鐫刻了論語經典、名人名言等,努力使“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充分利用每一塊空間,整個校園就是一本活教材、一個大課堂,處處體現出儒家文化的神韻,處處彰顯著傳統文化的魅力。
通過選擇和設計活動平臺,讓學生參與活動,獲得多重感官上的直覺感受,通過學生自身的情感體驗提高對事物的認識,促進學生“與自我發展和諧、與自然生態和諧、與社會發展和諧”。學校抓住教育改革的機遇,積極開展探索,結合學校歷史和發展現狀,充分利用學校獨有的豐富的儒家文化資源,提出“傳承孔子文化,培育現代君子”的特色學校建設方向。學校圍繞環境建設、制度建設、校園精神培育、活動課程建設、師生行為規范等重點,科學籌劃制定了符合學校實際、科學合理的從化中學特色學校建設實施方案。
中國教師:習近平總書記去年提出要做
“四有”好老師,其中就提到了“做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這正是您踐行多年的教育理念,請談談您對“仁愛”的理解?如何才能成為有“仁愛”之心的好老
師呢?
邱榕基: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做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心懷有“仁”,人有“愛”,這是教師職業性質決定的,沒有“仁愛”就沒有教育。教師的先賢楷模—孔子,他的思想體系是以“仁”為核心的,“仁”即仁愛,也是孔子思想的理論基石。孔子說“仁者,人也。”在他來看,“仁”是人的本質,人之所以為人,其本質在于“仁”。孔子的“仁愛”思想在康梁變法時期甚至被推崇為教義,讓儒學賦有宗教色彩,被稱之為儒教。它與西方宗教所推崇的泛愛、寬恕、行善等是相生的。在我看來,“仁愛”思想還具有廣泛的現實意義,它可以培養人良好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可以調和人際關系,使之敬畏自然,與天、地、萬物和諧共生。
儒家仁愛思想為世界文明尤其是亞洲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全球化的新時代,儒家仁愛思想對人類社會的進步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仁愛既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和首要價值,也是中華文化的最高道德原則和人格理想。仁愛之士普遍具有一種偉大的擔當精神。中華民族就是在這種大愛大德精神中成長、繁榮、生生不息。
那么,如何才能成為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呢?要具備以下六點:第一,物我兩忘的師德修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第二,為國育人的教育擔當。教師的天職是為國家的富強、民族的興旺而孜孜不倦地培養人才。第三,愛生如子的教育情懷。“愛眾”如“愛親”,學生的喜、怒、哀、樂都牽動著老師的心,用大愛去呵護、去雕琢。第四,精益求精的專業素養。專業精湛的老師會讓學生佩服。第五,博學多才的職業追求。博聞強記、見多識廣、專業外的知識豐富才能受學生追捧。第六,靈活多變的教育智慧。教育有方,注重技巧,能因材施教讓學生折服。
中國教師:改革創新是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您提出的“培養現代君子”無疑是一種創新,請您談談您對“現代君子”的理解及具體做法。
邱榕基:君子的內涵十分豐富,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其時代的追求。對于“君子”這一詞語,孔子在《論語》當中就多次提到。所謂君子,就是指人格高尚之人,指具有較高道德修養和人格魅力的人。“現代君子”的提出,是“君子”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的需要,除了具備君子“仁愛”這一核心要義和較高的道德修養、人格魅力外,“現代君子”比古代君子有著更高的要求,它包括人文素養、合作精神、創新精神、責任擔當、愛國情懷等,換言之,就是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求“仁”路上的現代優秀人才。
首先,利用孔子文化元素,發揮環境的德育功能。我們依托孔子文化元素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努力做到“讓環境說話”,發揮校園文化環境的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重點加強了孔圣殿、明倫堂、文化長廊的建設。學校充分挖掘孔圣殿這一歷史文化資源,把孔圣殿廣場作為學校的傳統文化和德育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孔圣殿、明倫堂和學宮廣場開展體驗活動,如每年9月28日,在學宮廣場舉行由家長和社會各界人士參加的新生祭拜孔子誕辰活動,場面肅穆,接受孔子文化的洗禮,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充滿孔子文化氛圍的背景之下耳濡目染,更容易受到孔子思想的
熏陶。
其次,德育內容序列化。我校結合學校豐富的校園文化優勢,明確了“傳承孔子文化,培育現代君子”的特色學校建設目標。學校德育工作依據學校工作規律,緊緊圍繞學校的教育理想打造“培育現代君子”的德育特色,逐步形成了特色鮮明、主題突出的德育序列活動。目前,我校德育序列活動從內容到形式主要有兩個序列:一是以年級為序列,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和生理發展規律,提出各學段的德育目標,形成德育內容特色。二是以學月為序列,明確每個學月的德育主題,結合年級特點,開展德育體驗活動。兩個序列,交叉并行,互為補充。
中國教師:自2013年年初貴校與北京師范大學合作辦學以來,已有近三年的時間了,您選擇對外合作辦學的初衷是什么?與之前相比,學校在哪些方面取得了突出的進展?
