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雙喜 楊棟松
摘 要:訊問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工作應與檢察機關特點、發展需求相適應,需要科學有效的措施,并及時為案件偵破提供科學有效的視聽資料證據,是提高檢察業務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徑。為此,本文主要對訊問全程同步錄音錄像的概況、檢察機關訊問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制度實施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檢察機關;訊問全程同步錄音錄像;概況;問題;改進建議;辦案硬件設施;證明效力
伴隨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提升,遵循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部署,各地檢察機關需在自偵案件中對同步錄音錄像廣泛應用。作為法定訴訟證據視聽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步錄音錄像在刑事訴訟工作中,在搜查、扣押、訊問等偵查活動中得到大量運用,對打擊犯罪、保障人權及規范執法行為能夠提供有利證據。《訊問犯罪嫌疑人實行全程同步錄音錄像的規定》實行,對同步錄音錄像相關內容進行了全面規定,如取證實施主體、程序等,以此為同步錄音錄像取證進行法律依據的提供。
1 訊問全程同步錄音錄像的概況
上個世紀70年代,視聽資料證據在西方發達國家開始實施。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提升,我國刑事訴訟立法就對視聽資料證據進行相關規定。但司法活動過程中,辦案人員因自問、自記收集證據的行為的長期存在,致使翻供現象頻發。為加強檢察機關執法辦案能力、提升法律監督能力,對偵查訊問活動加以規范,以此確保執法、辦案效率的全面提升。訊問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制度的頒布,同步錄音錄像在檢察機關的全面實施,為檢察事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檢察機關訊問全程同步錄音錄像是指在職務犯罪案件偵查活動中,檢察機關對犯罪嫌疑人每次訊問時,需連續對訊問全過程進行錄音錄像。伴隨社會經濟發展與科學技術進步,記錄媒介已從磁帶、膠帶逐漸改變為硬盤與光盤。相比現行刑事訴訟法規定,此規定存在一定差異,按照新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訊問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可存在2種形式,其一為“可以”,“可以”錄音、錄像訊問過程;其二“應當”對重大犯罪案件,如可能判無期徒刑、死刑等,“應當”錄音、錄像訊問過程。這就要求必須確保檢察機關訊問全程錄音錄像的嚴謹性、客觀性、全面性。該方式不僅能夠將犯罪嫌疑人陳述客觀、真實記錄下來,更能實現訊問過程再現,對提升訴訟效率、規范執法行為至關重要。
2 檢察機關訊問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制度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辦案硬件設施配套不合理,無法滿足同步錄音錄像需求。部分檢察機關攝像、錄制設備配置存在滯后性,無法對同步錄音錄像工作需求進行充分滿足。現有攝像、錄制設備還屬于傳統工作流程見證而采取的固定設備,鏡頭、角度設置屬于固定狀況,與高標準同步錄音錄像規定存在極大的差距。因同步錄音錄像設備配置不合理將降低攝像、錄制的效果。
2、“全程”概念不具全面性。遵循同步錄音錄像相關規定,訊問犯罪嫌疑人時檢察機關需做到全程錄制,但檢察業務開展中,往往存在“全程”概念全面性不足現象。筆者認為,錄音錄像“全程”是指一次訊問的所有過程,以此確定錄制起始時間,也就是在犯罪嫌疑人步入訊問室后開始錄制,在犯罪嫌疑人對訊問筆錄簽字確認簽字后,停止錄制。建立訊問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制度,可最大限度地避免訊問過程中產生刑訊逼供現象。但訊問不屬于孤立過程,為達到訊問作用,辦案人員需在訊問開始前做好準備工作,以此為訊問工作的效率提升提供可靠保障。
