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
摘 要:當今時代,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教師的信息素養能力直接影響到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和創新人才的培養,本文對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其培養方式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校教師;信息化;素養;培養問題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5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項目編號:GH150313
1 何為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信息工業協會在70年提出的。不同時期,人們對信息素養賦予了不同的名稱和含義,如媒體素養”、“信息能力”、“網絡素養”等相關術語。可見信息素養是豐富而的綜合的概念。1992年,美國圖書館協會(ALA)給信息素養下了個定義:信息素養是人能夠判斷確定何時需要信息,并能夠對信息進行檢索、評價和有效利用的能力。然而信息素養不僅包括對信息內容本身有獲取和認知的能力,也要知曉信息如何被“制造”、被傳播這一過程,更要具有在新媒體時代獨立學習的能力及創新意識、批判精神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具體而言,“信息素養可歸納為信息意識、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和信息法律意識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并不是獨自存在的,而是緊密依存的。信息意識是整個信息素養的前提,是指個體對信息的態度和興趣,獲取、分析、判斷和吸收信息的敏銳度和自覺程度;信息能力是整個信息素養的核心,主要包括信息獲取能力、信息處理能力、信息表達能力以及信息傳遞能力等;信息道德與信息法律意識是把握個體信息素養的方向,指的是個體在獲取、處理或傳遞信息的過程中必須遵守相關的倫理規范,不得危害社會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
教師的信息素養主要指面向教學實踐的,是教師能夠認識到何時需要信息,并能夠獲取、檢索、評估和有效利用信息進行教學和科研的能力,主要包括信息的選擇、信息的處理等方面的內容。
2 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的重要性:
信息素養是信息社會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質,更是高校教師所必備的素質之一。作為高等教育的主體——教師,其信息化素養體現為對信息化教學環境的適應與操作能力,對教育教學信息資源的設計、開發、組織與優化的能力,掌握和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的能力,培養和提升高校教師信息化素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育現代化的迫切需要
教育信息化時代已經到來,這就要求高校教師必須具有獲取信息的強烈意識,具有甄別信息的分析能力,同時也要掌握必要的信息技術操作方法。對各類教育教學信息資源具有整合開發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廣泛的運用以多媒體、計算機、網絡為基礎的現代通信技術。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幫助學生多途徑獲取知識。
(二)教學質量提升的必然要求
一個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保障高校高質量教學的關鍵。教師的教學水平及個人素質直接影響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而教師信息化素養的高低,信息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好壞。因此,提升高校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將有利于提升高校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和教育教學水平。進而提高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學質量。教學質量是高校發展的生命線,尤其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發展的時代,教學質量尤其是我們發展的重中之重。
(三)科研水平提高的保證
科學研究是高校持續發展,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教師的科研水平是取得高質量科研成果的關鍵。 因此,高校教師信息化素養的提升,可以使高校教師在教育和科研過程中全面、廣泛、熟練的運用以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通信技術為基礎的現代通信技術,促進高校科研事業的發展,從而適應信息化社會對高校健康發展的新要求。
高等教育信息化體系中最關鍵的要素就是信息化人才,這是信息化體系中唯一具有主觀能動性的要素,信息化的人才包括高校的培養對象和目標,也包括實施計劃的高校教師。實現教師的信息素養是實現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關鍵。
三、高校教師擔負著培養信息化人才的重要任務,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就是數字化、網絡化。高校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培養的好壞直接決定者人才的培養質量。一個良好的培訓體系的建立至關重要。
培養模式的建立,可以使高校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得到科學化的培訓。完善的培養模式可以使培訓實現較好的效果。經過實際的調研分析,筆者擬提出以下幾種模式。
(一)、開展專業進修。在強化校本培訓的基礎上,派出大量的教師赴外地名校培訓、研修,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為造就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優秀教師人才提供機會,推動了教育水平的提升。在職培訓是提高教師信息化素養的重要方式和主要途徑。是教師終身提高進步的必經之路。為了適應時代的步伐,我們必須加大教育技術的培訓,學校可以采取各種優惠政策,選派現代教育技術專業 的教師到一流的大學學習,加速培養學科帶頭人,也可鼓勵其他專業的教師考現代教育技術專業的碩士、博士。提高全校教師整體的信息化素養和能力。
(二)、創新教師培訓模式,積極推行“研訓一體”的教師培訓改革。使教師的培訓與教研活動相結合,與校本研訓和課題研究相結合,實現研訓一體,使教師從”被動培訓”向”主動學習”轉變,教師培訓實現了目的上的轉變,大大調動了教師參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走出去,請進來;進名校,跟名師;全面建設“名師工作室”,為廣大教師的信息化素養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培訓平臺,教師培訓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三)、培訓模式的多樣化,是教師培訓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只有做到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創新綜合,增強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才能不斷提高教師培訓的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四)、加強教師研修培訓基地的建設,與國內重點院校合作,建立教師培訓基地,拓展異地培訓,為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升搭建更廣闊的發展平臺。選派教師參加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積極創造條件,開展境外培訓。培訓能夠拓展廣大教師的視野,也能學到最前沿的教育技術。
(五)、利用好新媒體。當今的時代,是網絡飛速發展的時代,尤其是近幾年,隨著新媒體終端和互聯網的不斷普及,人們的生活、學習方式也發生的巨大的改變。利用好新媒體時代的資源更能夠促進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隨著信息成為社會各領域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新媒體時代對人的最大挑戰就表現為對人的信息素養的挑戰。在新媒體時代,信息素養已經成為社會成員普遍承認的一項重要的個人素質,它同創造性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起構成了教育者進行創新和傳道授業解惑的基礎。是否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以及掌握足夠的信息技術,將會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社會競爭力。培養高校教師的信息素養,是高校信息化進程中一項重要任務,同時也是新媒體時代對高校教師素養提升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李湖,以信息教育促進素質教育 ,民族教育研究,2002(3),70-71,
[2]翁國秀,論信息時代教師信息化素養及其培養 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12(2),150-152
[3]吳嵐,知識經濟時代與教師的素質 電化教育研究2008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