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艷平 馬松超 秦麗平
摘 要: 在國防軍隊改革和大學建設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結合軍隊院校青年教員培養實際,探討青年教員培養存在的問題,嘗試把職業認同、發展、能力三者凝為一體,建立青年教員職業化培養理念和培養路徑,并在方法論意義上提出建議措施。
關鍵詞: 青年教員 培養 職業 理念 路徑
習近平主席在北京師范大學考察時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戰略高度來認識教師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把加強教師隊伍作為基礎工作來抓。青年教員是學校的未來,是事業的希望[1]。軍隊院校作為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和信息技術創新的重要基地,培養造就一支優秀的高素質高水平青年教員隊伍,對整體提高優化師資力量和教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軍隊院校青年教員培養現狀
青年教員培養關系著軍隊院校長遠建設發展,關系著新型軍事人才質量。我軍許多院校從大學建設發展的戰略高度,根據青年教員的發展需要和學校自身特點制定了一些具體方案和措施,以促進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例如,一些院校制定了《青年骨干教員遴選和培養辦法》、《青年教員崗前培訓規定》等制度規定,扶持青年教員送學培訓,設立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青年專項課題,建立青年教員導師制,開展青年骨干教員遴選培養、組織青年教員講課比賽、青年教員教學崗位練兵活動等一系列有力舉措,取得了一定成效。為全面了解青年教員培養現狀,筆者通過與教學單位部分青年教員進行座談,對反饋信息進行了梳理分析,發現青年教員培養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職業發展規劃不清晰、知識更新渠道不廣、進修培訓機會較少、教學技能運用不好、了解一線部隊不多等,其中文職人員還存在職業認同感較低的問題。這些問題既涉及主觀思想方面,如發展預期、職業認同,又涉及客觀環境方面,如機遇平臺、制度機制。綜上所述,青年教員培養尚“在路上”,因此,緊緊圍繞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要求,深入貫徹房總長“兩個靠攏”的指示精神,樹立適應新軍事變革、支持軍隊院校教育轉型的青年教員培養理念,建立符合軍隊院校實際、具有軍隊院校特色的青年教員培養路徑,將是軍隊院校今后下大氣力建設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基礎性重點工程。
二、軍隊院校青年教員培養理念設計
青年教員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高站位、發展性的理念指引才能少走彎路,凸顯成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國防和軍隊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探索建立軍官職業化制度,在這一背景下,要從職業的角度審視現有青年教員培養機制,設計未來青年教員培養理念。
(一)強化青年教員職業認同
教師職業認同是指教師發自內心地接受自己從事的職業,認識它有價值、有意義,對之充滿信心和情感,自覺把職業規范內化到教師的行為中,使自己所承擔的職業角色與社會發展對該職業的期望達成一致,并從中找到樂趣的一種過程和一種狀態[2]。教員職業是最神圣的職業。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教員往往受到外部利益誘惑,政策調整,崗位轉換,缺乏對學員的感情等因素影響,心思和精力不能全部放在教學上。青年教員群體具有年齡小、上進心強、從教時間短等特點,相比較老教員更易受到這些方面的影響。在調研座談中,有的想趁年輕提前轉業或辭職,到外面闖一闖,這在從事專業技術教學的青年教員中尤其突出;上進心強的千方百計地花心思脫離基層教學一線到機關工作,盡管路子相對較窄,但仍有希望;從教時間短的青年教員剛結束學員(生)時代,對學員中存在的各種負面問題了解得相對較多,在工作中往往懷著“矯正錯誤”的思想把學員作為教育對象,而不是真心關心關愛學員,特別是考慮到學員畢業后也許不會再見面的畢業分流體制,覺得沒必要投入感情。這些想法都影響著青年教員的職業認同。因此,設計青年教員培養理念,要把職業認同放在首位,讓青年教員熱愛和忠誠教員崗位,安心本職,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教學上。
(二)明晰青年教員職業發展
高校教師發展是所有在職大學教師,通過各種途徑、方式的理論學習和實踐,使自己各方面的水平持續提高,不斷完善的過程[3]。青年教員的職業發展能否順利,與是否制定了科學合理且有針對性地發展規劃有直接關系。許多軍隊院校的青年教員不了解職業發展,缺乏基于職業生涯的統籌設計,職業發展內驅動力不足,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受所擔任課程教學任務性質的影響,缺乏專業發展空間和資源的青年教員,缺乏職業發展預期,從事基礎課教學的青年教員此方面較明顯;二是受轉業政策變動影響,職業發展前景不明朗,擔心人到中年存在何去何從的問題,缺乏長遠職業規劃的主動意識;三是受現有體制束縛,青年教員發展空間不足,變“主動求,求不得”為“等、靠”,把自身的職業發展寄希望于學校的幫助和支持上。座談中大多數青年教員認為自身發展中存在的最嚴重的問題是大學缺乏相應的政策支持;四是受“重業務輕育人”考核機制的影響,除了少部分青年教員得到較好發展機會而動力十足外,大部分青年教員易陷入迷茫狀態,自我發展動力不足。職業發展是職業認同的延伸和鞏固,青年教員職業發展理念要實現均衡式發展,必須在體制調整、政策導向、評價激勵方面,有效促進占大多數的“中間階層”的青年教員的職業發展,有利于整個青年教員隊伍的結構穩定和能力提升。