3、證明效力不足。刑事訴訟法修改后,雖對訊問全程同步錄音錄像資料法律地位進行了確立,但沒有明確規定訊問全程同步錄音錄像資料的證明效力,以此大量學者、專家給出了不同建議。有人認為“按照原始證據優先原則,在司法訴訟過程中,需對訊問、訊問筆錄原件進行出示,特殊情況下,不能以錄音錄像的形式對訊問、訊問筆錄出示進行替代”。但具體司法實例證明,與傳統訊問筆錄相比,訊問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具有更好的發展前景。但單純訊問筆錄問題較多,如下:
第一,按照案件材料偵查人員極可能出現主觀判斷,并延伸到訊問環節,在訊問筆錄制作中,往往會在文字中呈現,因此訊問筆錄無法做到全面客觀性;
第二,因訊問人員與記錄人員職責不同,2人思維方式也存在諸多不同,其訊問筆錄內容可能與訊問人員思路、訊問計劃存在極大的不同,進而對辦案效率造成極大的影響。
3 檢察機關訊問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制度實施中的改進建議
1、合理配置辦案硬件設施
訊問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制度的實施,是確立全程同步錄音錄像軟硬件建設標準的標志,屬于強制性規范。在整個訊問過程中,要求嚴格遵循高檢察院規定建設系統,將大量新技術運用于檢察事業。數字化、網絡化與智能化已經成為檢察機關全程錄音錄像制度發展的方向,硬件設施配置是否合理直接關系著檢察業務的質量。因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通過高新科技方式的合理運行及加大資金投入,積極引進新技術、新設備,可滿足偵查實踐工作要求。
2、提高工作人員專業素質
現行訊問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制度實施過程中,因組織機構不合理,檢察機關人員不足等問題的大量存在,導致檢察職能弱化。為滿足檢察機關訊問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工作需求,必須對相關工作人員素質加以重視,進行復合型人才培養。在此基礎上,要求檢察人員必須熟練掌握錄音錄像技術、全面了解設備信息,并具有較高專業素養與道德品質。在提高工作人員專業素質時,通過全面分析錄音錄像信息,可對檢察業務開展需求加以滿足。
3、對“全程”進行重新定義
“全程”為一次訊問的全過程,在司法活動開展中將對訊問全程同步錄音錄像發展起到制約作用。因外部監督職能的缺乏,檢察機關自辦案件時往往產生刑訊逼供等違法行為。為確保訊問過程的合法性、規范性,需對“全程”進行重新定義,將訊問全程同步錄音錄像覆蓋整個審查過程,如進入檢察機關辦案工作范圍但沒有步入訊問室階段、步入訊問室到訊問全過程階段、簽字、確認訊問筆錄階段。
4、提高證明效力
訊問全程同步錄音錄像資料不僅要對檢察機關訊問工作整個過程進行客觀記錄,還需全面記錄訊問室內的所有情況,如訊問語言、方法、動作、表情等,以此對訊問場景進行真實再現,與傳統訊問筆錄相比,同步錄音錄像更具說服力。在充分體現證據的客觀性、真實性的同時,需有效提高其證明效力,以此在司法實踐中將訊問全程同步錄音錄像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以此對訊問筆錄和訊問同步錄音錄像資料不符問題進行有效處理。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檢察事業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通過檢察機關訊問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制度的實施,及與檢察機關相關業務的充分結合,可為檢察機關案件偵破提供科學有效的證據。
參考文獻
[1] 梁馨予. 檢察機關訊問職務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制度適用情況調查研究報告[D]. 西南政法大學 2013
[2] 尉海江,袁清彪,王利軍. 訊問職務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錄音錄像有關問題研究[J]. 中國檢察官. 2006(06)
[3] 葉耀丹. 統一業務應用系統與檢察機關工作理念和方式轉變研究——以鄰水縣人民檢察院案件管理工作為視角[J]. 法制博覽(中旬刊).
[4] 滕學為. “坦白從寬”——“辯訴交易”的中國化嘗試——對新《刑事訴訟法》第50條和第118條的思考[J]. 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5] 徐金貴,顧文虎. 訊問犯罪嫌疑人、詢問證人時制作錄音、錄像的若干法律問題[J]. 法治論叢.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