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妍



摘 要:我校作為全國百所“京劇進校園”試點學校之一,我們通過“梳理可用資源,整合學科課程,探求方法途徑,實施校本課程,構建特色文化”等一系列活動,讓孩子們感受、體驗和創造藝術之美,在京劇藝術的特色氛圍中,了解認同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精髓,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推進學校內涵的可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京劇文化 美術教育 融合
2008年,國家教育部提出開展“京劇進校園”試點工作,我校榮幸地成為全國百所“京劇進校園”試點學校之一。經過幾年的實踐與摸索,“京劇進校園”在音樂教學方面的實踐給學校帶來勃勃生機,校園內充溢著濃郁的國粹芬芳,它已經得到了廣大師生、家長和社會的認可。而作為美術教師,京劇這座文化的寶庫,也深深吸引著我們。我們理解的京劇藝術包含文化和技藝兩個層面。文化主要指文化活動中各種精神產品。京劇文化包括京劇的發展史,京劇大師所開創的流派文化,京劇中各類服飾、臉譜等的造型藝術及京劇中蘊含的德育教育元素。技藝是指富有技巧性的武藝、工藝或藝術等。教育部開展的“京劇進校園”也主要針對音樂課程方面的技藝。而我們所研究的京劇文化主要是充分挖掘京劇資源中的美術教育元素:臉譜、頭飾、服裝、舞臺設計等。將京劇文化與小學美術教育有效融合,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鑒賞能力,打造學校的文化特色,更深入地貫徹教育部“京劇進校園”的要求,讓傳統文化植根基礎教育,起到傳承和傳播京劇文化的作用。
一、分層實施,打開京劇美術教學之門
首先,為更全面地掌握學生對京劇文化的了解和興趣,我們對各年級學生代表(250人)進行了少兒京劇知識問卷調查,發現孩子們對京劇藝術較感興趣,但是對于京劇文化元素的了解卻是一知半解。那么,我們該通過怎樣的途徑和流程使京劇文化更好地融入小學美術教育呢?我想首先就要去尋找京劇文化與小學美術教育的融合點。我們從京劇文化中挖掘美術成分,并將其與小學美術教育的顯性和隱性內容相融入,其中貫穿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探究方法,初步途徑如下(圖1):
其次,我們根據探究途徑分成三個層次,分別從課堂實踐、社團活動、校園文化著手,從多渠道滲透京劇藝術教育,使學生學會用多樣技法表現京劇文化元素,提高綜合素養。引導學生多形式參與校園環境的布置,營造良好的校園京劇文化氛圍,用美術的形式將京劇藝術繼承發揚。研究框架如下(圖2):
二、課堂為路,共研創意教學方法
(1)重點挖掘京劇文化與美術教材的結合點。在實施浙美版課程的同時,積極引導教師創造性地根據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和改編,運用各類教學方法,將京劇文化與美術教學過程相融合,在研究過程中形成自編校本教材,在內容上作梯度呈現,藝術表現形式多樣,除了常見的中國畫,水粉、兒童畫之外,還有泥塑,紙造型,拼帖等,目的在于運用多樣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圍繞著京劇題材進行設計、制作,開發新的校本教材。
(2) 課例研討和專題沙龍,提升課題研究實效性。
每月按照計劃組織開展一次課例研究或專題沙龍,美術老師每人每學期上兩節以上公開課(圖3),每次課例研討活動,人人參與并及時總結、反思,對課例進行調整,積累相關研究資料。形成了《有趣的臉譜》、《大家說京劇》、《畫臉》、《制作頭飾》等優秀課例。同時,針對在研究中遇到的難點與困惑,不定期召開專題沙龍會。
(3)京劇資源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研究。通過行動研究,梳理美術京劇教學與班隊課、音樂、信息技術等學科的關系,開展綜合性課堂教學的實踐。比如利用信息技術課設計京劇知識類電腦小報;在語文課堂上研究京劇名段的故事內容,讓孩子們在學習京劇的同時還能了解中國的歷史,并把京劇小故事描繪下來;在班隊課上開展“走進京劇”使學生在熏陶中了解京劇的博大精深,感悟民族瑰寶的魅力所在。
三、活動為弦,撥動學生學習體驗之趣
(1)開展京劇進校園之展示“國粹”魅力表演活動,邀請浙江京劇團來校演出,給學生以美好的視覺藝術,鼓勵參與校京劇小藝術團的表演,協助進行舞臺設計、面具制作等,結合京劇舞臺藝術體現美術的魅力。
