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偉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知行合一,是群眾路線的實踐與升華。
一、為民是群眾路線的總綱紀
為民,是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總概括,是我們黨的力量之源、執政之基和眾矢之的。黨的基層組織是最接地氣的,是群眾的“貼身內衣”,她與群眾知冷知熱、知根知底。“根深藏沃土”,基層干部更應“以民為天”、“為民如仆”。“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我們只有心里裝著群眾,群眾才會是“我的眼里只有你!”我們只有和群眾打成一片,官僚主義才會“無處藏身”,才能和群眾同呼吸,才能分享到“泥土的芬芳”。否則,“為人民服務”這五個大字只是說在嘴上、寫在紙上、貼在墻上。“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把為民內化于心,我們才能做到是親民而不是殃民、愛民而不是擾民;民生工程就不會變成“民飭工程”、“里子工程”才不會成為“面子工程”。
二、務實是群眾路線的總要求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實打實、硬碰硬”,才是群眾路線的真實寫照;“花拳繡腿”,“只有唱功、沒有做功”,肯定是被群眾所唾棄。務實,必須是摸實情、出實招、干實事、見實效。要做到務實,首先是要心平。古人云:“神靜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則心蕩,心蕩則形傷。”只有心平、才不會浮躁,才會腳踏實地。其次是氣和。高高在上、盛氣凌人,是我們的“丑態”。我們只有和群眾共坐一條板凳、同一鼻子出氣,才不會是“話不投機半句多”。再次為身歷。我們是人民的公仆,我們只有撲下身子,甘當群眾的學生,才能被群眾所接納,才能學到真本事,做到干成事。因此,只有“心平氣和”,教育實踐活動中的學習教育、聽取意見,查擺問題、開展批評等環節才會是務實有效。
三、清廉是群眾路線的總標尺
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的“鈣”,清正廉潔則是共產黨人的“精、氣、神”。改革,正是要啃硬骨頭,“缺鈣”只能是“牙崩骨好”;“痿痹”就會是寸步難行;沒有了“精氣神”,就會病入膏肓、陰陽離決。要想骨頭硬,第一是要“補氣”。“氣是血之母”、“氣行則血行”。補氣肯定是補正氣,“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只有正氣足,邪氣才會“望洋興嘆”,無虛可入。第二是“活血”。“血是氣之帥”,我們的隊伍必須要有新鮮血液,才會是生機勃勃;同時我們的隊伍不能是一溏死水,必須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在活動過程中,要開展好專題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讓大家“出出汗”,才能“舒筋活血”。第三是“祛瘀”。“治病救人”是活動的根本宗旨。祛瘀才能通絡,才能健體。因此,我們必須保持懲處腐敗的高壓態勢,必須把正風肅紀一抓到底,堅決整治特權病、冷漠病、懶散病、享樂病和揮霍病,使黨內監督和群眾監督形成合圍之勢,讓我們隊伍的渣子沒有藏身和立足之地。這樣,我們隊伍必定永葆青春!
四、 勤奮是群眾路線的總保證
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就要像“蜜蜂勤勞采蜜一樣”做好群眾工作。共產黨要長期執好政,就必須“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如何做好群眾工作呢?第一,深入基層接地氣,加強與群眾的密切聯系。俗話說:“屁股決定腦袋”,意思是說,一個人的地位和處境決定一個人的思想和態度。如果屁股總是整天高高在上,唯我獨尊,只知道接“天線”,不知道接地氣,最后一定會滿腦子特權思想,與群眾立場漸行漸遠。怎樣才算深入基層呢?就是想事情、做決策時,要多到地頭、炕頭、街頭,聆聽群眾心聲,與群眾面對面地促膝談心,探討問題,了解基層的真實情況,聽有價值的意見建議,把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第二,要深入群眾聚人氣,真正與群眾打成一片。黨員干部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但只要能用好為人民群眾賦予的職權,為人民群眾掌好權,做好群眾工作,團結群眾、帶動和鼓勵群眾,帶動起廣大群眾的勢情。群眾熱情高漲,就會積極參與到社會的各項建設中來,就能形成強大合力,形成想干事、能干事、會干事、大干事、干大事、干成事的氛圍。第三,深入實際添勇氣,在解決矛盾問題中贏得群眾的信任。做好新時期群眾工作,黨員干部要在深入實際的生動實踐中,處理好幾個統一:要把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與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統一起來,要把解決加快發展問題與大力改善民生問題統一起來,要把解決用好市場的問題與維護群眾現實利益統一起來,要把解決政府決策執行與讓廣大群眾參與議政統一起來,要把解決堅定不移推進改革與切實保障人民群眾權利統一起來。歸結起來,就是要把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真正落實到群眾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