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森+馮建榮
摘 要:近年來,社區學院對外社會培訓的規模不斷發展,規格不斷提高,職業道德是培訓常開的一門課程,但目前,大部分社區學院在對外培訓時點一般直接采用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針對性不強。本文就社區學院對外社會培訓職業道德校本教材開發必要性的幾點原則進行了論述,同時總結了教材開發中一些具體做法。
關鍵詞:社區學院 社會培訓 職業道德 校本教材 開發
課 題:本文系2014年度浙江省社區教育規劃課題《依托社區教育資源,開展外來務工人員培訓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SQ14y18)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所謂社區學院社會培訓校本教材指的是社區學院的教師和企業員工根據培訓的理念、實際需要以及社會需求而開發的一種教材。它要求教材內容貼近生活、貼近被培訓員工實際、適應崗位特點、符合社會用人需求等。校本教材是社區學院開展培訓的基礎資料,通過教材引導被培訓者樹立正確的就業理念以及高尚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同時反映社會經濟發展、科技發展和職業崗位的適應程度。思想決定行為,無論何種培訓,一定的職業道德知識學習都是必需的,因此職業道德是社區學院進行對外社會培訓常開的一門課程。
但目前,大部分社區學院在對外培訓時,一般直接采用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職業道德與職業指導》《法律基礎知識》。由于社會培訓人員與中職學校在校學生相比,學習目的、學習時間、知識基礎、實際需求等有著質的差別,因此,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職業道德校本教材成為社區學院緊迫任務。
一、開發的必要性
1.社區學院社會培訓目的所決定
員工素質是企事業持續發展的力量源泉。社會、企事業日益認識到通過培訓,可以提高員工政治思想素質、業務技術水平、崗位操作技能、安全質量意識、市場競爭意識,以求得企業的生存、發展,使企業人力資本整體增值的同時,也增加了企業自身的價值。
據有關資料表明,工作態度在影響員工在企業的發展因素中排到第一位,占31.5%。在企事業員工應該進行哪些方面的培訓調查中,敬業精神、交流與溝通、創新精神以及學習能力列于前茅,各占到58%、52%、41%、32.3%。可見企業越來越歡迎的“德藝雙馨”的員工,而不是“技好品低”式人才。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社區學院開展的對外社會培訓目的基本單一,即單純的技術性培訓,功利色彩濃厚。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這種為“培訓”而“培訓”的課程設置難以滿足現實需要。
2.職業道德課程作用所決定
職業道德是社會道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一方面具有社會道德的一般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自身的特殊作用。近年,在社區學院接受培訓的外來務工人員日益增加,他們雖然是成年人,但他們對社會了解不多,對職業了解甚少,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缺乏認真的思考,職業意識、職業理想和正確的擇業觀有待形成。他們對職業道德的社會意義和對個人職業生涯的重要意義缺乏認識,對所從事行業職業道德規范所知甚少。《職業道德與職業指導》《法律基礎知識》等學科的目的就是引導培訓對象從職業的角度了解社會,了解自己,進行職業道德、職業理想和就業創業精神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創業觀、法律觀,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使外來務工人員更好更快地融入當地社會環境,開創美好的人生。
3.當前社區學院對外培訓職業道德教材現狀所要求
近幾年,為加強培訓的有效性,社區學院加大了各類專業培訓校本教材開發,但有關職業道德校本教材尚處于空白,使用的教材基本上是中職學校國家規劃教材,因此,由于社會培訓員工與中職學生特點不同(表1),培訓效果自然不佳。