邱榕基: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培訓中心2013年1月對我校進行了教育教學評估,在此基礎上,我校與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培訓中心正式簽訂了教育支持合作協議,確定了具體的合作事項,制定了教育支持方案,并授予我校“北京師范大學基礎教育實驗學校”的稱號。
合作的初衷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引進北師大高端的辦學理念和思想,改進學生的學和老師的教,將從中打造成一所具有鮮明的孔子文化特色,在社會上有較高辦學水準、較強輻射作用的高質量廣州名校。
與三年前相比,我們主要在三方面有了較大提升:一是教學質量的提升,高考成績提升明顯,特別是2014年和2015年的高考成績,高分率、重點上線率進步很快,2015年高考最高分672分,重點上線率達25.4%,為歷年來最高,各項高水平競賽成績有所突破,如全國數理化競賽獲省二等獎、三等獎人數提升很快;二是教師的教法和學生學法有了較大改變,通過北師大專家親自指導、培訓,老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方法更加貼近現代化,多媒體技術與教學的整合更加嫻熟,實驗班的辦學方法進一步優化,特別是文科實驗班的學生學法、教師的教法都突破了傳統灌輸式的束縛,學生的人文素養提升很快,知識面得到更大拓展;三是校園文化建設更趨完善,學校提出了“傳承孔子文化,培育現代君子”這一特色辦學思想,通過了義務教育特色學校評估和普通高中特色課程學校評估。
中國教師: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您是如何借用校內五百多年歷史的孔廟,培育學生既有傳統素養又具有時代品質的健康人格的?
邱榕基:從化中學辦學歷史悠久,兩棵兩百余年的古榕樹和明清學宮建筑群是學校最重要的文化標識。此外,學校的樹門、東西方文化長廊、學宮廣場、榕園、觀川亭、知書亭、敬師亭、校友亭、合一亭、君子亭、學宮道、明倫道、狀元小徑、杏壇講學廳各具特色,我們打造的是一個整體的校園傳統文化,每個建筑、每個名稱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每個角落都散發出濃濃的文化氣息。
首先,科研引領,把孔子“仁”文化與現代教育理念相結合,逐漸形成學校辦學基本理念。作為一所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的羊城名校,堅持以育人為根本,以鑄就民族之魂為核心,恪守“嚴、勤、實、活”的校訓,秉承“團結、向上、艱苦、認真”的校風,明確了“傳承孔子文化,培育現代君子”的辦學特色,確立了“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形成了“篤厚務實、奮發有為”的“從中人”精神。這些理念不斷完善和發展,目前已經成為從中師生的共同追求。
其次,豐富的校本教材和嚴謹的課程設置。在課程設置上,我們針對不同的年級特點,形成年級目標序列,使學習更有針對性和層次性,循序漸進,以便更好地配合學校的教育活動。每個學期,我們都會做好詳細的活動計劃,每個年級根據自己年級的主題確定具體的措施和活動,把課程落到實處。
最后,利用學宮開展多種活動,接受傳統文化熏陶。擁有從化的學宮(文廟)建筑群,是我們學校弘揚孔子“仁”文化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也利用它開展了很多的活動,如祭孔活動。每年9月28日,我們都在學宮廣場舉行家長和社會各界人士參加的隆重的紀念孔子誕辰祭拜活動。家長與孩子一起誦讀儒家經典,祭拜孔子,同時感恩社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大家一起感受“君子之道”,彰顯“君子之風”。場面肅穆,大家一起接受孔子文化的洗禮。除此之外,還有新春拜年活動、校友開放日活動、多種形式的親子活動和主題班會,還會組建家庭教育講師團,開設家庭教育講壇。
中國教師:今年8月在芬蘭召開的世界校長大會上,您曾提到要把“利用傳統文化服務于人格品質養成”的思想推向世界,請您對未來的從化中學做一個規劃。
邱榕基:芬蘭的教育水平是被世界公認一流的。在今年8月我參加了由中國駐芬蘭使館策劃、芬中教育協會組織的校長培訓活動,還先后拜訪了赫爾辛基市政府、佩雷市政府、拉普蘭市政府、羅瓦涅米市政府領導,與他們的校長、教師代表進行座談,到了坦佩雷市中學、拉普蘭大學附屬教師培訓學校和北極FICEA學生訓練營等地參觀訪問。芬蘭政府對教育的大量投入、校長教師的敬業精神、家長的積極配合、教學形式的靈活性、校園生活的豐富多彩、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等,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開放、合作、探究及尊重學生,給學生最大成長空間是芬蘭教育最大的亮點,鑄就了芬蘭贏得世界最好教育的美譽。
一路走來,更堅定了學校今后培育現代君子的辦學方向。培育人才是一個長久的工作,培育“現代君子”也是如此。要有矢志不移、堅韌不拔的精神,也要有水到渠成、靜待花開的胸懷。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們將在原來的基礎上做得更好:一是繼續抓好重點課題建設,以課題研究推進學校發展。前年,廣州市教育局和從化區教育局已經把我們“傳承孔子文化,培育現代君子”這一課題列入重點課題,給予資金上支持。我們將組織老師積極探究,加快推進。二是進一步開設特色課程,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創設更多的平臺和機會,讓學生參與活動和展示才華,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更健康發展。三是進一步完善校園環境,盡早把學校新博物館和學生活動中心建設起來,增加學生的活動
空間。
(責任編輯:胡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