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濃
長期以來,書法教學模式單一、僵化,教師居于絕對統治地位,學生只有被動接受的份兒,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漫不經心,動筆寫字依然我行我素,高耗低效的狀況一直困擾著書法教學。課程資源是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課程資源的外延十分廣泛,評價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首先要看學生在課堂上是不是有很大的發展,作為一線教師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中的學生自身資源最具有現實意義。在書法教學中,教師若能適時地將學生的自身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必定能上“活”書法課,實現高效的書法課堂。
一、利用學生資源的作用與功能
學生資源一般是指在課內外表現出的,可被教師利用的,有利于教學的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等。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活生生的人,學生自身的生活積累、家庭背景、學習上的個體差異等都是我們教學中的資源。
1.變封閉單一的教學為開放、多元、動態的教學
資源性學習是在教者的指導下,學生從身邊生活或社會生活選擇或確定研究課題,以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方式獲取信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利用學生資源,擯棄傳統的“授——受”教學模式,強調在學習的過程中,改變學習的方式,較好地體現新標準強調的“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書法教育體系”的精神。這種開放、多元、動態的學習活動,有利于學生形成綜合的學力,并在實踐中不斷更新、創新,為他們終生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2.實現師生情感共振,有利于學生自主發展
資源性學習強調學生的自主實踐。師生關系融洽,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學”營造了寬松、和諧的環境,使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教者的組織之下,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解決問題,與文本對話。在教學過程中,教者營造有利于學習、活動的教室環境,注意以平和的語調、激勵性的語言,縮小師生間的差距,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使學生沒有壓力,滿懷自信。這是學生積極實踐、不斷創新、友好合作、互相促進,并最終自主發展極重要條件。從教學結構看,學生活動時間多,活動內容豐富,張弛得當,教者適時組織、調控、點撥、指導,自始自終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讓他們在充分的流通渠道和互動之中,主動地創新性地參與,在競爭中參與,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得到發展。
二、學生獲取資源性學習材料的路徑和手段
1.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知識儲備、學習能力、智慧和生活經驗,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發現并提出的問題等等。在生活和學習中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認識探究問題的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等。
2.學生以合作的方式,帶著問題利用各種載體進行發掘信息,從中掌握信息資源開發加工的方法,如查閱、發掘、摘抄、輯錄等等;結合文本作進一步深入思考、探究……學生把信息技術課上學到的BBS、搜索引擎、習客展示區等等;能靈活地運用于其中,使所學知識產生整合的效應。
三、有效利用學生資源的策略
1.借用學生的錯誤資源,將評論權交給學生
經過一段時間的書法教學熏陶,大多數學生都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對如何寫好字也有了一定的認識。他們已不單滿足于教師的傳授,更期盼利用自身的學習資源開展積極、主動的學習活動,“給一片藍天,讓鳥兒自由飛翔。”為此,教師在這里已不是“一桶水“一口井”的概念,而應成為帶領學生通往知識海洋的“傳輸者”,灌溉禾苗的“引水渠”。這樣教師收獲的就不僅僅是一節課,更是學生自己智慧之花的綻放。
如教學“除”和“鄰”這兩個帶有左耳旁和右耳旁的字,我故意將學生書寫時易出現的問題反映在這兩個字中,“除”字的左耳旁寫得大大的,左耳旁與“余”粘連在一起,左耳旁的豎寫成懸針豎;“鄰”字的右耳旁寫得高高的,雙耳鉤寫得小小的,“令”部中人字頭的點寫成捺,整個“鄰”字結構歪斜。學生看了不禁開懷大笑,幾個平時從不看黑板的學生也抬起了頭。有的學生說:“老師寫的字真難看呀!”有的在下面竊竊私語,有的露出疑惑的神情,好像在說:“老師今天怎么了?”我趁機說:“我覺得還可以呀!你們說說看,哪些地方難看?”學生紛紛舉起小手,個個評得頭頭是道。一學生說:“左耳旁的豎要用垂露豎。”另一學生立馬搶著發言:“豎在左邊用垂露,豎在右邊用懸針。”“雙耳在左高一點,雙耳在右低一點。”……更讓人欣喜的是錯字的主人也踴躍發言,評頭論足,細致到每一個筆畫……一些書寫水平高、聽課認真的學生更是評出了許多經過提煉概括的寫字規律,比如“左右結構的字就像同桌的你和我,要和諧相處,不能擠來擠去,腳踢來踢去,左右結構要注意避讓穿插”……學生越評越起勁,許多連老師都沒有注意到的問題也提出來了。我說:“看來同學們的水平比老師高!不過,說得好,不一定做得好,到黑板上寫給老師看看,我們比一比到底誰寫得好?”許多學生在激將之下自告奮勇走上講臺,小心翼翼地書寫,竭力避免和老師犯同樣的錯誤。講臺下的學生也不甘示弱,尤其是那些平時寫字錯誤百出的學生完全沒有了以往練字時敷衍了事、漫不經心的情形。對于寫得好的學生,我當即給予表揚,“你寫得真漂亮!”“你將來肯定能成為一個書法家!”這更激發了學生練字的積極性。
2.讓學生拿起教鞭主宰課堂
書法教學應該改變落后的灌輸與機械訓練的方法,關注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由學生主動積極地建構知識,努力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書法教學的主人。
如“走之底”的教學是個難點,好多學生在書寫時總是把“走之折”寫成“橫折折撇”的形態,于是,我在臨近下課的時候求教于學生:“誰能想個好辦法教教大家,讓大家能寫出一個漂亮的走之折來?”接招的學生還真不少,他們有的自己反復練習琢磨,有的相互討論,有的請教校外的書法家……第二天,好多學生拿著自己的字上講臺示范講解,小老師做得有板有眼,還有學生編了一條順口溜:走之折不難寫,輕輕點一點,來了一個彎月亮,月亮下面有條小尾巴,你看漂亮不漂亮?“漂亮!”隨著一聲響亮的應答,孩子們早就念著兒歌紛紛效仿。
這個字真難寫,你教教老師吧?這個字有好多同學寫不好,你有辦法來教會他們嗎?你覺得本課哪一個字寫得最成功?請你向大家傳授一下經驗。我總是變著法兒激勵著孩子們走上講臺來主宰課堂。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學生探究書法的興趣越來越濃了。我趁機在班級成立了“書法教師小組”,看著學生熱情高漲,效果顯著,我索性將全班學生平均分成8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利用課余時間互相討論、研究每一課例字的寫法,進行認真排練,然后推薦一名小老師上臺講解、范寫。每次講解,我都事先對小老師進行適當點撥和培訓。一名小老師講解完后,其他小組若有不同意見可以暢所欲言。許多孩子為了當好小老師,總是利用一切時間向我請教。有的孩子讓家長買來字帖、硬筆書法入門一類的書籍細心鉆研,有的進入BBS習客展示區,搜尋相關的資訊。書法真的變成了孩子們自己的事情,真正體現了“生活有多廣闊,書法學習的天地就有多廣闊”的書法教育觀。半個學期下來,學生的字寫得更漂亮了,筆畫的變化更豐富了,以前強調多少遍都沒有用的各部件的大小比例問題現在也能把握得恰到好處。現在無論哪一種結構、哪一種類型的字,這些孩子寫起來都有自己的一套心得,每次上書法課孩子們都特別興奮。
和傳統的接受學習相比,利用學生資源組織書法教學活動具有更強的實踐性、參與性、開放性和創造性等獨特的價值,更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意識。使我們的課堂回味無窮,充滿生機和活力。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教者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和理念,豐富了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實現了教學相長。
(奉化居敬小學 浙江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