表1
項目
對象 年齡 實踐
經歷 教學
時間 學習
目的 管理
形式 學習
方式
社會
培訓
人員 成年 較豐富 短 素質
提升 集中分散結合 技能
為主
社區學院
學生 未成
年人 貧乏 2-3年 就業
或高考 班級
管理 知識理論為主
二、開發的原則
1.實
社區學院在開發對外社會培訓的職業道德校本教材過程中,應注重教材的實用性、適應性和先進性,遵循實用的原則,真正“學以致用”,避免 “訓而無用”。
2.樂
社區學院開展培訓首先要使培訓者在學習中體會快樂感與滿足感,對培訓產生高度的興趣和積極性,培訓工作才能持續進行,培訓質量才能確實有保證。
3.短
教材內容盡量適合15-30天的短期培訓,在較短的時間內,讓受培訓者掌握一種技能或提高一些認識。
4.薄
字數一般應該控制在10萬字以下。教材中盡量講述必要的知識案例,不詳細介紹理論,避免高大上,從而將最必要的知識能力傳授給受訓者。
5.易
內容通俗,圖文并茂,容易學習和掌握。教材要以知識理解應用,實踐活動為主線,用圖文結合的方式,通過案例,一步步地介紹知識原理,便于學習、理解和對照操作。
6.近
貼近外來務工人員,符合他們的心理認知水平、價值觀和審美觀,引起他們的共鳴,獲得他們的認同;貼近地方“接地氣”,使教材散發出濃濃鄉土味和草根情。
三、開發的實踐過程
1.設計教材開發流程
在校本教材開發中,科學有序的開發流程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特別是對社區學院社會培訓職業道德這些內容龐雜、實踐性強、實用性要求高、時間緊、人員不足、可供借鑒經驗少的校本教材更是如此。近年來,筆者學院在開發職業道德相關校本教材時采用了如下流程。endprint
培訓目標分析→培訓人員特征分析→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學習情境設計→教學資源設計與教學媒體選擇→教學評價設計。
2.確立內容及比例
目前,社區學院對外社會培訓所進行的職業道德教學基本上局限于“職業道德與職業規范”內容范疇。隨著社會經濟迅猛發展變化,這顯然已不能滿足培訓對象的實際需要。因此,社區學院在進行社會培訓職業道德知識教學時,要敢于打破傳統,增強創新意識,適當拓寬培訓面,除了職業道德與職業規范外,要適當增加一定的法律基礎知識、心理健康知識、哲學知識、職業規劃知識、國情知識等并加以整合,在此基礎上編寫較實用全面的職業道德校本教材(表2)。
表2
內容 占教材比例 說明
職業道德基礎知識 40%
法律基礎知識 30% 民法、經濟法、刑法為主
心理健康 10% 心理調適基本技巧為主
職業規劃 10%
哲學 5%
國情 5% 包括所在地(市)情
3.編寫細化提綱
綱舉才能目張,科學嚴謹,詳略得當,邏輯體系強的提綱是編好內容頭緒繁雜的社區學院對外培訓職業道德教材的關鍵:一是擬制提綱能使許多雖然經過構思但仍朦朧的認識明確化,并使那些遺漏或片面性的問題經過構思得以補充和糾正。二是擬制提綱能把各種思想和問題置于一個科學的系統里,進一步研究、分析,真正弄清它們各自所處的地位及其相互間的聯系,達到綱領順暢、條理縷析,在動筆之前擁有寫作的主動權。三是提綱的擬制,既是對整個構思階段的驗收,又是開發表達階段的實際起點。
目前,學院外來務工人員培訓職業道德校本教材框架分為“我的生涯我做主”“做個懂法人”“給你一雙慧眼—我的哲學人生”“經濟﹒政治﹒社會”“我健康 ?我陽光”“就業+創業”六大部分。具體內容如下:一是“我的生涯我做主”。走進溫嶺—我的職業—我們的榜樣—思考體驗—我的規劃。二是“做個懂法人”。身邊的法律—走進憲法—觀摩法庭—對違法說不—調查、體驗。三是“給你一雙慧眼—我的哲學人生”。回憶人生—社會人生—哲學小故事—走近模范—超越自我。四是“經濟﹒政治﹒社會”。溫嶺經濟—理財有道—我是人大代表—助企發展—共建和諧。五是“我健康 ?我陽光”。認識自我—我的情緒我做主—我是心理咨詢師—健康、陽光。六是“就業+創業”。尋找生命的價值—身邊的創業—我的創業項目—成功、奉獻。
4.整合豐富案例
接受培訓的企業外來務工人員普遍文化基礎薄弱,再加上培訓時間短促,培訓分散,因此,社區學院教師在開發培訓職業道德教材時,首先要根據培訓提綱和內容精心搜集、整合案例。案例開發成功與否決定著教材開發成功與否。鑒于社會培訓人員的特殊性,職業道德案例開發要講求理論研究與實踐試驗并重,采用如下所示程序,這樣的案例才有可能被他們喜聞樂見,進而打動感染他們(如下圖)。
