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舜燕 劉曉冬
數學教學改革的發展是和數學教學思想的發展變化密切相關的。如今,隨著信息化、數字化、學習化社會的到來,對公民的數學素養提出新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重新審視數學課程的價值取向。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新的課程體系已進入了全面實施階段。如何貫徹落實好《教學課程標準》提出的實踐“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持續、和諧的發展,把撐數學學習的內容與教學活動規律,是達到數學教學目的的關鍵。所以我認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認真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1 聯系生活實際,提供現實的學習背景
數學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現實世界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為此,我們數學教學必須以生活實踐為依托,提供現實的數學教學內容,而這種富有生活氣息的教學內容是學生數學思維的源泉,他能有效引導學生經歷“數學化”的過程。例如:在教學“生活中的軸對稱”一課時,為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讓學生觀察樹葉、蝴蝶、臉譜、鏡子中的人像與人、水中的影像等現實生活中大量的實物和存在的現象,使他們體會到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以激起學生進一步探索特殊圖形的軸對稱性的欲望。
2 實現數學學習方式的變革,呈現方式多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習方式不僅包括相對的學習方法,而且涉及學習習慣、學習意識、學習態度、學習品質等心理因素和心靈力量。所以學習方式的轉變對促進學生發展具有戰略性的意義。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標準》中要求數學課程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展規律選材。題材要廣泛,呈現的方式要豐富多彩,用情景式、問題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現學生樂于接受的、有價值的數學題材,這種貼近孩子生活的、具有親和力的題材和形式,能有效激發兒童的學習動機,激起創造的欲望。
通過兒童喜歡的親切的卡通形象,熟悉的生活世界,有趣的童話世界新穎的欄目設計等,這種充滿人文關懷的數學課程,既開拓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又豐富了學生的數學活動形式,使得數學學習的過程就是一次一次愉快的、充滿挑戰性的“旅行”,學生在這個路途中領悟到的數學王國是一個個神奇迷人的“風景點”,這樣的旅行是學生終生難以忘懷的。
3 把我數學教學活動的規律,重視師生關系的和諧互動
教學是教育學的雙邊活動過程,是教與學相互協調、統一發展的過程。因此,我們在把握數學教學活動規律的同時,必須從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兩個角度去思考。
1、轉變學生學習的方式,凸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適應時代發展的數學課程要以學生發展為本,所以就應該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應該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放在數學課程改革及其重要的地位,這是使學生的數學學習產生實質性變化的關鍵所在。改變學習方式要求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要致力于把數學學習之中的觀察、發現、探究、猜想、驗證、推理、質疑等過程性活動凸現出來,改變單純的以來模仿與記憶的學習方式,以“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以使學生的數學學習不再單一、枯燥和煩悶、機械,以真正體現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和富有個性的充滿生命力的過程。例如:教學二年級教材中的“長度單位米和厘米”的教學內容時,通過“認一認”、“說一說”、“找一找”、“估一估”、“量一量”、“搭一搭”、“走一走”等活動幫助學生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體現了數學教學中五個特征中的“凸顯活動性的特點”。
2、重新定位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的角色,突出教師工作的創造性。
教學過程是教育學的辯證統一過程,新課程在賦予學生以最多的思考、實踐和交流的機會的同時,對教師的角色也作出新的改變。在新課程中,教師由傳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從傳統知識傳授者轉向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學習過程的引導者和建構知識的合作者。新的課程呼喚創造型教師,數學教師的創造性要求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隨時進行反思和研究,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創造。教材將不再作為“圣經”而被忠實的執行,師生將從實際出發,利用更廣泛的課程資源,共同開發課程和豐富課程教學而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這種創造過程,也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過程。新課程賦予教師創造性角色,首先要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擁有自由思考的時間,能夠自主探究,讓學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氛圍中自由的表達,發展自己的思維過程,與同伴一起分享學習的成功。其次,促進學生的自主構建。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后更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和促進。這種促進作用主要在于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組織學生發現、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提供探究的材料和方向,引導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為學生的發展做好準備。
3、教師要清楚地知道學生什么時候會成功,什么時候有困難,什么時候有爭論,并在學生成功時給予激勵,在學生因惑時給予指導,在學生有分歧是發生碰撞,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的數學建構。
4 將數學課程與現代信息技術融合,為教學目的的達成提供了新的平臺
計算機和計算器的普及和推廣,對數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育學的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數學教學如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強有力工具,一定會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教學活動中。總之,富有現實性的、有意義的挑戰性的教學內容,充滿探索與創造的數學活動過程,以及在現代信息技術支撐下的學習方式的轉變,將促使我們從整體上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學運行體系。
5 實施科學評價
對評價結果的描述。應以定性為主,采用鼓勵性語言,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真正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評價要打破原來“教師一人說的算”的局面。既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如是否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活動,是否有學好數學的信心,是否樂于與他人合作,是否能找到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否能夠使用數學語言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是否有反思自己思考過程的意識等。評價方式可以用書面考試的形式、作業分析的形式、課堂觀察、課后反談、實踐等等。
總之,掌握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是數學學習目標的主體,數學教學活動要關注學生的個人知識和直接經驗。數學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教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做好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使數學課堂充滿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