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婧
摘 要:城建聲像檔案是指在城市規劃、建設及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應當檔保存的聲像資料,對城市的建設、城市規劃及管理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城建聲像檔案的拍攝工作由于對象復雜且往往周期長,拍攝工作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各種情況影響工作效果,本文總結了筆者聲像拍攝工作中遇到的情況和問題,談談城建聲像拍攝工作的內容和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難點,并結合筆者的工作經驗提出相應的解決建議。
關鍵詞:聲像檔案拍攝;問題;對策
城建聲像檔案直接反映城市建設的客觀現實,把城市建設中發生的轉瞬即逝的現象以影像或圖像的形式留存下來,真實客觀的展現在人們面前,這是文字檔案無法比擬的。城建聲像檔案在反映城市建設的真人、真事和實物時,不僅把人、事、物的形象真事的反映出來,給人以真事和親切的感覺,而且由于聲像檔案對內容的記錄完全依賴于客觀實體,而不加人為的想象成分,所以聲像檔案一旦形成,就擺脫了人們的主觀意識和控制,具有獨立的鮮明的真實的特點。
作為城建檔案重要組成部分的城建聲像檔案資料有其不可比擬的作用。首先它為城市的歷史研究提供了材料,雖然城建檔案館大多只有幾十年的歷史,但館藏豐富,特別是一些珍貴館藏老資料,記載了城市發展的變遷,是城市記憶的重要檔案。其次為繼承城市的傳統特色和提高城市建設水平提供可靠的參考資料。2014年底起,我館和無錫電視臺聯合攝制的專題片《無錫建筑名師錄》,該片的初衷也是為了將這些建筑資料再整理歸檔,以一個直觀的專題片形式進行記錄,為相關單位提供可視資料。其次,為城市宣傳服務。今年來我館拍攝的照片資料廣泛應用于各類城市宣傳畫冊,展板,為宣傳城市建設成果提供了形象直觀的圖片資料。同時我們跟拍的建設工程聲像資料,特別是對重大工程的建設過程拍攝,為城市建設留下了寶貴的影像資料。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城建聲像檔案也是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發生著可喜的變化,城建聲像檔案一般來源于兩類,一類是建館以來珍藏歷史館藏,包含一些老的聲像資料,而另一類是自拍聲像檔案資料,自拍資料由于針對性強、可控性高,是城建檔案聲像資料的主要來源。自拍聲像資料拍攝主要分為“散拍”和“跟拍”兩種方式,根據不同的主體和要求選擇合適的拍攝方式。所謂“散拍”就是一次性的拍攝,一次重大活動、一個重要儀式活動、一場重要會議或者是某年某月某日某建筑物的拍攝。“散拍”的特點是拍攝靈活、機動,可控性強,主觀性強;所謂“跟拍”就是跟蹤拍攝,對于一項工程或者城市建設活動進行長期有目的性的跟蹤拍攝,其特點是時間跨度大、對比性強。
在現實工作環境中,城建聲像檔案的拍攝工作還存在著一些難點,這些難點總是在工作中給我們造成各種各樣的影響,降低我們工作的質量,影響聲像檔的效果。
1 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設備不足,水平有限。聲像工作起步晚,各方面條件不夠成熟。城建檔案工作是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重視和關懷下發展起來的,其真正得以發展是在八十年代的后期,各大中小城市才相繼成立了城建檔案館,所以建館時基本上是沒有建國前的檔案,聲像檔案就更不用說,早期的聲像工作者大多是半路出家,業務水平有限,而設備更是不足,一套完整的前后期攝錄采編設備已經不容易,加上科技迅猛發展,信息傳媒設備升級換代迅速,新設備不斷淘汰老設備,老設備又得不到應有的保護。使得我們的聲像工作總是遇到老資料無法有效歸檔利用,新資料不能盡善盡美記錄的問題。
