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美男
摘 要:本文首先闡述了兩觀盈余質量的概念,通過對上市公司盈余質量改進的必要性剖析,進而從會計制度安排、會計技術層面和環境層面提出了改進我國上市公司盈余質量的觀點。
關鍵詞: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改進
一、兩觀下的盈余質量概念
1.計量觀下的盈余質量
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前后,先后出現了兩種計量觀。一種是以如何更好地計量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為目的的歷史計量觀,另一種是逐漸注重運用信息觀下的各種學科的進行計量的現代計量觀。前者是試圖通過資產、負債和權益的計量語言制造出一套精湛的會計規范,后者則是運用處于“顯學”地位的計量經濟學、財務學等方向學科進行研究,此時的信息觀逐漸占據主導地位。而歷史計量觀和現代計量觀通常被我們統稱為計量觀。在計量觀下,盈余質量是指報告盈余反映經濟盈余的程度。經濟盈余是指在調整資本投入(如發行股票)和返還(如分配股利)后企業凈現金流量現值的變化。
2.信息觀下的盈余管理
隨著信息經濟學和財務學等對會計學的融匯,從20世紀60年代后期開始,半信息化的的現代計量觀由信息化逐步成為主流,而此時西方學者也把會計信息和股票價格逐步聯系起來,成盈余的公布能夠向市場傳遞信息,而這種觀點就被成為信息觀。在信息觀下,盈余管理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指財務報告使用者根據各種信息感知報告盈余與未來盈余預期的關聯程度。投資者感知報告盈余與未來盈余的關聯程度越大,盈余質量越高;關聯程度越小,盈余質量越低。
二、上市公司盈余質量改進的必要性
1.改進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能夠促進經濟發展,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投資者通過掌握有用的財務報告信息,尋找合適的投資機會,將資金投向生產率較高、產出較好的公司或者項目,這些公司或者項目將對經濟增長和國家競爭力提高產生積極影響。相反,盈余質量差的公司或項目將混淆與盈余質量好的公司或項目之間的差別,是投資者錯誤地把資金投向沒有發展前景的公司或項目,從而造成資源的浪費,不利于經濟的增長和競爭力的提高。因此,改進盈余質量、提高財務報告有用性的收益在于能夠改善資本配置的效果,從而在總體上有助于經濟發展。
2.改進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能夠促進資本市場的流動性
流動性越強的資本市場,由于能夠使投資者重新快速地配置資源,因而越有助于資金的配置。市場流動性與詢價區間和成交量有關。詢價區間越小,越容易成交,流動性越強;相反,詢價區間越大,越不容易成交,流動性越差。交易量與市場流動性呈正向關系,交易量越大,表明市場流動性越強,而交易量越小,則說明市場流動性較差。詢價區間的主要兩個主要決定因素是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和買賣雙方的不確定程度。信息越不對稱,越不確定,詢價區間就越大;反之,信息越對稱,越具有確定性,詢價區間就越小。高質量的財務報告緩解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從而提高市場流動性。
3.改進盈余質量有利于保護投資者和社會公眾的利益
投資者、債權人、企事業單位、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依賴以盈余為基礎的會計信息作出各種經濟決策。所作出的經濟決策對其利益產生直接影響。而會計信息又是經濟決策的基礎,盈余又在會計信息中占據核心地位。因而盈余質量的高低會影響投資者、債權人等會計信息使用者乃至社會公眾的利益。從這層意義上說,如果盈余質量提高了,就會改進經濟決策過程,對經濟利益產生積極影響;反之,盈余質量降低了,致使經濟決策受到不利影響,可能損害經濟利益。因此,改進盈余質量有利于保護
投資者和社會公眾的利益。
三、如何改進上市公司的盈余質量
1.從會計制度安排改進上市公司的盈余質量
