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衛東
摘 要:綠色化、環保化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重點趨勢,因此,垃圾無害化處理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而搞好群眾工作作為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的出發點,自然也成為了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五招”,以做好群眾工作,鈍化垃圾處理矛盾。
關鍵詞:群眾工作;垃圾處理;矛盾
隨著綠色發展、以人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廣大群眾對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越來越關注。但是從實踐來看,圍繞垃圾處理引發的群眾爭論、糾紛甚至沖突等問題,主要原因在于不會、不愿做群眾工作。筆者認為認真用好“監、接、訪、幫、學”五招,能有效鈍化社會矛盾,促進環衛工作與群眾關系的和諧共處。
第一招:“監”字為本,用嚴格的監管取信于民。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 垃圾無害化處理廠(場)的內容主要包括垃圾填埋處理、垃圾焚燒處理、糞便處理和餐廚廢棄物利用等,這些都是群眾非常關心關注的問題。環衛部門必須認真履行好監管職責。只有嚴格監管、信息透明、達標排放才能化解群眾的疑慮。一是排查風險點,實行風險評估與治理。按照“安全第一”的價值判斷標準對垃圾無害化填埋處理場、垃圾焚燒處理廠、糞便處理場和餐廚廢棄物利用處理廠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點逐一排查、評估和治理,消除隱患。二是制定預案,防止突發情況。針對危險源制定專項應急預案,進行相應演練,保持警鐘長鳴。三是實時公開監測結果,以數據取信于民。對垃圾無害化處理廠(場)排放的水、氣除與監管部門實行聯網在線監測外,在廠(場)外顯目位置豎立顯示屏實時向群眾公布排放數據和相應的數據比較、說明,讓群眾了解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實際排放情況,保障群眾的知情權。
第二招:“接”字為先,改善服務理念和態度。守好垃圾無害化處理廠(場)這一重要的群眾工作陣地,努力提升環衛人員的服務意識和水平。一是立足“服務窗口”,提升服務能力。通過打造“黨員服務崗”、“溫馨接待員”等活動,大力推行微笑服務,熱情耐心地解答來訪群眾的各類問題,用 “金牌微笑”真誠服務每一位群眾,用“來有迎聲、座有請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來訪有回聲”營造賓至如歸的和諧氛圍。二是建設“質量窗口”,提升服務質量。以被接待群眾的滿意度作為衡量窗口服務質量的唯一標準,不斷提升工作個人綜合素質和服務質量,認真聽取服務對象的意見和建議,著力打造親民為民的環衛隊伍。
第三招:“訪”字為媒,提升走訪廣度和深度。一是實現立體式走訪。將入戶走訪和座談走訪、集中走訪相結合,與周邊群眾、企事業單位、政府有關部門等進行面對面交流,擴大走訪覆蓋范圍,進一步掌握社會期待和群眾需求。同時,落實分類走訪機制,針對一般群眾、弱勢群體、矛盾當事人等不同群體的訴求,分類進行走訪調查,提高走訪的針對性。二是豐富走訪形式和內容。以“喝茶”、“串門”、“扎堆湊熱鬧”等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走訪,實現與群眾的零距離溝通,達到讓群眾“想說、敢說、愿說”的效果。
第四招:“幫”字為重,強化對弱勢群體的幫扶力度。垃圾無害化處理廠(場)位于交通較為不便、經濟相對落后、思想比較保守的地區,面對一些困難群眾的求助,我們主動承擔起扶助“弱小”的擔子。一是“動態式關愛”,實施固本幫扶促長效。對于周邊弱勢群體,堅持動態式關懷,建立長效幫扶機制,協調政府相關部門逐步將困難群眾納入社會保障體系。二是“人性化關愛”,實施生活幫扶顯愛心。堅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的原則,根據幫扶對象的家庭背景、生活經歷和生理心理等不同特點,實施人性化幫扶。三是“制度化關愛”,實施全面幫扶造氛圍。制定詳細的幫扶計劃,逐家逐戶進行摸排走訪,記錄弱勢群體的基本情況,分門別類,因人而異制定出貧困家庭、留守兒童、殘疾人、老年人、特殊幫扶對象等幾類幫扶措施,提高扶助工作的針對性和效率。
第五招:“學”字為根,提升群眾工作水平。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環衛人員從政治思想素質、理論業務知識、群眾工作能力等方面不斷充實自己。一是學“勤”,在工作中做勤快人。勤學苦練,嫻熟掌握群眾工作基本功。多聽群眾批評和建議,多幫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多走訪、多來往、多和群眾交朋友。二是學“誠”,讓群眾感受到誠意、誠信。所謂人無信不立,群眾工作更要取信于民。信任需要真心的付出與長期的堅持,才能取得成果。扎扎實實從每一條公布的數據、每一個群眾關心事項的答復、每一件服務群眾的小事做起。三是學“細”,注重工作中的細節。細節決定成敗,群眾工作中的細就是指細心訪查、細心記錄、細心反饋,遇到群眾反映情況,應及時將情況記錄下來,并按照輕重緩急排序,逐一解決。在與群眾的溝通中,要及時發現對方言談中的“閃光點”,把對工作有幫助的建議記錄在冊,及時運用到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