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影
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日漸深入,人們對于當前中學音樂教學現狀寄予很高期望然而現實卻依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本文以對中學音樂創(chuàng)新教學的調查為基礎,簡要分析目前中學音樂創(chuàng)新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關鍵詞:中學音樂;創(chuàng)新性教學;調查
現在的中學音樂教學較之于以前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觀,但中學音樂教學的現狀與人們對它所寄予的期望相距甚遠,筆者對秦皇島市的中學做了一次有關中學音樂創(chuàng)新教學的問卷調查,獲得了一批比較有意義的統計數據。從調查的情況來看,目前中學音樂創(chuàng)新教學存在的問題還是比較多的。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教學觀念方面
盡管創(chuàng)新性教學有著諸多好處,但在實際教學中創(chuàng)新性教學的觀念還沒有真正樹立起來。
1、當問及任課教師和學生“希望在音樂課結束時達到什么程度”時,有近83%的任課教師希望他所教的學生有創(chuàng)新能力,鼓勵學生提出一些創(chuàng)新觀念的問題,而只有2%的學生敢于在課堂上提出問題,主要原因是學生怕老師不高興、不理睬,或遭到其他同學笑話。
2、在回答“你認為學生必須服從教師嗎”這一問題時,有82%的學生能認為“是”。正是因為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學生必須尊重服從教師,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也就成了成人管孩子,形成一種知識權威。學生沒有篩選或選擇學習內容的權利,只能是毫無疑義地接受教師傳授的整齊劃一的知識。
3、90%以上的學生認為學生與教師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特別是一些鄉(xiāng)村小學,課堂上有時出現打罵學生現象。課堂教學中教師以傳授知識為核心,強調服從、統一,課堂成為教師表演的舞臺,教師與學生由于占有知識的不同而形成了他們之間的一種特殊的不平等。
2 教學方法方面
1、中學96%以上的音樂教師課堂教學采用“接受性學習方法”。92%的學生學習主要是被動接受、服從。學生對教師的行為具有明顯的迎合特征,課堂上很少有其自發(fā)性和個人積極性。
2、培養(yǎng)師生合作學習的機會很少,學生之間聯系松散,課堂教學中的互動主要是師生互動,且互動的啟動者幾乎均為教師,較多停留在口頭引導鼓勵的層面。教學過程難以形成民主、平等、合作的集體氛圍。在農村中學課堂教學中,氣氛吵鬧、雜亂,甚至有時無法進行正常教學。
3、教學方法各不相同,有如下三種:第一種,教師從不講音樂知識、視唱練耳。唱歌是學校音樂教學的基本方式或者是唯一的方式,學生對枯燥單調的音樂課提不起興趣,在這種情況下既不能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又起不到任何作用。第二種,在教唱歌曲前,教學生唱所教歌曲的簡譜。第三種,根據教材授課,在教唱歌的同時,講授音樂知識、視唱練耳,授課認真。調查發(fā)現。采用第一、二種教學方法的教師占了80%左右,而采用第三種教學方法的教師卻非常少。
3 教學教材方面
1、大多數學生、教師認為現行(2005年以前版本)音樂教材不適應教學需要。特別是教材的練耳部分太難。大部分學生無法掌握,高中教材形式過于單一,初中教材歌唱曲目過于陳舊,學生提不起興趣。
2、大多數城市中學音樂教師能夠按教材上課,而農村中學音樂教師絕大多數教師不按教材上課,且很少講音樂知識,多為唱歌課(曲目的選定自由性很大)、欣賞課(教師很少講解)。
4 教育師資方面
1、城市或城郊中學98%以上音樂教師都是專業(yè)院校或通過成人教育達到大專以上學歷的專職音樂教師;鄉(xiāng)村級中學師資缺乏嚴重,大多數音樂教師不是專業(yè)院校畢業(yè),主要是由校領導或其他教師代課。還有些農村中學由于沒有專業(yè)教師,無法進行音樂課的正常教學。
2、教師本身所具有的音樂教學研究能力有待提高。調查中發(fā)現,各校對于音樂教學的課題研究遠遠少于其他基礎課程的課題研究,只有36%的學校進行過音樂教學課題研究,大多數中學沒有進行過音樂教學課題研究。教師自身的研究能力阻礙他們對創(chuàng)新教學認識水平的發(fā)展。49%的教師對國外的一些教學模式不是很清楚,在教學中不能實施創(chuàng)新教學。