高質量會計準則會提升企業盈余質量的整體水平,會計規范的執行力度不夠,會使別有企圖的管理當局更加恣意妄為,從而使會計盈余質量整體水平下降,所以一方面要加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維護廣大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保證證券發行與交易價格的合理形成,促進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上市公司也必須按照法律規定公布信息,以便投資者決策。另一方面要提高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質量。注冊會計師審計作為盈余質量的保證機制,對報告盈余的反映真實性起著非常重要作用。獨立性強、執業質量高、聲譽良好的會計師事務所機器注冊會計師可以憑借豐富的專業知識、職業經驗和合理判斷發現財務報告中的重大問題,要求管理當局改正,從而合理保證公司報告盈余的質量。為了培養成熟的投資者,監督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和會計欺詐行為,有必要逐步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盈余質量評價制度,財務分析師和咨詢機構也可以在這些方面發揮作用。
2.從會計技術層面改進上市公司的盈余質量
從會計技術層面改進盈余質量主要有加強附注披露、用全面收益表補充或取代現行利潤表和更多采用公允價值三種方式。第一會計報表附注是為了便于會計報表使用者理解會計報表的內容對會計報表的編制基礎、編制依據、編制原則和方法及主要項目所做的解釋和進一步說明,是財務報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編制和提供會計報表附注,有利于會計報表使用者全面正確地理解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注對于評價盈余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逐步完善,信息披露越來越規范,財務報告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會計報表的項目月越來越多,因此更應通過加強附注披露,幫助投資者更好的感知盈余質量。第二增加全面收益披露,用全面收益表作為現行財務業績報表的補充,能夠更加完善和全面的反映企業的盈余質量。第三要更多的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計量資產和負債。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通常情況公允價值是由市場機制決定的,是人們共同接受的價格,因此更能公平和真實的反映企業的盈余質量。
3.從環境層面改進上市公司的盈余質量
首先要大力開展誠信交易。一個有效的市場監管體系,應該做到讓可能違法犯罪的市場參與者不想、不敢和不能違法犯罪。所謂“不想”就是依靠個人本身的道德約束力,自覺遵守市場規則,教育是達到此效果的主要手段;所謂“不能”是靠組織內部的制度設計,使潛在違法犯罪無機會可鉆;所謂“不敢”是指依靠法律的威懾力量。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誠信是市場賴以成立的關鍵因素,當巨大的經濟利益和律己的道德規范發生激烈碰撞時,只有潛移默化的道德教育,才能使天平傾向道德一邊。一系列造假案的披露是民眾一度喪失了對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信心,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近年來開展的注冊會計師行業誠信教育聲勢浩大,對于恢復投資者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信心和行業的健康發展大有裨益,但是誠信教育不應該作為一個運動,一陣風開展應該是一個長期、持續和堅持不懈的過程,不僅注冊會計師行業要開展誠信交易,凡是市場參與者都應該開展誠信教育,并且上市公司管理當局,特別是董事長和高級財務管理人員,以及政府有關部門更應該開展誠信教育。加強誠信教育,特別是加強會計信息供給者和審計信息供給者的誠信交易,有助于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提高上市公司盈余質量。
其次,要改善法律環境,加大違法犯罪分子的法律成本。應該從以下三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加強現有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二是健全民事賠償機制;三是加重對證券犯罪的處罰,特別是刑事處罰和民事處罰。加大違法犯罪分子的法律成本成為了打擊財務舞弊、提高上市公司盈余質量的現實選擇,只有加大違法犯罪分子的法律成本,徹底改變犯罪分子的成本效益比,真正使企圖違規犯罪的人不敢鋌而走險,一旦觸碰底線,都無法逃脫法律的制裁。
參考文獻:
[1]秦志敏.上市公司盈利質量透視策略[J].會計研究,2003(17)45~46
[2]王勇,孫翠萍.國內外盈余質量研究綜述[J].財會月刊,2009(36).
[3]劉一橋.中國上市公司股利支付與盈余質量實證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0.