2拍攝周期長,客觀條件差增加了拍攝難度。對于建設工程的聲像拍攝往往面臨諸如拍攝時間跨度大、現場環境復雜取景困難、施工人員配合度底等問題。而領導視察、會議等活動也會面臨拍攝對象配合度低、媒體多造成的取景困難問題。如果我們拍攝的時候不能靈活應對各類狀況,拍攝時不能把握好拍攝重點,就會造成有用畫面不足、資料欠缺等問題。
3人員和設備的配合度低。城建聲像資料的拍攝類似于新聞采訪的拍攝,不僅需要拍攝者有較強的專業敏感性,抓拍到實時發生中最有用的信息,更需要相關人員的配合以及設備的支持。例如拍攝軌道交通站點建設,地點往往是地面下的工地,光源不足,對于攝像機來說如果沒有燈光支持,畫面質量就會出現問題,而地面下光源不足的同時,區域狹窄,對于取景,特別是大場景的景別都會造成一定影響。
2 加強城建聲像工作的對策
無錫市從2011年底開始對全市村莊分批進行環境整治,到13年底,經過兩年多的整治,全市9079個村莊完成環境整治任務,其中華西新市村、善卷村等5個村莊入選“江蘇最美村莊”。受無錫市建設局委托,我館全程參與了這一整治工程的跟蹤拍攝任務。在前后三年多的跟蹤拍攝工作中,筆者結合實際工作情況,歸納出幾點加強聲像工作的對策。
1.掌握好已有設備的使用和維護,靈活運用各類輔件每次拍攝任務。同時加強自身繼續深造,提高聲像工作者拍攝技巧,運用專業的眼光和判斷能力,通過明與暗,虛與實,色彩對比去撲捉被攝主體精彩的瞬間或最具特色的細節。對于新農村整治的拍攝工作,不僅要求有整治前后的靜態照片和影像,整治中的施工拍攝,還要有村民采訪,而村民采訪這類同期聲訪問拍攝以前工作中從未遇到,開始我們借助錄音筆進行收音,由于現場聲音嘈雜混亂,效果并不理想,于是我們仔細研究已有設備,配置了相匹配的話筒進行收音,雖然不能與電視臺專業話筒媲美,但與錄音筆相比,對于近距離的采訪收音效果還是理想的。在拍攝村莊的大場景照片時,我們又遇到了另外一個問題,有些村莊周圍都是平地,既無可利用的高地形,又無相對高聳的建筑物,很難用三腳架拍攝到村莊全景全貌,這個時候我們利于“魚竿”解決了這一難題,將較輕便的攝影設備提高至七八米的高度進行高角度取景,取得了類似于航拍照的效果,照片受到了一致肯定。這類實際問題都需要我們在扎實掌握了現有設備使用的基礎上不斷學習總結,結合實際,才能應對各類復雜的拍攝工作。
2.規范制度,明確聲像技術要求。照片應當主體明確,畫面清晰完整,色彩還原準確,被攝主體不能有明顯的失真變形現象,歸檔的照片應當為原底片,不得經過加工處理,照片與底片應同時歸檔并且內容一致,按照拍攝時間前后進行標注,一律采用TIFF或JEPG格式,分辨率不得小于1400萬像素。錄像檔案應采用專業高清數字攝像機拍攝,主體明確、圖像穩定、畫面清晰、色彩真實。拍攝素材進行適當剪輯,拍攝時間視具體內容而定,一般剪輯后不少于10分鐘,配文字說明具體內容時間等。
提高拍攝技巧和業務素質。首先是提高畫面質量,避免鏡頭晃動和偏色等常見錯誤的出現,有效避免鏡頭晃動的辦法是使用小光圈、三腳架以及快門線,而避免畫面失真、偏色等光線問題的有效手段就時每次拍攝前校準白平衡,同時觀察不同場景地的光線特點,盡量避免逆光拍攝。 最后要重視事前準備工作,制定周密的拍攝計劃,包括在掌握的天氣情況、地理環境和人員設備配備以后制定出最合理的拍攝計劃。在拍攝村莊整治工作中,有時候的工作是特別密集的,特別是去江陰、宜興那些比較偏遠的村莊,一個禮拜的拍攝周期安排十幾個村莊,有時候一天就得跑三個村莊,為了能利用使時間最有效的利用,做好拍攝前期的準備工作就顯得特別重要。包括拍攝的路線,拍攝提綱、設備準備還有帶足電池。特別是村莊這個客觀環境有著它特殊的特點,要拍攝村民采訪,只能趕在大早或者傍晚五六點,別的時間村莊內部人煙稀少,很難找到人。另外在拍攝建設工程聲像檔案的時候也會有相類似的地方,就是避開極熱、極冷的時間段,夏季趕早避開中午,冬季避開三餐午休時間,這樣才能拍攝到工地上工人施工建設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