(2)創設“水墨京韻”特色班,用國畫的形式表現京劇文化,將兩種中國的傳統文化巧妙地結合。組織學生展示“美韻”京劇類作品,以藝術作品美化校園走廊、墻面等。讓學生體驗成功樂趣的同時,感受京韻氛圍的校園文化。
(3)在校園內開展以“京劇文化”為主題的知識競賽和美術創作比賽,組織學生參加市級以上各類美術競賽,鼓勵學生采用多樣的形式進行創作。如,在市小八仙比賽中(圖4),我校學生創作的以京劇人物為造型的剪貼作品獲得一致好評。
四、環境為媒,展示濃厚校園文化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良好而富有特色的校園環境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師生。在將京劇文化融入小學美術教育的過程中,也要使其在學校文化的方方面面體現出強大的滲透功能,形成學校新的教育文化理念。
(1)在宣傳窗里展示學校“京劇進校園”的活動掠影,讓孩子們了解學校開展特色活動的情況;
(2)為了要讓兒童京劇類美術作品得到充分的展示,也為了喚醒每個孩子心中的創意,我們通過精心策劃,將優秀的京劇類美術作品布置在學校走廊、樓道;并在美術教室、音樂教室里采用京劇元素圖案進行裝飾,使之成為校園里的公共藝術,這樣的展示方式使學生創意與校園環境完美結合,讓學生浸潤在和諧而富有創意的空氣里,自然的吸收校園文化的養分;
(3) 我們在校園網站上開辟“京劇進校園”專欄,主要傳播京劇類知識和新聞,積累豐富的網上資源,進行更廣泛的輻射和宣傳;
(4) 校園廣播的音樂熏陶。校園廣播每天在學生課余進行經典曲目的反復播放,學生們熟悉了京劇名段,往往能在校園中自信地跟唱起來;
(5)組織學生參觀京劇文化陳列廳,學校專門購置了京劇四大行當服飾和武打道具等,還添置了京劇樂器,通過實物介紹讓學生來了解我們的京劇藝術文化。許多孩子都沒有近距離接觸過這些京劇道具(圖5),有個學生不禁發出感嘆:“老師,這些東西都是真的嗎?”孩子們看后都顯得異常興奮,深刻感受到了民族藝術的魅力,更激發了他們對祖國傳統藝術的喜愛之情。
五、我們的收獲
1、將京劇文化與小學美術教材相結合,我們圍繞著京劇題材進行課堂的挖掘和延伸,開發了新的校本教材。再將新的校本教材運用到美術教學中,形成富有特色的美術課堂教學活動。校本教材初稿共12課,涉及京劇藝術的各個方面。更值得一提的是,校本教材中的大多數學生作品和活動的場景都取材于我們學校的真實鏡頭,更貼近于師生的生活。新穎的教材給教師的教學活動帶來方便,也為教學工作的推廣起到關鍵的作用。
2、將京劇文化巧妙地融入美術創作活動中,不僅使學生的創意思維得以激活,也使學生心靈得以開放,情感得以宣泄。組織學生參與校京劇小藝術團的表演,協助進行舞臺設計、面具制作等(圖6)。我們創設“水墨京韻”特色班,以各年級段的優秀人才為主,組織并參與各級各類競賽。我們采用國畫的形式來表現國劇,使得中國戲畫擁有東方文化藝術的獨特性而更具魅力。
曾有一位學生在作文中這樣寫道:
今天的美術課上老師給我們上了京劇臉譜課。老師向我們介紹了白臉、花臉、小丑臉…… 。那一個個五顏六色、各具特色的京劇臉譜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心。輪到我們自己動手畫臉譜的時候,我迫不及待地接過老師發下來的白紙模型,畫了一個我最喜歡的孫悟空的臉,經過我精心的描繪,轉眼間一個栩栩如生的京劇臉譜在我手中誕生了。我趕緊戴上了“孫悟空”,咦!正合適。我神氣十足地模仿著孫悟空的動作,還咿咿呀呀地唱了起來,惹得老師和同學們紛紛叫好。從那天開始,我一直把“孫悟空”掛在床頭,當作我的守護神。它是我第一次親手制作的京劇臉譜,它也讓我更喜愛京劇了,不僅因為它是我們的國粹,而且它還讓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3、將京劇文化融入校園文化的建設中,精心美化的校園環境,打造了濃厚的京韻特色,有力凸顯出學校的辦學特色,得到家長與社會各界的肯定與歡迎。我們認識到:將京劇文化融入小學美術教育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推廣。我們的愿景就是把融入京劇文化的先進美術教學經驗帶給兄弟學校,做到資源共享,讓流傳百年的國粹藝術得以傳承和發揚。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
〔2〕段炳仁 《北京京劇百科全書》
(慈溪市城區中心小學 浙江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