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宜壯
摘 要: 隨著初中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試題的靈活程度和發散程度在不斷提高。充分發揮中考語文試題的導向作用,不僅是提高學生題目分析準確性的有效措施,而且是提高學生題目完成效率及正確率的重要途徑。作者從具體試題出發,圍繞中考語文試題導向作用有效發揮的價值及具體措施、策略展開探討,希望對于提高學生語文成績和應試能力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 中考語文試題 導向作用 應考策略
地區試題發揮的作用,不僅是對當地學生某一科目水平及能力的檢測,而且對于教學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在傳統初中教學中,教師總是習慣于從課程教學標準及自身的教學經驗出發設計教學,但是就這一模式來說,或多或少存在與時代脫軌的可能;教學活動有一部分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試題對于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實際上是能夠發揮一定積極影響的。
一、中考語文試題導向作用發揮的重要性
試題的作用不僅是對學生的學科知識水平進行檢驗,更是教學活動的風向標。中考語文試題不僅是學生進入高階段學習的必經之路,而且能為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進行提供一定的參考。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長期受一線教師片面教學理論的影響,一些教師為了追求升學效率,大量運用題海戰術,對學生解題能力進行反復枯燥的訓練,完全忽略了語文教學的系統性與完整性,不僅極大地降低了語文課程教學效率,而且對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鑒于此,就中考試題導向作用的發揮來說,不僅能明確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還能將教學與考試二者有效結合,為教學設計有效性的提高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為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提高創造條件。
二、中考語文試題導向作用具體發揮措施及策略
通過上文論述,我們已經大致了解到了試題導向作用發揮的重要作用。結合初中語文教學現狀,我們建議可以從以下方面采取措施,充分發揮試題作用的導向作用:首先,充分理解“考”與“教”二者的關系。長期受片面教學理念及教學思想的影響,現階段初中語文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除了影響學生的中考成績外,還直接對學生的高中學習產生負面作用和影響。我們可以看到的一個較明顯的現象就是,學生在進入高中學習階段之后,基礎知識極為欠缺,甚至連單句、復句這樣基礎的概念都無法區分,高中語文教育工作者叫苦不迭。基于這一現狀,具有較高參考價值與信任度的中考試題就相應擔負起了導向的使命與責任。
如:江蘇鹽城市2014年中考語文試卷有這樣一道試題類型:“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問題。”其中以《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這一學生喜聞樂見的欄目為題設背景,給出了“根據拼音在田字格內用正楷寫出相應的漢字”,“從括號內選擇恰當的成語填在A處橫線上”,以及“畫線句子有語病,請寫出修改意見”等問題,給出的拼音有fú zào、lǐng lüè、chéng zài,成語選擇涉及龍飛鳳舞與揮毫潑墨二詞。從這一題目設置來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中考題目設置對學生基礎知識的看重與重視,結合這一啟示與認識,教師在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的過程中,便應適當加大基礎知識教學的力度。除正確處理“考”與“教”二者的關系外,還應正確高效處理知識與素養之間的關系。從歷年中考語文題目類型的發展趨勢來看,我們可以看到依靠學生語文素養解決問題的題目越來越多,基礎知識牢固但是語文素養不高的學生最容易在這些題目上栽跟頭。
以江蘇鹽城市2014年中考語文試卷為例,其中有一道“假如要在非商業區的高速路旁,修建一座類似文中美國帝國大廈一樣的地標式建筑作為某跨國集團辦公機構的總部。請你運用文中所學知識,針對如何盡量減少光污染的問題,提出你的建議并說明建議的原因”的綜合類型題目,不僅要求學生具有基礎語文知識,而且對于學生的信息挖掘、信息分析和組織表達、遷移能力都有一定要求。鑒于此,就初中語文教學的開展來說,除了重視學生的基礎知識外,還應有效提高學生的多項綜合能力,在布置學習任務的過程中,盡量從學生生活出發,引導學生積極挖掘生活中的有用信息,提高語文素養。比如,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時,可以從傳統的框架中跳出來,為學生量身定做一些綜合訓練題目,可以是人際關系類,也可以是生活場景類。貼近學生生活的綜合類作業,不僅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課后作業的完成熱情,還能促進學生發散思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中考語文試題導向作用的發揮離不開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對試題類型的靈活運用與借鑒。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建議教師建立一套適用于班級學生實際狀況的教學方法,對試題內容進行合理應用,發揮其導向作用的同時,注重教學手段的與時俱進,爭取為學生從初中階段向高中階段的順利過渡作貢獻和付出努力。對學生的信息挖掘、信息分析和組織表達、遷移能力進行著重培養;盡量從學生生活出發,從傳統作業框架中跳出來,為學生量身定做一些訓練題目,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發散思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易衛東.充分發揮中考語文試題的導向作用[J].中學語文教學,2009,12:56-58.
[2]張穎.近二十年語文中考命題發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
[3]羅茜文.漢語語病研究百年史[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3.
[4]夏淑玲.上海市近十年語文中考試卷試題認知水平分析[D].重慶師范大學,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