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祖萬 許志福
摘要:闡述了云南省麻栗坡縣林業基本情況、分布特點,剖析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林業發展的恩路。
關鍵詞:麻栗坡縣;林業現狀;發展思路;分析研究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4-0151-02
1、麻栗坡縣林業概況
麻栗坡縣國土面積234962.0hm2,林業用地面積137858.0hm2,占58.67%;非林地面積97104.Ohm2,占41.33%。全縣森林覆蓋率34.75%,活立木總蓄積5475810m3。林地面積按地類分:有林地面積78390.7hm2,占56.86%;疏林地面積139.2hm2,占O.10%;灌木林地面積39032.1hm2,占28.31%;未成林造林地面積1991.6hm2,占1.45%;無立木林地面積2679.1hm2,占1.94%;宜林地面積15624.8hm2,占11.34%。
生態公益林面積70032.7 hm2,占50.2%;商品林面積67824.8hm2,占49.8%;已實施國家和省級生態補償面積62560hm2。
全縣喬木林面積74196.7hm2,蓄積為5355150m2,平均每hm2蓄積72.2m3,比全省平均每hm2蓄積量103.1m3少30.9m3;近、成、過熟林每hm2蓄積量僅為144.5m3,低于全省平均198.9m3的水平。
全縣用材林面積35425.Ohm2,蓄積2887080m3。其中人工用材林面積25685.7hm2,蓄積2273280m3,分別占了用材林面積、蓄積的72.51%和78.74%,但人工用材林的樹種結構單一,以針葉樹種為主,其中杉木林23590.6hm2,蓄積2173010m3,分別占人工用材林面積、蓄積的91.84%和95.59%,杉木年凈生長量為260090m3,其它樹種所占的比例較小,人工用材林的樹種組成單一。
2、麻栗坡縣林業特點
麻栗坡縣位于云南省東南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22°48~23°33,東經104°32~105°18之間。全縣轄4鎮7鄉,96個村民委員會。全縣土地總面積234962hm2。全縣整個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南部受河流切割多為中山峽谷,北部地區多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最高海拔2579.3m,最低海拔107m,相對高差2472.3m,其它大部分地區海拔1100~1300m之間。由于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雨量集中,干濕分明,雨熱同季,立體氣候和小區域氣候明顯,年均降雨量1100mm。由于氣候、地理條件等原因,導致麻栗坡縣林業有著顯著的特點,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分布不均。麻栗坡縣森林覆蓋率34.75%,低于云南省39.24%的水平,表現出林業資源東部少西部多,明顯地分布不均。
(2)純林多,混交林少。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在栽種經濟林木中,主要以哪一種值錢或賺錢,就認真栽哪一種,而不是進行混交林栽種,導致純林多、混交林少的局面。
(3)林分中各優勢樹種的資源比例差異大。如猛洞鄉,主要以栽種杉樹為主,天保鎮,主要以栽種橡膠樹為主,大坪鎮,由于干旱,缺少充足的水分,多以栽種桉樹或松樹為主等,各地區優勢樹種資源比例差異大。
(4)喬木林分單位蓄積量不高,用材林中人工林所占比重大,樹種結構單一。如八布鄉、鐵廠鄉、楊萬鄉、董干鎮等鄉鎮,主要以喬木林為主,林分單位蓄積量不高。猛洞鄉、天保鎮、下金廠鄉3個鄉鎮,雖然有天然林,天然林也比較豐富,但是由于禁伐,用材林中主要還是以人工林為主,并且有的鄉鎮的樹種還比較單一,如猛洞鄉,主要以杉樹為主。
(5)經濟林樹種多,但面積小。麻栗坡縣雖然經濟林樹種多,如杉樹、禿杉樹、東瓜樹、桉樹、松樹等,但在這些鄉鎮當中,除了猛洞鄉發展得較成片外,其他鄉鎮雖有發展,可發展的面積小,沒形成有影響的規模。
(6)林業產業和林業經濟還不發達。麻栗坡縣林業資源豐富,但由于山區面積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99.9%,林業用地面積占了全縣土地總面積的58.7%,人均占有林地面積0.5hm2,導致林業產業和林業經濟發展還不太盡人意。相比較林業發展得比較快的地方而言,麻栗坡縣林業和林業經濟還不發達,還得加大力度發展好林業產業和林業經濟。這說明麻栗坡縣林業發展的潛力大。