在根據圖示程序選擇案例的時候,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素材內容宜“新鮮熱辣”,貼近員工生活。如在編寫職業道德養成有關內容的時候,可選用郭文標真實實例: 在浙江東南溫嶺一帶的海域上,在新千年第一縷曙光首照的海岸線邊,過往的漁貨船只享受著“平安”的特別眷顧。每一位漁民心里都記著一個號碼“13505861060”。電話那頭,就是郭文標,臺州溫嶺市石塘鎮的一名普通漁民,30年如一日無償地守護著這片海域,在驚濤惡浪中奪回130多條瀕臨絕望的生命!郭文標心里明白,這么多年,為了救人,他愧欠了家人很多很多,光汽油費就花費多達8萬多元。但郭文標純樸的擇善之心始終沒有改變。二是素材內容宜多,要隨時代脈搏跳動。例如,在編寫《企業的法律責任》內容時可采用近年發生的令國人震驚的“三鹿奶粉事件”“開胸驗肺事件”“豐田召回門”等內容。三是素材內容的呈現要新穎前衛,宜多圖少文、多動少靜、宜多元忌片面。例如活頁、講義、實物、掛圖、音像資料、多媒體課件、網絡資源等。
5.簡練通俗概念
由于職業道德、法律、心理知識、哲學等知識概念理論多,對文化基礎薄弱、培訓時間短促的被培訓人員來說,自然難以理解掌握,因此,教師在開發社會培訓人員職業道德教材時要下一番苦功,將一些重要概念理論術語“翻譯”為通俗話語,轉化為大眾化的“彩色普通話”。如將“慎獨”解釋為“有人在與不在一個樣”。又如在教學民法中合同終止的提存很多培訓人員聽不懂,為此可以如此描述:簡單地說,就是你要履行合同,但是對方不接受你的履行。你又沒辦法把貨再消化掉,就直接把貨拉到一個專門的提存機關,不管你的那個合同對方要不要貨,就視為你已經交貨了。再如對抵押權,可以這樣闡述:A欠B錢的時候用了某件東西作為抵押,但這件東西仍歸A所有。當欠款期滿的時候,A無法還錢,B就可以將該件東西賣掉獲得欠款。
6.美化美容成書
由于社會培訓人員文化層次偏低,學習時間缺乏,教材的版面設計、紙張、圖片等如果選擇得當,能有效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對社區學院開發的校本教材進行適當包裝也是必要的。為此,教材設計一是封面盡量選擇較好的紙張,圖文并茂;二是圖片形式要多樣,且圖片內容要貼近培訓人員;三是書中多留空白,便于培訓對象記錄;四是教材應該采用小紙張印刷,便于攜帶;五是適當配置光盤。
總之,隨著社區學院對外社會培訓不斷深入,我們積極開發相應職業道德校本教材,有利于激發外來務工人員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使他們在經過培訓后能樹立起自信自強的人生理念,更快適應職業要求,為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家詳,錢景舫.職業技術教育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顧明遠,孟繁華.國際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3]肖珍教.國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育的發展與啟示[J].職業教育研究,2007(11).
[4]趙志群.職業教育與培訓學習新概念[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5]鄧先播.進城務工教育讀本[M].成都:成都時代出版社,2007.
[6]焦洪昌,吳國平.法律基礎知識[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7]詹萬生.職業道德與職業指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8]牛文萍.外來務工人員職業技能培訓研究——以杭州市產業園區為例[D].四川農業大學碩士論文,2012.
[9]陳懿.上海市社區外來務工人員公共教育研究——以上海嘉定區為例[D].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6.
[10]李正連,劉華明.關于社區培訓的思考[J].中國培訓,2006(4).
[11]鄒秋元.對提升社區服務工作水平的探討[J].中國職工教育,2013(8).
[12]李洪波.成人教育模式改革的新選擇:網絡遠程教育[J].中國成人教育,2006(12).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嶺市社區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