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峰
摘 要:校園文化是學校的師生員工在長時間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并為所有人認同的學校精神、育人價值觀、辦學理念等。一般而言,校園文化具有導向、凝聚、約束、激勵、育人等功能,是維系學校發展的一種精神力量,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亦是如此。
關鍵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特點;意義;實施途徑
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要了解什么是校園文化,首先要清楚校園文化與社會文化的關系。文化在結構上分主流文化和亞文化,主流文化是指文化發展的一定時期屬于支配地位,起著主導作用的文化。亞文化是指不同職業、階層、集團、年齡結構的人們由于他們的社會地位、謀生手段不同、利益不同、對社會、人生的認識、體驗不同而形成的與主流文化有所區別的價值觀念、思維方法、生活情趣、理想信念等文化觀念。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就是出于社會文化大背景下,具有自身特點的一種亞文化。
校園文化的塑造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從其內涵上分析它包含了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這三個不同的結構層次,并且相互滲透、相互影響。
高職院校物質文化作為一種物質的客觀存在,能為師生的感官所直接觸及,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這種直觀的物質文化包含了設計者、建設者和使用者的價值觀、審美觀,具有相當的持久性。它包括校園的地理位置、地形風貌等自然環境和校園的各種建筑教學科研設備,文化設施和生活設施等。
高職院校制度文化是為了有效地進行管理而設立的各種規章制度,也叫“規范文化”,屬于校園范圍內必須強制執行和嚴格遵守的文化類型。一所高職院必須有明確的培養目標和辦學方針,有嚴格完整的規章制度和組織紀律,才能培養和鍛煉師生嚴謹求實的治學精神和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才有可能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
高職院校精神文化是指由師生長期創造的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是校園的核心文化,也是校園文化建設所要營造的最高目標。
1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特點
1.滲透性。它可以滲透到高職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良好的校園文化還可以通過校園培養的人才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并對社會文化乃至于整個社會發揮巨大的作用。
2.實踐性。高職校園文化是通過各種豐富、生動、活潑的活動形式來實現的,是大學生親身體驗的文化,具有較強的實踐性。
3.教育性。校園文化是一種教育文化,它可以引導人、鼓舞人、塑造人等,它拓展了教育空間,凸顯了廣大師生特別是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
4.多樣性。高職院校往往是升格或合并而來,其校園文化不拘一格、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5.獨特性。由于辦學層次、理念、風格、地理環境、文化底蘊的不同,高職校園文化有自己獨特的一面。
6.雙面性。高職校園文化所反映的辦學風格、行為規范,從來是隱性的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等創造出來的精神產品,這些產品又會帶校風、教風和學風的顯性效果,因此,高職校園文化有隱性和顯性的綜合特質。
2 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校園文化是把學校發展目標轉化為校園人個體自覺行動的媒介,其最大魅力在于它能潛移默化地熏陶人、規范人、約束人, 卻又使受到約束的個體心甘情愿。因此,校園文化在高職自身發展和培養人中的作用不言而喻。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新的類型應充分認識文化興院的重要性,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園文化。
1.校園文化建設是和諧校園構建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在建設和諧校園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的作用;先進的校園文化能夠用先進的文化培育人、塑造、豐富人的精神內涵,提升人的文化精神境界,使人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振奮的精神狀態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夠使師生員工蓬勃向上的意志和精神得到鼓舞和支持;能夠增強學校的凝聚力,促進學校的團結穩定和創新發展。
2.校園文化建設是培養合格人才的需要。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技能型人才,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單純注重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的教育已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當今社會,教育主要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全面發展且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實用型人才。科學的校園文化是學校歷史傳統、校園意志、特征面貌的反映,是全體師生員工共同理想、共同信念、共同追求、共同意志和風格、職業理想、職業行為規范的綜合反映,對學生的教育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導向作用和塑造作用。
3.校園文化建設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引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可以說校園文化建設關系到一代又一代學生的成長,關系到高職院校能否培養出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以建設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的校園精神,與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有著密切的關系,在高職院校的育人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校園文化建設是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的需要。校園文化是高職院校自身精神的體現,優秀的院校必須有優秀的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校園文化不僅是高等職業教育追求的目標,而且是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新的類型要想取得成功并發展壯大,必須高度重視先進文化建設對學校發展的深刻影響。
3 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實施途徑
1.認清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第一,成立校園文化建設與創新領導小組或委員會。學校主要領導親自抓,統籌協調,解決涉及全局的重大問題;分管領導具體抓,按職責分工抓好落實;辦公室、宣傳、組織人事、教務、學工、系部、團委、工會、學生會等部門領導具體落實。第二,明晰校園文化建設的地點和范圍;對建設內容做出時間進度安排。第三,明確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的手段措施、人財物保障及獎懲措施。
2.重點解決核心價值觀和三風( 校風、教風、學風) 的形成問題。第一,動員宣傳。要做到層層動員、廣泛宣傳、形式多樣、人人皆知。對領導者來說,要向下屬和師生員工灌輸核心價值觀,做到無時不宣傳,無處不宣傳。第二,形成核心價值觀、學校精神、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發展思路、辦學定位等。要面向全體師生員工及社會廣泛征集、討論,這既是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的過程,又是全員參與、調動積極性的過程,同時還是統一思想、達成共識的過程。
3.制定并完善相關規章制度。第一,根據凝練出的核心價值觀、“三風”等制定完善學生手冊、教職工手冊等,做到有據可依、規范管理。第二,率先垂范。學校領導、中層干部、教師骨干、黨員、學生干部等要以身作則,模范遵守和執行各項規章制度,起到引領和表率的作用。
4.轉變內部管理模式。第一,全面推行分級管理、目標管理和民主管理,使管理重心下移。讓師生員工關心學校,增強師生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學校高層領導應把主要精力放在把方向、帶隊伍、抓文化。第二,開展各項活動。廣泛開展爭創活動,如學習型校園、和諧校園建設,開展學術活動、文體活動、交流研討、人員培訓等,全面提升校園文化活動的層次和質量。
5.統籌校園文化建設。第一,統籌安排校園文化設施建設、校園景觀環境建設。全面改善師生員工工作、生活條件,實現人育環境、環境育人的良性循環。第二,塑造學校形象。樹立人人是形象大使的理念,對內凝聚人心,對外塑造形象。通過CIS 形象設計和實施,提升學校的檔次和知名度,增強師生員工的自豪感和榮譽感。
參考文獻
[1]胡艷芳,李國濤,張瑩.淺析高職院校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中國成人教育[J].2007,(05).
[2]高維義.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大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南方冶金學院學報[J].2003,(06).
[3]姜銘,史慧武.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職業教育[J].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