3、麻栗坡縣林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麻栗坡縣林業在發展過程中,雖然取得了一些比較好的成績。但是在成績的背后,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歸納和總結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林地生產力不高,有待于提高森林資源的質量。林業用地中單位面積森林蓄積量39.1m3/hm2,低于全省林地65.12m3/hm2的水平,林分單位面積蓄積量72.2m3/hm2與全省林分103.1m3/hm2相比低30.9m3,全縣的森林資源質量不高。endprint
(2)經濟林木品種多,發展不平衡,未形成規模。目前較具規模的主要是天保農場集中種植橡膠、肉桂和八布鄉及八布農場、天保鎮集中種植咖啡以及木本油料核桃,其它經濟林零星分布在全縣范圍,面積小且分散,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經濟林產業發展的優勢不突出。
(3)公益林作用還不太凸顯。麻栗坡縣主要河流有疇陽河、八布河、南溫河、南利河等,屬紅河水系,分布在長達277km的國境線。全縣還有較大面積的石漠化山地和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生態區位和生態保護尤顯重要,生態公益林對確保國土的生態安全和環境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麻栗坡縣在公益林方面,還沒有發揮好公益林應有的作用,或者說作用還沒有得到明顯的凸顯。
4、麻栗坡縣林業發展思路
根據全縣林業資源的基本情況、分布特點、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等,整理出其發展思路如下。
(1)堅持森林分類經營原則,加快各類森林資源的培育、合理開發利用。麻栗坡縣生態公益林地、商品林地的比例分別為50.8%和49.2%,林業的建設發展一方面要堅持分類區劃、分類指導的原則,管嚴、管好、管活公益林,做好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工作,調動群眾的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加強生態環境的建設力度。放開商品林經營,加快森林資源合理流轉、流動,提升資源升值空間。在大力培育森林資源的同時,抓好林下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短周期工業原料林、經濟林等建設,提升資源質量,增加資源數量。
(2)堅持依法治林的原則。依法治林一方面是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另一方面應順應改革發展需要,理順管理體制,對各項法律法規依據改革發展需要和相關政策及時調整。
(3)依托資源和區位優勢,加快林業產業建設,努力實現經濟與生態發展雙贏。麻栗坡縣相對高差大,立體氣候明顯,適合多種植物生長,具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和森林藥材、野生花卉、野生菌類等林下資源,具有大力發展林產業的優越條件,應重點發展核桃、油茶等木本油料林及杉木、旱冬瓜等生長快、群眾接受、容易見效的短期輪伐用材林,經濟與生態同步發展,實現經濟與生態雙贏目標。
(4)加快林業科技隊伍建設,推動林業科技現代化,提高林業科技貢獻率。黨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文山州提出“三農”大規劃發展思路,要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麻栗坡縣是典型山區縣,林業發展大有可為,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和支柱,也是農村經濟發展的獨特優勢。該縣有67824.8hm2的商品林地,人均0.24hm2,是人均耕地的3倍多,但目前林業產值只占農業總產值的10%,林業發展空間很大。只有加快林業科技隊伍建設,依靠林業科技的發展,才能徹底改變山區的面貌,從根本上解決制約“三農”發展的瓶頸,使山區農民致富奔小康。
(5)轉變林業發展投資形式。麻栗坡縣應借鑒林業發展得較快地方的經驗,學習由部門辦林業向社會辦林業轉變,多元化發展林業,同時積極轉變觀念,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創造、營造良好的社會投資建設環境并固定下來,解除投資者思想的顧慮,這是當前發展林業必須思考的主要問題。同時,要增加非公有制投入,改變目前以政府投入、部門投入為主的投資渠道,必須保證投資者的投資收益能兌現。加快森林資源的有序、合理、有償流轉,加大“三權三證”抵押融資力度,盤活森林資產,推動林業發展。
5、結語
麻栗坡縣林業是事關麻栗坡縣林業產業和發展林業經濟的重要基礎,麻栗坡縣要發展好林業,必須全面了解林業的現狀,掌握林業的分布特點,才能有針對性地指導全縣林業的發展,讓發展少走變路,讓林業變成廣大群眾增收致富的一條重要門路,從而促進全縣林業的快速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