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璊
[摘要]“知行合一”既是一個哲學命題,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古訓,它被看作是王陽明標志性的哲學觀點之一,是王陽明關于道德認知和道德實踐關系的重要論述。“知行合一”從古到今都是指導人們社會實踐的重要思想,指導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領導文化作為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推動社會發展的功能,對于公眾意識和領導活動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
[關鍵詞]知行合一;領導文化
一、“知行合一”與領導文化含義與聯系
“知行合一”是明朝哲學家王陽明先生最重要的思想之一,是關于認識論和實踐論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也是關于道德修養和道德實踐方面的思想認識和方法論。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中的“知”是指道德認知,“行”則是指道德實踐。“蓋陽明之所謂知,專以德性之智言之,與尋常所謂知識不同;而其所謂行,則就動機言之,如大學之所謂意。然則即知即行,良非虛言也。”由此可見,“知行合一”的重點就是使人的道德認知和道德實踐二者相互結合起來,一方面要認識事物(道德),同時要踐行道德,只有這樣才是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最高道德的要求:“善”,并且這也是王陽明“知行合”思想的最終價值歸宿。“知行合一”強調的是“知行功夫本不可離”,要把“知”和“行”視為同一過程,即所謂的“知行并進”,“知”“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知行合一”主要包括“以知為行,行由知定”和“知行互含,知行互動”兩個方面的含義,知行不能分開,一定不能“知而不行”。
在現代領導文化中,“知”即廣大領導干部的道德認知,也就是廣大領導干部對于工作的認識,工作態度的認識,對于員工下屬的認識等一系列理論認識。“行”即他們具體的實踐活動,在實際工作中,不少領導只是獲取了許多的理論知識,總是夸夸其談,紙上談兵,并沒有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這就造成了理論與實踐脫節,大大降低了組織的競爭力,甚至更有一些領導說一套做一套,這樣不利于組織的團結與進步,以至于最后下屬對其失去信任。
二、“知行合一”在領導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知行合一”觀念是人們形成正確的道德信念的保證,它所強調的道德的方法和實踐是每個人自身道德的內在要求,“知行合一”要求人們要言行一致,這是一種人們自身內心的自我要求,通過自身對道德規范的認識自覺內化為領導的道德信念,滿足領導群體的需要,有利于體現領導的主體性,能使領導在復雜的沖突中明辨是非對錯,進而有利于領導做出符合道德規范并且有利于集體利益的價值選擇;“知行合一”的過程也是領導不斷參與工作的過程,這樣團隊的團結與進步,能幫助領導及時發現工作中的問題并且及時解決這些問題;“知行合一”能夠激發廣大領導的道德意識,促使他們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改變工作思路,突出了人的主體性,使人能自覺遵守紀律規范,進而推進領導自身道德的提高;另外“知行合一”思想更多的是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培養領導的實踐意識,提高領導的實踐能力,促使領導將自身的思想意識轉化為工作能力,促使領導要注重“行”的重要性,要注重實踐的重要性,加強對專業知識的培訓,拓寬實踐的范圍。
三、總結
總而言之,“知行合一”作為現代道德教育、誠信教育、法制教育的基本手段,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培養“知行合一”的有素質的新型領導是社會主義建設的要求,這樣有利于社會道德的發展,有利于社會道德實踐性的發展,可以幫助人們解決道德困境,有利于社會組織的團結和發展,對當今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社會和諧穩定都有重要的作用。必須把“知行合一”作為現代領導文化的根基,重視“知行合一”在領導工作中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呂元禮,鄒育根.領導文化的概念、功能、特征及現代化[J].理論探討,2003(3):49-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