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治存
我是一位來自云南省騰沖縣的山村教師。2012年5月,我有幸被“移動教育資源與培訓中心項目”聘為縣級導師。當沿著崎嶇的山路,走進山谷,來到中緬邊境的燒灰壩、棋盤石兩所小學時,我被震撼了。面對高聳入云的大山,恍如隔世的語言,我突然感到自己在教育方面的淺薄和無知,過去竟然不知道自己生活的這塊土地上還有這樣的地方。從那天開始,我的心時時牽掛著這群學生。近三年的時間里,我以課堂教學展示、專題講座等方式,和當地教師交流探討,給學生們上課,尋求最好的方法幫助這些學生。平凡的付出,既蕩滌著自己的心靈,也留下了點滴的
收獲。
感觸最深的是在2012年10月12日。那天,我在騰沖縣移動教育資源與培訓中心項目組老師的帶領下,來到滇灘鎮水城完小,為水城完小三年級的傈僳族學生上一節習作課。通過初步交談,我了解到這個班有21名學生,全都是傈僳族。他們在家幾乎沒有說漢語的環境,平時連漢語都說不通順。今天我卻要帶領這些學生完成習作,難度可想而知。
上課的地點在學校的多媒體教室。學生們早早地就來到教室外的過道上。可能是教室變了,上課的教師也變了,他們感到很陌生,躲躲閃閃不愿進多媒體教室。我當時只顧低頭做準備,也沒和他們打招呼。后來我走出教室告訴他們可以進來了,說了好多遍,他們才躡手躡腳地走進來。在教師們的幫助下,他們終于找到座位坐好。我面帶笑容,大聲說:“同學們好!”可并沒有得到回應,只是看到幾個學生靦腆地笑著。還有一部分同學無動于衷,只是看著我,氣氛很僵。我再喊:“同學們好!”還是老樣子,這時坐在后邊聽課的校長不知用傈僳話說了一句什么,學生立刻大聲說:“畫畫!”我一愣,不明白,但是想起了以前自己在傣族地區教書時遇到的類似情節,我估計他們也是在說一句問候語。于是我立刻說:“同學們畫畫!”說完我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想著肯定沒有說對,我便有些害羞地看著他們,然后真誠地慢慢地說:“請你們教教我好嗎?”學生聽懂了我說的這句話。聽到老師想學他們的語言,學生臉上的表情一下子就有了變化,教室里開始活躍起來。他們一次次大聲說出來,試圖教會我。我雖然學得很認真,卻依然沒有說對。我接著說,現在你們用漢語跟老師問好,好嗎?學生們脫口而出:“老師您好!”我大聲回應:“同學們好!看來還是同學們比老師能干,你們學漢語很容易,而我卻怎么也學不會傈僳族話。我現在是你們的老師,你們現在也是我的老師,我們一起相互學習好嗎?”學生的臉上露出了一絲得意,變得大方、自信了許多。
開始上課了,我所執教的內容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習作3》。這份教案曾在我們學校三年級進行試驗教學,學生基本上能按我的預設順利完成習作。估計傈僳族學生的詞句積累應該很貧乏,所以我課前特意做足了準備,從剛剛學過的課文中摘下一些句段,設計一些句式,以便教學中備用,想來應該是沒問題了。出乎意料的是,這次課上下來,我再也沒有了以往的滔滔不絕,再也沒有了平時的興奮與激動。在課堂上,盡管我一字一句,力求做到吐字清晰,語速適中,以適應學生。自認為交代得很清楚了,可是沒想到,我跟這個學生說著,其他學生全都把自己寫的擦去了。就這樣,寫了擦,擦了寫,我幾乎無法進行下去。我覺得在教學中自己是那么的無奈,甚至是一種無能,情緒一直很低落,眼淚一直在打轉。盡管教師們給我很高的評價,但是我明白,面對這些學生,雖然我不時調整教學預設,不斷變換方法,精彩的可能只是我對教學流程的設計,學生的表現卻了無精彩。這充分暴露了我在對該地區學生的教學上依然還是一片空白,甚至是非常無知。
回來后,我沒有灰心,認真回顧自己的教學,在各級專家的培訓指導下,認真研究民族地區學生的學習特點,了解他們的心理,如壓力大、對漢語的陌生、對教師的信任與接納程度等。我及時調整方法,在教學中適時給他們釋放壓力的機會,用一些肢體語言,調動學生的興趣。分析利弊得失后,2013年12月1日,在騰沖縣兒童基金會民族教育項目全縣的總結會上,我再次為學生執教,依然是一節習作課。不同的是我丟棄了現成的教材內容,從傈僳族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選擇他們經常玩的吹泡泡游戲作為教學內容。去的時候我給全班學生買了習作本子,并提前向懂傈僳話的朋友們學習了傈僳話,主動用傈僳話向他們問好,還為他們買了城里孩子的玩具。在游戲中,我鼓勵學生邊玩邊學,時不時發些文具做獎勵。幾次下來,他們還真的能寫一些簡單的習作了。終于我在民族地區的教學試驗得到了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廣泛好評。致力于邊遠地區民族教育研究的北京師范大學的一名在讀博士生,聽完我的課后評價說:“給學生一個語言支架的方法,幫助孩子學習,很有價值,值得推廣。”這個評價,我覺得是我獲得的最高的榮譽。最重要的是,我和他們結下了很深的情誼,每次我去,那些從不說話的學生,都會從他們的口袋里掏出一顆糖悄悄塞進我的手里。冰被融化,僵局打破,我以愛真誠相伴,在幫助山里學生實現夢想的過程中,把愛的接力棒傳遞了下去。
短暫的教學過程,讓我體會到人生可以沒有很多東西,卻唯獨不能沒有追求。追求什么呢?功名利祿不過是過眼云煙,你爭我奪更是可笑之舉。在這物欲橫流的喧囂與繁雜中,浮躁、功利沖擊著人們,學校也不可避免地受其影響,對比之下教師這一職業顯得清苦與艱辛。每天奔波忙碌,有時我也會出現職業倦怠,前進的步伐也會遲緩。騰沖縣移動教育資源與培訓中心項目組的老師們,全心全意地將對孩子的細心呵護送到民族地區孩子的心坎里。教師對學生應當有愛與責任。在這份愛的感召下,如今的我已從盲目逐漸走向平穩,尤其是心靈深處無法割舍的對山區孩子那份沉甸甸的愛與責任。每當走進大山深處的學校,面對常年堅守的教師、天真活潑的孩子,我的心就會激蕩起來。成長的不僅是孩子,還有我心底那份真實的感動:孩子的變化,讓我感受到自己人生的意義;在他們期盼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一種神圣,找到工作的動力。在與孩子心靈碰撞的震憾中,我感受著孩子美好的情感與純凈的心靈,也感受著那份特殊的幸福與快樂,而這份在奉獻與付出中營造的幸福也才會那么真實與持久。
忙碌也充實,辛苦也快樂,我愿意投身山區的教育事業,在傳播愛的征程中奉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單位:云南保山市騰沖縣騰越三完小)
(責任編輯:任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