3、大多數城市中學音樂教師能拓展教學內容,注重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但農村中學音樂教師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除了公開教學認真對待,平時教學大都處于消極狀態(tài),教學熱情均不高。
5 學生方面
1、學生對音樂課的喜愛程度和實際掌握情況相脫節(jié)。當問及學生對音樂課的喜愛程度,有近90%的學生回答“喜歡”,主要原因是放松、好玩等。不喜歡的原因有:樂理太枯燥、嗓子不好、紀律太差等。但當問到“您是否會識譜,懂基本音樂理論知識”時,只有20%的中學生回答會識譜并懂一些音樂知識,而農村中學絕大多數學生不會識譜,不懂音樂知識。
2、農村學校的學生對音樂的喜愛程度大于城市學校的學生,主要是因為農村學生的娛樂活動的時間、方式和條件都受到限制。
3、89%的學生認為不能當眾很自信的表演節(jié)目,沒有強烈的表演欲望。
4、課堂教學中沒有功能性的課堂學習小組,學生之間的聯系極為松散,幾乎無直接聯系。學生在課堂中只是無實質功能聯系的“孤立的個體”,學生之間沒有合作學習的機會。學生之間的討論機會少,甚至沒有。
6 其它方面
中學音樂創(chuàng)新教學在諸多相關條件方面還很不完善。
1、還沒有建立一個比較完整的音樂教學評價體系。
2、城市中學的硬件設施比城郊中學的好,城郊中學的硬件設施比農村中學的硬件設施好。有73%的教師對本校的硬件設施不滿意,78%的學生對本校音樂教學硬件設施不滿意。調查中發(fā)現農村中學基本上沒有音樂教學硬件設施。
3、社會、學校、家庭還沒有音樂教學對于人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方面作用的意識。有些學校音樂課如同虛設,經常不上或被統考科目霸占。個別學校學生只學了一年的音樂課,其余基本上被主課代替。課表上的音樂課只是為了應付上級部門的檢查。
從對以上歸納的六個方面的問題來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在癥狀背后隱藏著一些深層的缺陷或障礙:
1、從社會、學校、非音樂教師對音樂學科的態(tài)度以及學生對音樂的喜愛程度及實際掌握的情況來看,可以發(fā)現觀念方面有實質性的缺陷。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和一些消極因素導致音樂教學阻礙了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
2、師資素質的欠缺和對音樂教學的不恰當定位,使得音樂教學缺乏創(chuàng)新的機會。音樂教師應具有一定的人文和哲學知識,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才能,在課堂上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創(chuàng)造技能的訓練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但現在良蕎不齊的師資現狀,使教師很難完成音樂教學所擔負的創(chuàng)新任務。另外,有的學校都把本校的升學率作為辦學的唯一目標,音樂不用參加中考、高考,開設音樂課只是為了調節(jié)學生學習的緊張情緒,對音樂教學不重視,不鼓勵音樂教師參加各種教研活動,也大大限制了音樂的創(chuàng)新性教學。
3、由于遺傳和環(huán)境的不同,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充分的發(fā)展。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不平等,教師回答不出學生的問題覺得失面子,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學生,缺少師生間平等的爭論。
4、城鄉(xiāng)差距決定了城鄉(xiāng)中學在音樂教學方面存在的差距。農村學校連最基本的音樂教學都無法開展,更談不上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王澤恩.《新課程基本理念下中學音樂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04
[2]林欽云.《中學音樂創(chuàng)新教學之我見》[J].中學時代,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