(三)提高青年教員職業能力
提升青年教員職業能力是當前青年教員培養的基本著眼點,目的在于采取相應有效的措施,快速提升青年教員教學、科研等業務能力。一些院校在提高青年教員職業能力方面方法相對單一、措施不成體系。例如:一些院校采取崗前基本能力培訓加強青年教員對業務的了解,在教學工作中為青年教員配備專門的教學科研導師幫助引導成長,設立教學督導制使青年教員及時糾正教學中的不足,開展講課比賽或崗位練兵以賽促練等。缺陷之一是始終讓青年教員緊繃神經,沒有把傳遞壓力和營造開放式學習成長環境結合起來,探索張弛有度的青年教員培養方法;缺陷之二,沒有長期有效的措施,隨意性較大;缺陷之三,統一模式易導致傳統內容強化,教學創新不足的問題,一定程度上束縛青年教員的個性,扼殺多樣化的教學特色。因此,提升青年教員職業能力在追求顯性效果的同時,要尊重青年教員思想反應和成長規律,樹立長期性、系統性的培養理念,切忌拔苗助長,導致教學技能與教學熱情呈負相關。
三、軍隊院校青年教員培養路徑探索
軍隊院校既屬于國防教育系列,又具有高等教育性質,青年教員培養必須兼顧軍隊體制編制和高等教育規律二者的特點,緊密圍繞強軍目標和人才培養要求,探索建立具有對軍院校特色的動態可重組培養路徑。
(一)夯實師德師風基礎
良好的師德是青年教員走上講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的前提。以師德師風建設為牽引,強化青年教員對教員職業的認同,對教學工作的敬畏,取法乎上、見賢思齊,不斷提高道德修養,用人格魅力育己育人。要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教育教學工作的首位,貫穿于教學管理工作的全過程;要將師德師風建設作為考核各部門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廣大青年教員要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抵制各種錯誤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響。青年教員要圍繞忠誠黨的國防教育事業,重點解決在師德師風、治學態度、團隊意識、育人本領、科技創新與服務社會的能力水平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教書育人,做“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模范。要在青年教員中廣泛開展師德師風教育,做到敬業愛生、為人師表、身體力行,充分發揮對學員的示范和表率作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情操影響和引領學員。
(二)鼓勵課堂教學創新
時代在發展,世界在變化。教學必須不斷創新,才能緊跟時代步伐和青年學員思想特點。創新的前提是個性。教學競賽等方法確實在某種程度上激發了廣大青年教員對提升教學能力的熱情,提高了青年教員的教學能力。但這種方式同樣存在一些問題,如比賽的導向越來越偏重于教學技巧的運用反而忽視對講解內容的重視;缺乏長效的激勵機制,很容易淪為“運動式”的項目等;最嚴重的影響在于束縛了教員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和形式的自主權,迎合比賽設計教學,消磨了教員的個性,喪失了課堂的特色。這一情況下,只能停留在教學技能或技巧模仿階段,很難創新成為教學藝術。軍隊院校青年教員培養要以教學效果作為評價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鼓勵教員創新教學方法手段,讓個性化教學成為教員的標簽,讓學員在多樣化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環境中接受教育,收獲知識。
(三)營造尊師重教環境
環境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要調動青年教員的積極性,使拔尖人才脫穎而出,就必須按照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要求,切實做到尊師重教。大學黨委要把尊師重教環境建設作為一項事關辦學育人工作全局的大事,納入大學發展總體規劃,加強領導,統籌部署,切實做到制度落實、組織落實、任務落實,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相關部門各負其責、有關方面大力支持的領導體制和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協調一致的工作格局。要完善青年教員進修深造、青年教師成為名師、教學督導牽引等培養方法,使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有章可循,并使之科學化、制度化,從教學、待遇、評優、晉升等諸方面與之配套,從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關心青年教員,實現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北京師范大學考察時號召全國廣大教師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N].解放軍報,2014-9-10(1).
[2]蔣曉虹.教師職業認同程度和教師職業發展[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2013(1):231.
[3]潘懋元,羅丹.高校教師發展簡論[J].中國大學教學,2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