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虹
一、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是時代的要求
首先,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是國內、國際形勢發展的根本需要。從國內形勢看,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必然引發人們利益關系的重大變化,引起人們的思想波動。從國際形勢看,我國在擴大對外開放,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經驗和優秀思想文化成果的同時,西方的一些腐朽生活方式、價值觀念、錯誤思潮也趁機滲透。面對新形勢,如何有效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力,都給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課題。
其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也是改變目前思想政治工作現狀的正確選擇。改革開放以來,思想政治工作在很多領域取得可喜成就,但從總體上說來,面對新形勢、新問題、新矛盾,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觀念、內容、形式、方法和隊伍素質等方面還顯得很不適應。
再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論基礎具有創新的理論品質。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論基礎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它是思想政治工作所依賴的強大思想武器,這一科學武器本身就具有與時俱進、發展創新的理論品質。
二、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的內涵
觀念創新。觀念是客觀現實在人們意識中的反映,同時它又反過來影響和支配人們的行動。面對國際和國內形勢的變化,面對知識經濟的崛起,我們要樹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觀念,樹立以開放求發展的思想,強化改革開放意識、競爭意識、責任意識和創新精神、進取精神,去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
內容創新。內容創新是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的核心。思想政治工作內容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最大實際出發,研究擴大開放對我國開拓國際市場,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潮流,縮短我國與發達國家差距的巨大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要緊密結合群眾的思想實際,研究不同層次群眾的精神需要和價值取向,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
方法創新。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取得實效,方法問題很重要。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要徹底摒棄那種單純“說教式”的工作方式,改善那種只講大道理的傳統教育方法,拋掉不合時宜、不切實際的做法,吸取、借鑒現實有效的形式并加以創新。一是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只有把提高人們的思想認識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思想政治工作才有說服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是改單純的灌輸為多向滲透,把思想政治工作滲透到經濟生活、社會生活、社會管理和文化娛樂恬動中,使廣大群眾置身于思想教育的濃厚氛圍之中。三是由單一“教育型”向多元“綜合型”轉變。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必須立足于教育,輔之以管理,把法制建設與道德建設、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結合起來,綜合使用思想道德教育與法律約束、行政監督、經濟杠桿等多種手段,真正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整體合力。
機制創新。機制創新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必需,也是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生機和活力的根本途徑。機制創新要在以下四個方面下功夫:一是領導機制。應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依靠制度本身的規范性、穩定性和制約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可操作性;二是運作機制。應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機制和滲透機制上下功夫,構建“大教育”工作網絡,把思想政治工作滲透到具體工作中去;三是評估機制。要考慮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多方面的綜合性評估,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四是保障機制。建立規范的、有效的資金投入和保證制度,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機制,實現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的現代化。
三、思想政治工作創新須注意的問題
一是,正確認識科學理論指導作用。要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就是不斷發展、不斷創新和與時俱進的理論。將科學理論的學習把握與解答現實中提出的重大問題結合起來;用科學理論指導思想政治工作的具體實踐與時俱進地推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與創新。
二是,以人為本,力求創新。以人為本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和關鍵。以人為本在工作中就應做到:理解人,相互理解是化解矛盾、保持穩定的重要環節;尊重人,尊重人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其內涵是人人平等,它要求在工作中對于領導和干部群眾一視同仁,反對此貴彼賤;關心人,各級領導干部應當充分履行自己的職責,最大限度地盡其所能了解群眾疾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使廣大群眾真正體會到社會的溫暖;團結人,各級黨政部門和領導干部真正把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使群眾感受到黨組織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從而自覺地團結在黨的周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