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雯
摘 要:本文探討了當前對大專生開展心理健康班會的作用,并對心理健康班會的現狀進行了分析,論述了如何將危機干預模式介入大專生心理健康教育班會。
關鍵詞:大專生 心理健康教育 班會 危機干預
大專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存在著多種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班會,對大專生進行相應的心理危機干預管理,有利于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也是教育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一、心理健康教育班會在大專生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1.創建和諧班級環境
大專生心理健康班會能促進學生間及師生間的情感,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更好地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樹立清晰的生活目標,增強班級凝聚力。
2.讓學生具有良好品行
心理健康教育班會能促使大專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和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同時,可以促使大專生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學會與人和睦相處。通過與人交往,讓大專生增強社會責任感,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3.有利于輔導員進行管理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班會是在輔導員指導下,有的放矢地與學生進行廣泛的思想交流,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班級輿論氛圍,促使輔導員對班級進行合理的管理和正確的引導。
二、心理健康教育班會開展的現狀與分析
1.形式單一
由于大專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班會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學生對主題班會的針對性感到困惑,對模式陳舊的班會形式沒有興趣,最終導致班會出勤率低。
2.內容空洞
由于大專生的社會閱歷較少,對心理健康教育把握不好,缺乏整體的考慮和指導,使得班會的內容過于簡單。再加上輔導員組織班會時往往會搬出一堆問題來說,常使班會不經意間開成了說明會。
3.輔導員專業性不強
心理健康班會對于輔導員的專業性有一定的要求,否則極易使班會脫離實際。如果輔導員對心理健康班會準備不充分,久而久之會直接導致班會對學生的吸引力下降。
三、大專生心理健康教育班會的危機干預模式
心理危機干預模式是借用簡單心理治療的方式,幫助當事人處理迫在眉睫的問題,讓當事人恢復心理平衡,安全度過危機。對于普通人來說,則是動用各種社會資源為其尋求社會支持,預防各種意外。
1.主要形式
(1)集體心理干預。對學生介紹有關心理健康相關的知識及防預措施,使他們正確認知自我,樹立戰勝困難與挫折的信心,并能積極與他人溝通。同時,就學生們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討論,觀察和分析有關自己和他人的情緒體驗和行為反應的異同,讓學生結合自身情況制訂出相應的應對方案。
(2)個別心理干預。輔導員積極鼓勵學生講出自己的心理困惑。輔導員用耐心聆聽、解釋指導、鼓勵保證、暗示、預防性談話等方法,全面了解學生及家庭和學生的性格特點,指導學生學會控制情緒的方法。
(3)音樂干預。主要以感受音樂為主,教師挑選合適的音樂,通過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囑咐學生多欣賞旋律優美節奏舒緩的輕音樂,以緩解緊張情緒。
(4)放松干預。輔導員指導學生學會放松,通過在神經肌肉漸進放松訓練中逐步達到全身肌肉的放松,思想情緒放松、呼吸放松、從而使交感神經活動性降低。
2.程序
危機干預介入的主要步驟如下。
(1)評估干預對象。輔導員及相關組織者需要認真傾聽學生近段時間來的心理感受,耐心解答并記錄學生提出的所有問題,取得學生高度信任,從而建立師生雙方的密切關系。
(2)制訂干預計劃。針對各自班級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從而制訂相應的危機干預計劃,必要時需利用學校其他資源積極配合班會的實施。
(3)認識干預過程。輔導員應根據大專生的文化程度及理解能力,講解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發展變化、進行心理干預的意義、過程及指導等。同時,展示好的案例,使學生在精神上得到鼓勵,激發學生以樂觀、自信的心理積極接受和配合相應班會的開展。
(4)指導情緒干預。由于各種因素引起大專學生出現緊張、痛苦等情緒反應,還可引起學生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間接的心理應激反應。所以,在班會上要專門開設一個教育模塊,用于教會學生處理情緒。使學生敢于面對現實,調整自己的情緒和心態,防止出現負面情緒,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
(5)獲取社會支持。在班會開展過程中,輔導員應全面了解大專生的關系網絡,積極鼓勵其他老師、同學、朋友等經常來往,讓學生感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愛及自己的價值,激發其克服困難的信心。
(6)指導行為干預。輔導員在組織召開心理健康教育班會時,應指導學生學會一些行為改變的方法。如通過苦思冥想,放松心身,改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
(作者單位: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